大气含氧量的增加和古海洋的氧化与早期生命起源和多细胞生物演化联系密切。地质历史时期公认的大氧化事件有两次:第一次大气游离氧的显著增加发生在约24亿年前,被称为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第二次氧化事件发生在新元古代的晚期(约8-5.4亿年前),称为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eoproterozoic Oxygenation Event),大气含氧量继续增加,陆源氧化离子持续输入海洋,致使底层海水溶解性有机质氧化,从而促使缺氧的底层海水发生氧化,为动物的出现扫除最终障碍。
新元古代氧化事件与全球性冰期后多细胞生物的早期辐射紧密相关。近期,有些学者认为早在中元古代大气含氧量就可以满足动物基本的新陈代谢,而动物却出现在新元古代的晚期,动物的出现可能与大气含氧量没有必然关系,与之相反,可能是因为动物的出现改变了海洋生态结构,致使表层海水需氧负担降低,最终促使了古海洋深层海水的氧化。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新元古代氧化事件特别是新元古代晚期深层海水的氧化过程了解清楚。我国华南扬子地台发育完整的埃迪卡拉纪沉积地层,一直是研究新元古代晚期古海洋环境的理想地区。但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以湖北峡东地区为代表的浅水台地相,而忽略了能够真实反映深海环境变化的深水相地层。另外,也缺乏对古海洋环境氧化还原梯度时空差异的深入探讨。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副研究员和周传明研究员等人利用安徽南部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岩芯剖面,综合分析了埃迪卡拉纪早中期深水区海洋沉积物的高分辨率无机碳(δ13Ccarb)、有机碳(δ13Corg)、氧(δ18Ocarb)、硫酸盐中的硫(δ34SCAS)、黄铁矿中的硫(δ34Spyr)、沉积物中的氮(δ15Nsed)等稳定同位素的协同变化特征,并与峡东地区浅水相地层分析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结果表明,埃迪卡拉纪整个陡山沱期的深水区仍处在动荡的氧化还原环境中,硫化与氧化环境交替出现。该地区以大型藻类和动物化石为代表的“蓝田生物群”生活在间歇的氧化环境中,而被保存于硫化的环境中,埋葬学和生态学特征决定了化石在沉积地层中的分布。稳定同位素数值的空间对比表明,与含氧量较高的浅水区不同,冰期结束后埃迪卡拉纪早期深水区很可能主要处在硫化的环境中,海水在空间上仍然处在分层状态。研究结果还表明发生在埃迪卡拉纪中期最大的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EN3)在华南扬子地台的深水相地层中也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但与浅水相地层对比显示存在超过10‰的碳同位素组成梯度。模型计算显示这种高梯度的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很可能因为在深水区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中掺杂了较多亏损的碳同位素成分,并不是真实反映当时的海水分层情况。
该项工作首次对华南扬子台地深水相沉积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综合同位素分析,所采集的180米厚岩芯柱涵盖了马林诺冰期(Marinoan glaciation)结束后埃迪卡拉纪中早期约八千万年的沉积时间,也涵盖了“蓝田生物群”在该地区的产出层位。文章于2017年1月在线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Geobiology上。此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Wang W, Guan C, Zhou C, Peng Y, Pratt L M, Chen X, Chen L, Chen Z, Yuan X, Xiao S. Integrated carbon, sulfur, and nitroge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of the Ediacaran Lantian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Spatial gradient, ocean redox oscillation, and fossil distribution. Geobiology. 2017. doi: 10.1111/gbi.12226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新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仍存在海水分层和间歇氧化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环境 动物 大气 海洋 空间
澄江生物群中新发现多种大型食肉动物奇虾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奇虾(anomalocaridids)是一类体型巨大、身体造型奇特的化石节肢动物,具有大而精细的复眼、特化的捕食前附肢、口锥和游泳桨状肢,表现出对捕食行为的高度适应。因口锥呈放射状,奇虾又被称为射口类(Radiodonta)。奇虾体长最大可达2米,被认为是显生宙海洋生态系统中最早的顶级捕食者,也是“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海洋酸化可能是导致二叠纪末海洋生物大灭绝的元凶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演化史中最严重的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在前后6万年时间内,多达80%以上的海洋生物和约75%的陆地生物忽然消失,整个海洋、陆地生命损失惨重。关于当时为何发生物种大灭绝,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大规模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陆地、海洋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在大灭绝期间海水是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盘状卵裂动物胚胎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日前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南京古生物所殷宗军博士及其国际合作团队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类具有典型盘状卵裂特征的动物胚胎化石,这一新发现不仅与瓮安具极叶动物胚胎化石的证据(Chenetal.,2006,Science;Yinetal.,2013,PrecambrianResearch)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蓝田生物群动物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埃迪卡拉纪是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化石记录能为深入认识这一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然而,埃迪卡拉纪后生动物几乎都是软躯体的,它们的化石记录会受到埋藏和降解作用的严重影响。加之该时期后生动物化石记录主要以现代动物门类的基干类群为代表,因此这些化石往往具有可能的、不确定的后生动物亲缘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利用植物化石揭示中生代古大气CO2浓度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利用植物化石气孔参数重建地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是目前古植物与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银杏化石是恢复古大气CO2应用最为广泛的指示植物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古植物学界在中新生代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对于侏罗纪之前气孔参数与大气CO2浓度关系的研究开展甚少。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出站博士后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志留纪初腕足动物一新属在挪威和华南的发现及其意义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挪威在志留纪初属于阿凡隆尼亚-波罗的(Avalonia—Baltica)联合板块,与华南相距甚远,已有研究表明两个区域的腕足动物群面貌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黄冰研究员等在贵州湄潭县兴隆场、云南镇雄县碗厂以及四川布拖县乌托的志留系底部新发现了一个腕足动物群,其中多以一种无洞贝族腕足动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复苏期腕足动物组合的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奥陶纪末大灭绝后的志留纪初期,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快速上升,大片海底堆积了黑色泥质沉积物。世界一些地区报道过志留纪初期的腕足类化石,但多数标本较少,且地层的精确时代难以确定。南京古生物所黄冰研究员等于贵州湄潭兴隆场志留系近底部牛场组下部自下而上采集了9层腕足动物化石,经研究,发现该动物群多样性中等(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早寒武世地层发现最古老的动吻动物化石——始祖动吻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动吻动物门与兜甲动物门、腮曳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有爪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共同构成动物界最庞大的分支,即蜕皮动物。动吻动物门是一类较小型底栖生物,终生在海洋中生活,大约有240个现生种,迄今为止,没有化石记录,它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个谜。 近日,由南京古生物所张华侨副研究员、美国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华南发现奥陶纪末期深水型海绵动物群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奥陶纪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于奥陶纪末期,时代为443—445百万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奥陶纪灭绝事件可以分为两幕,二者间隔约1百万年。在大灭绝第一幕至奥陶纪最末期这段时间内,很多化石门类先后被发现,如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笔石等;但是海绵化石鲜有记载,只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古生物所通过中英合作在距今6亿年前后海洋氧化与生物协同演化研究方面获系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球生命在大约距今38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但为什么复杂多细胞真核生物直到距今6亿年前后才开始在地球上繁盛,而更加高级复杂的动物直到距今5.4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才开始快速大辐射(“寒武纪大爆发”)呢?这是自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以来一直困扰科学界的重大难题之一,也是近20余年来演化生物学和地球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