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综合应用遥感与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城市森林碳储量时空估测模型,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森林结构及其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森林覆盖度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其斑块破碎化逐渐加重;城市森林郁闭度、叶面积、基部断面积等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城市森林减缓碳排放方面,研究团队明确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森林在应对城市碳排放中的贡献。在1984~2014年间城市森林碳储量逐渐增多(大多集中于郊区),其年增加量为6Gg,可抵消年增加CO2排放量的4%。 城市森林碳密度呈现出从郊区到中心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森林质量有所提高,城市森林碳密度逐渐升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合理经营、管理城市森林,提高城市森林碳汇能力、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

图 1. 长春市城市森林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
相关研究主要由任志彬助理研究员、郑海峰研究员、张丹博士后等完成,何兴元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KZZD-EW-TZ-07-09),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02)与东北地理所优秀青年基金项目(DLSYQ13004)支持。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1区Top,IF=7.3),论文信息如下:
Zhibin Ren, Haifeng Zheng*, Xingyuan He*, Dan Zhang, Guoqiang Shen, Chang Zhai. (2019) Changes in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urban forest and its above-ground carbon storage: Implication for urban CO2 emissions mitigation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greening.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29 : 43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