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奥陶纪特异埋藏化石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寒武纪有多个举世闻名、科学界广泛关注的特异埋藏化石群,如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中国澄江生物群,后者还被誉为20世纪科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奥陶纪一直缺乏类似的特异埋藏化石群。最近描述的产自摩洛哥地区的已知唯一的奥陶纪早期特异保存的Fezouata生物群表明,如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一样的生物群至少在高纬度地区(近极地)持续到了奥陶纪早期。然而,由于缺乏低纬度地区该时段的特异埋藏生物群(即化石库),我们对那里的生物面貌知之甚少,进而也限制了人们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Great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ent)早期生态转变的了解。

  近期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青年科学家Joseph Botting博士主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研究并报道了一个英国威尔士地区称作Afon Gam生物群的奥陶纪早期特异埋藏化石群。与摩洛哥地区的Fezouata生物群相比,它时代稍早(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古纬度也较低(处于当时的南纬约60度)。埋藏学研究表明这一化石生物群基本代表了原始群落组成,反映了真实的群落结构。从群落组成上看,它主要以海绵、藻类及蠕虫类生物最为丰富,非三叶虫节肢动物则极为少见(三叶虫较为常见且保存极好)。同时,Joseph Botting及其研究团队还注意到威尔士地区的其它特异保存的奥陶纪生物群,且都具有类似的群落结构,即以海绵为主导。

  鉴于目前所发现的Afon Gam生物群中所有代表分子都是寒武纪生物群的典型代表,缺乏典型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生物类群,且在区域内表现出了明显的生态均一性,而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之后出现的明显的生态分异有显著差异,该生物群应被视作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型或澄江动物群型生物群的一个孑遗类型、一个变异类型,它同时也暗示海洋底栖生态系统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早期阶段是复杂多样的,存在区域性特异类群。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刊物《科学通讯》(Scientific Reports)上。该刊物由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出版公司在线出版,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项目、中国科学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Joseph P. Botting, Lucy A. Muir, Naomi Jordan and Christopher Upton. 2015. An Ordovician variation on Burgess Shale-type biotas. Scientific Reports | 5: 9947 | DOI: 10.1038/srep09947.

相关话题/生物 辐射 生态 英国 结构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生代早期高纬度大陆气候变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国际中生代湖泊系统研究小组发现三叠纪末-早侏罗世高纬度大陆气候变化极显著地受着主要由黄赤交角控制的轨道周期的驱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与热带(低纬度)地区相比,人们对三叠纪和早侏罗世的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生物演化、大灭绝及地质年代的认识还很不够深入。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地区早石炭世杜内期碳、氮同位素记录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早石炭世是泥盆纪温室气候向石炭-二叠纪冰室气候转变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石炭-二叠纪冰期可能开始于杜内中期,其伴随冰川沉积,海平面降低和碳、氧、氮、锶同位素正向偏移。目前,关于杜内中期碳、氮循环过程与该期海洋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仍不清楚。  为深入研究这一关键转折期碳、氮循环过程和海洋环境变化,南京古生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辽西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典型的花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迄今为止,全世界尚未在白垩纪之前的地层中发现典型的花,此前最早的花的化石是产自1.25亿年前义县组的迪拉丽花。近日,国家兰科中心刘仲健教授与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在英国出版的《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产自我国辽西1.62亿年前侏罗纪的潘氏真花。  潘氏真花具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缅甸琥珀中发现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育幼行为是动物双亲对自己的卵及幼仔的照顾行为,可以提高子代成活率。该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中,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由于动物的行为证据很难保存为化石,我们对古代育幼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  昆虫是生物界最丰富的类群,育幼行为在昆虫中广泛存在,其起源也可能非常古老。但昆虫行为学的化石证据本身就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莱尼蕨类在华南早泥盆世地层中首次被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莱尼蕨类被认为是最原始、最早登陆的维管植物之一,它的解构非常简单,个体微小,茎干二分叉,非常纤细,直径往往还不到1毫米。莱尼蕨类最早发现于英国苏格兰的莱尼燧石层中,通常以硅化保存为主。自从莱尼蕨被报道以来,其化石产地除了英国以外屈指可数。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徐洪河研究员与北京大学薛进庄副教授、中国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瓮安生物群最古老的原始动物化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朱茂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Eocyathispongiaqiania)。这一化石十分微小,体积只有2-3mm3,但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碳同位素记录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发生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了古生代层孔虫的灭绝、后生动物生物礁的消亡和海洋中生物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并伴随着全球碳循环异常。  为深入研究这一关键转折期海洋中环境变化和碳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威瓦西亚虫在澄江生物群中首次被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威瓦西亚虫(Wiwaxia)是一类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出现的造型非常奇特的代表性疑难生物,其身体背部覆盖着鳞状硬片,它奇特的身体特征使其在动物系统分类位置上一直存在争议。这类化石最早发现在寒武纪中期加拿大布尔基斯页岩动物群中,由于其硬片不易降解,易保存,零星的硬片化石在世界上14个地区的寒武纪早中期泥岩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微球粒研究取得新认识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宇宙尘、地外物体撞击成因微球粒、火山成因微球粒、生物成因微球粒、沉积作用微球粒和现代微球形飞灰等。微球粒在各种地层中的赋存对于地层对比和地史事件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判断和研究不同的地质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  以往的众多研究表明在华南多个剖面的二叠系-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大型腕足动物大长身贝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石炭纪是著名的巨型生物时代,除了大家熟知的巨型蜻蜓、巨型蜘蛛等陆生生物,海洋中同样生活着一些体型巨大的无脊椎动物,如菊石,腕足动物等。不少研究已经表明陆地生物的大型化主要是与大气中较高的氧含量有关(石炭纪高达约35%),然而,海洋中无脊椎动物大型化影响因素目前仍无明确结论。  大长身贝(Gigant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