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 考研网/2016-04-10


  历史沿革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了于1996年,其前身为地理系和环境科学系。地理系建立于1949年,最初为东北师范大学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国在东北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环境科学系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创办的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保护人才的基地之一。

  机构设置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设地理系、环境科学系、东北亚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泥炭沼泽研究所、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等教学和研究单位。地理系设有人文地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湿地等五个教研室;环境科学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三个教研室。2002年学校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挂靠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在学院设立国家环境保护 “湿地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119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3人、讲师17人、助教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2人,具有硕士学位36人。学院聘请了两位校外教授为 “特聘教授”,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学条件
  经过多年建设及重大研究课题的开展,我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自然地理(地质、生物、土壤、气象)实验室、傅科摆演示室、气象观测与实验站、区域开发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房、岩石、土壤标本长廊等设施。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藏书5 万余册,中文期刊 245 种,外文期刊 42 种。学院用于数字模拟的软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最近又完成了功能强大的专业图书信息网页和教学楼内的局域网。

  人才培养
  近五年来学院为中等学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355人、本科毕业生1058人。2004年上半年,学院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22人,硕士研究生248人,本科生738人。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资源管理九个硕士点;地理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区域经济学、环境科学两个博士点;建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对外合作交流
  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与俄罗斯、日本、德国、瑞典、白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

  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教育工作和地理工作者。开设综合自然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等课程。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区域规划等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政府公务员。开设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学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国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学、计算机制图、建筑学基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村镇规划等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设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经济学、水、大气、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
  生态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设环境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生理生态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学、污染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数字技术从事城市、交通通讯、国土、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工作的管理与建设人才。开设地球信息科学、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软件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GIS组件应用设计、遥感图像解译、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空间分析、GIS应用方法、遥感软件应用等课程。
  

相关话题/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