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在冻土区泥炭沼泽历史时期碳库稳定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3-20

泥炭沼泽覆盖全球陆地表面3-4%,其土壤碳库中所储存的碳占全球陆地土壤碳库的近30%。然而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在气候变化敏感区(如中高纬度地区,永久冻土区等),因此泥炭沼泽土壤碳库极易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是影响其在未来气候变暖等环境扰动下维持稳定的关键因素。尽管目前研究已经发现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等环境扰动因素已经对泥炭沼泽碳库的累积和分解过程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环境扰动因素与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东北地理所湿地演化与生态功能学科组通过沉积记录的手段,将多糖和芳香族两类化合物的含量作为评估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稳定性的指标,率先开展评估气候变化等环境扰动因素对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稳定性影响的工作。通过对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永久冻土区的五处泥炭沼泽沉积柱芯的采集和分析,综合评估近百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潜在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地区泥炭沼泽,大兴安岭地区泥炭沼泽土壤碳库中含有较多的多糖化合物和较少的芳香族化合物,因此这一地区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稳定性相对较弱。
  19世纪末以来,大兴安岭地区人类活动日益加剧,人类活动引起的野火频发不仅促使泥炭沼泽植被的生长,提高碳累积速率;由于野火频发促使表层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快速分解且产生含有芳香族结构的热解碳,因此野火频发也提高泥炭沼泽土壤碳库中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进而增加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因此在1900-1980年间,野火频发促使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累积速率和稳定性均明显增加。大兴安岭北部野火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明显下降,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累积速率和稳定性也随之开始下降。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影响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主要因素,从2000年至今,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导致大兴安岭地区北部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累积速率和稳定性均出现增加的趋势。本研究首次论述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野火频发等环境扰动因素对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研究结果将为评估和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217; 41907381; 4157119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2301)和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WE18-1)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Cong J., Gao C., Han D., Li Y., Wang G., 2020. Stability of the permafrost peatlands carbon pool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wildfires during the last 150 years in the northern Great Khingan Mountains,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21, 13647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9364721
相关话题/地理 泥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东北地理所在潮流/径流双向胁迫下的河口湿地微生物响应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全球近80%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湿地恢复和功能提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工农业活动、围填海养殖和石油开采等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潮流和径流双向胁迫下,黄河口咸淡水交互区湿地的微生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黑土区大豆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40%左右,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增加。长期的定位试验和多点的田间调查证实,大豆连作1年、2年和3年产量分别下降10-15%、15-20%和20-30%。因此,东北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是一个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研发了基于物候特征的红树林植物群落分类方法
    快速、准确地红树林植物群落分类与制图是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和价值、红树林湿地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等问题的基础,也是红树林湿地保育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过去的40余年中,红树林遥感监测技术虽然在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由于红树林植物群落空间分布错综复杂,斑块零散细碎,已有的研究大多基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沙尘预报模型评估研究中取得进展
    过去几年,在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背景下,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有效的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与联防联控工作,是大气环境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2019年4月开始,环保部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考核制度,各地空气质量评估过程中将不再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对准确预报预警沙尘天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北地理所区域大气环境学科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北方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快速城市化及气候变化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生态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城市森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还不完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形成过程机制、机理尚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不同政策影响下的东北地区土地覆盖及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前提。探讨政策影响下的土地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区域生态变化特征,对优化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研究其土地覆盖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而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由于土壤pH值高,碱化度高,物理性质恶劣,养分有效性低,盐碱空间差异显著(俗称“一步三换土”),盐碱地大面积治理利用尤为困难。东北地理所研究人员在已有多年盐碱地改良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田间试验和应用示范,提出了盐碱地精准改良技术。该技术以土壤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土壤表面形态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土壤表面形态表示土壤表面的起伏状况,是影响地表热量平衡的重要因子,在遥感反演中它不仅影响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和地表微波发射率,也是影响光谱反射率的重要因素,对于农业研究和遥感研究都非常重要。  一般用表面均方根高度、表面相关长度以及二者的比值来描述土壤表面形态。常用的土壤表面形态研究方法包括针板法、激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森林优势树种高光谱遥感自动分类方面取得进展
    树种信息是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模拟与预测模型中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正确地识别森林树种是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和依据。几十年来,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森林优势树种及树种组成的精细识别领域,尤其是高光谱遥感的发展,突破了多光谱遥感在光谱分辨率上的局限性,能够准确地探测到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解析高CO2浓度条件下参与大豆光合碳转化和残体降解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改变植物光合碳向土壤中释放的质和量,进而显著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光合碳进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途径向不同方向转化,因此,微生物对植物光合碳向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高CO2条件下参与光合碳转化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是明确未来气候变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