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9
1951年2月生,甘肃华池人,南通大学文学院 教授、硕导,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南通大学国学研究所负责人。兼任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师大硕导、江苏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全国理论语言研究学会理事(2009年)中国文字学会会员(2004年)、)陕西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1997年)、江苏省语言学会 常务理事(2003年)、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2006年)。为学50余载,从教30多年,所学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汉语言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化。所教有,中学:语文、政治;大学本专科:古代汉语、汉字学、训诂学、古代文学、老庄导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化概论、大学语文; 研究生:文字学、古文字学、文化语言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汉字学、汉语词汇、语言文化学,兼及文史哲。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中国文字研究》、《励耘学刊》、《中国哲学史研 究》、《宗教学研究》、《人文杂志》、《文史杂志》、《汉字文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南通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和一些全国性学 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出版专著2部,参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参加了国家语委“十五”重大项目 “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参加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20多次。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20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体科学文化,发表了《论气功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关于老子的“道”的本质属性 的探讨》、《试论气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作用》(一至三)、《气功与古代文学》、《人体科学与气功文学》、《李白与佛教》、《我国先秦典籍中的全息思想》等 论文。社科院张锡厚研究员认为《论气功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是作者从哲学理论高度钩辑从先秦到清代儒、释、道三派的著名经典对气功的 大量论述,充分揭示古代哲学发展中气功所起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显示出古代哲学家认识到气功的物质性,由此启迪了对气功研究的认识意义,同时也大大 提前了气功的研究历史,因此,在俗化的气功热过程,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他还说:“《气功与古代文学》一文,1.8万字,作者从多种文体的文学作品 中,探幽发微,蒐辑了多量的反映气功实践的内容,使读者和研究者可以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一内容的特殊性,也明白了一些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或者自己炼功,或 者与炼功的僧道交往,生动的气功内容使作家作品有了独特的风格,有了塑造某些人物的特殊生动的方法,从而开拓了古代文学的新的研究领域。”“连登岗同志的 文学研究独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思辨清晰、论证有力、不袭俗套,敢于创新的研究风格,将会有开拓性的研究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语词汇,发表论文40余篇。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专书词语研究。对《太平经》等典籍的一些 词语进行了研究,发表有《〈太平经〉生词试释》、《〈太平经〉词语别义辨释》、《释〈太平经〉之“贤儒”、“善儒”、“乙密”》、《释〈太平经〉“平 言”、“平道”、“行言”、“行道”、“平行”》,《释〈太平经〉之“贤柔、贤渘、大渘、大渘师”》等八篇论文,颇得同行瞩目。第二、对一些疑难词的系统 研究和辞书释义的研究。发表了《丁宁、叮咛绎释》、《窈窕绎释》、《〈四库全书〉医者称师考论》、《“平”字本义训释考辨》、《试论系统方法在辞书合成词 语族释义中的应用——兼论〈汉大〉对“惊X”的误释》、《〈四库全书〉“摩顶放踵”通考——兼论对某些成语的系统研究》、《释“五短”》文章。第三、对于 人体下肢词的概念、名称、用字及其演变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了《腿的名称变化》、《〈四库全书〉“腿”字形义系统研究》、《人与动物躯体词“脚”字的 词义》、《释〈四库全书〉“长脚”》、《五短身材与矮脚虎及矮脚某》等论文。
21世纪以来,主要致力于汉字学研究。在汉 字规化、汉字基础理论、汉字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应约参加了教育部语信司、语用所等单位召开的“汉字规范研讨系列会议”,发表了 《异体字的概念与异体字的整理》、《〈简化字总表〉归并字代替字研究》、《汉字字形系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等论文(收入教育部语用所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的《汉字规范系列丛书》)。参与了国家语委“十五”重大项目《汉字规范表》的研制工作,并担任其子课题“繁简字研究”的负责人。
在汉字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专著《汉字理 论与实践》,发表了《关于汉字的性质》、《关于汉字性质的再认识》、《字素意义简论》、《语言学的“字”与文字学的“字”》、《论汉字简化“约定俗成”方 针的偏颇》、《论汉语文杂用外文与字母词》、《华夏文字与汉字的起源》、《关于文字起因的再认识》、《论文字的五种定义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研索〈说文 解字〉部首与字原之著述》等论文,提出了“文字是视觉图形符号与听觉语音符号相结合的符号”的核心论点,并以此为基础,对于汉字的性质、结构、功能、产生 过程、发展演变等基本问题提出系统的新见。有著名专家认为,连登岗的文字理论研究具有超前性。
在汉字教学方面,为中央电大编写教材《基础汉字学教程》,发表了《论汉字形音义性质的不同及认知方法的差异》、《语言学文字学的转向与文字学课程的变化》、《陈独秀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思想》、《汉字教学的高耗低效及解决办法》等多篇论文。
在中国文史方面发表了《〈诗经.七月〉“纳于凌阴”、“献羔祭韭”释义考补》、《洛神赋 “惊鸿”释义辨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棲于桀”释义辨误》、《〈庄子〉“望洋”释义辨》、《李白与佛教》、《公刘迁出地考》、《先周故地 邰、豳及栒邑地处山西说辨误》、《我国西瓜种植史探源》等论文。参编的专著与教材有:李仲立教授主编的《陇东老区教育史》,撰写其中第二、四章;易国杰教 授主编的《古代汉语》,撰写其中《文字》;周建忠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撰写其中第四章《诸子散文》(除第二节)。
连登岗认为,科学研究,一要求真,二要有用,关键在于创新。他还认为,从事科研是一种福分,是一种有利于身心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雅趣,是对智力的挑战。因 而要做学问,而不要被学问做了。要坚持人本,而不要被异化。做学问既要执着,又要随便。执着即坚持,要坚持求真、求用、求新、求趣;随便即顺应客观,要随 性而学,随机而动,随感而发,随遇而安,随分而得。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知行相得,身心俱益。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 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斯之谓学问,舍此,吾不知学问为何物也。
本文共3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