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寒武系芙蓉统生物礁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在漫长地史中,随着生物的演化、灭绝、复苏及辐射事件不断变化,造礁生物群落在不同时期的生态结构也有所不同。微生物作为一种原始、低等的造礁生物,由于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自身的钙化作用以及捕获和粘结碎屑沉积物,可以形成多种微生物岩。这些微生物岩一般具有正向隆起的形态特征,可形成形态各异的微生物礁。早古生代生物礁以寒武纪早期的古杯类造礁后生动物为特征,在世界各地发育,但古杯类动物在寒武纪第二世晚期至末期的灭绝事件中,几乎全部灭绝。造礁后生动物直到奥陶纪早期才又开始出现,并和钙化微生物共生造礁,于奥陶纪中晚期后生造礁动物成为主要造礁群落。与此同时,介于寒武纪第二世末期到奥陶纪早期这段时间,全球以大量繁盛的微生物岩(礁)为特征。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陈吉涛博士与国外同行一起,对我国华北台地鲁西和北京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与芙蓉统炒米店组发育的微生物礁的形成机制、沉积过程以及地质意义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该项研究发现,华北台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微生物礁主要由微生物Epiphyton形成的凝块石为主,而芙蓉统则以“迷宫状”(maceriate)微生物岩为特征。该微生物岩在全球同时期地层中广泛发育,且在其中几乎没有发现任何Epiphyton,而相反,作者近期的研究发现大量保存很好的海绵骨针,证实海绵类后生动物已经在芙蓉统广泛参与造礁,从而也将芙蓉统的微生物岩称之为后生动物-微生物礁。作者结合华北研究实例,并综述中外研究,发现这次生物礁的交替事件可能是由寒武系第三统末期的灭绝事件导致的,而非由区域沉积过程(如张夏组之上的淹没不整合面)引起。另一方面,在寒武纪晚期广泛发育的海绵-微生物礁证明了后生造礁动物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之前已经繁盛,如此,这是否会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在生物礁生态系统的响应时限有一定意义呢?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同时期微生物岩系统、详细的微相研究将有可能对这些科学问题提供线索。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相关成果于近期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发表。

  论文相关信息:Chen J., Lee J.-H., Woo, J., 2014. Formative mechanisms, de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Furongian (late Cambrian) reef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14, 246–259.

相关话题/微生物 生物 动物 辐射 过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热河生物群及缅甸琥珀直翅目昆虫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短脉螽总科(Elcanoidea)是直翅目昆虫中已经绝灭的一个类群。其系统发育关系一直缺少详细研究,至今分类位置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分歧,该类群早先被认为是螽斯亚目的基干类群,后有学者认为它是蝗亚目的祖先类群。该类群最早发现于英国普尔贝克灰岩层;而该地也是短脉螽类昆虫研究最为详细的地区。琥珀中保存的短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中生代葬甲的亲代抚育行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进化中的一些复杂行为很难在化石证据中观察到。亲代抚育(指双亲对后代的保护和喂养)是高等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适应行为,也是节肢动物具有社会性的关键所在。亲代抚育行为在生命进化史中多次独立演化,广泛存在于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以及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恐龙等动物群体中。  南京古生物所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动物胚胎状化石细胞分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产自我国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约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是研究多细胞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化石以磷酸盐化的形式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1998年,有两篇独立完成的有关瓮安生物群的文章同时在英国《自然》(Nature)和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其中《自然》文章将瓮安生物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多食亚目甲虫化石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鞘翅目昆虫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乃至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一大目,全世界已知约35万种,占昆虫总数的1/3,几乎遍布地球陆地和淡水的每一个角落。鞘翅目可分四个现生亚目,其中多食亚目种类繁多,约占所有已知甲虫总数的90%。多食亚目有144个现生科,16个总科,包含人们熟知的天牛、金龟子、瓢虫、萤火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巴楚地区晚奥陶世生物礁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生物礁建造模式从偏重于对生物礁具体例证的剖析发展到对造礁演化历史和古地理模式的理论综述已持续百余年。厘定造礁群落结构更新和海陆分布格局、古气候、海水化学成分等古环境背景是探讨生物礁建造模式的基础。早-中奥陶世以小型菌藻类形成的藻丘为主,中-晚奥陶世之交,后生动物如苔藓虫、珊瑚、层孔虫等大量出现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缅甸琥珀内含白垩纪昆虫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精美的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缅甸琥珀产自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最早有关缅甸琥珀的记载见于我国《汉纪》(公元205年-265年),但对其内含物的研究历史仅仅大约100年。缅甸琥珀的时代为白垩纪中期森诺曼期(Cenomanian),距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广东深圳地区首次发现侏罗纪植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尤其是早侏罗世地层因含有海相动物化石而备受关注。但是长期以来,该地区早侏罗世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无疑对深入探究三叠—侏罗系之交的植物多样性演变造成了制约。  最近,由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杨小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抚顺琥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已发现的琥珀资源相对较为稀少。抚顺琥珀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宝石资源,也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虫琥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抚顺琥珀形成于早始新世(约5千万年前)一个重要温室效应时期,形成过程中包裹了大量的节肢动物和微生物类群,为研究这些生物的起源和辐射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抚顺琥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二叠纪木化石及古气候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北方晚古生代已经正式报道的木化石多达20余属近50余种,但是这些材料几乎都采自于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二叠纪木化石的报道极为少见。斯行健院士曾在1934年报道新疆乌鲁木齐附近二叠纪的一种木化石DadoxylonteilhardiiSze,这是首次报道产自我国安加拉植物区的化石木材,也是新疆北部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侏罗纪的水生“吸血鬼”——奇异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双翅目昆虫(例如蚊子、苍蝇)与人类的关系特别紧密,许多类群为寄生生活,是重要的致病害虫。尽管双翅目昆虫在三叠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但其寄生行为和吸血行为演化较晚,具体时代仍有争议。寄生昆虫一般分为体外寄生(外寄生)和体内寄生(内寄生)两类。现生寄生昆虫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其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吸引着生物学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