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在新型生态浮床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3-20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水体污染净化生物调控治理技术,通过浮床的方式将筛选的水生植物或陆生喜水植物种植于水面上,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元素的吸收、植物发达根系和浮床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根系上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达到净化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的目的。泥炭藓(Sphagnum)作为“超级海绵”,不仅是构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群落,而且在沼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固碳作用。此外,泥炭藓凭借其特殊的结构而成为有机界有效的保湿材料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吸附剂。目前,泥炭藓在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等已有小规模的人工栽培,但主要在泥炭基质和固定水位条件下实施,水位剧烈波动将会导致泥炭藓死亡。
  为此,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2ZX07201004)和我所“一三五”战略规划项目的资助下,我所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学科组阎百兴研究员、李怀博士等科研人员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Vladimir Chakov 教授和Victoria Kuptsova 博士合作,借鉴俄罗斯科学家在泥炭藓特性与种类鉴定方面的优势,在兴凯湖地区泥炭藓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基础上,筛选出2种东北寒区优势的泥炭藓物种(粗叶泥炭藓、喙叶泥炭藓),研发出泥炭藓移植、泥炭藓浮床制作与管理技术体系,突破了泥炭藓移植的技术瓶径,实现了泥炭藓在变水位环境下的无土栽培。
  松花江下游沿岸分布着大片的带状河漫滩湿地,洪水季节河水漫溢到河漫滩湿地,二者发生充分的水和物质交换,河漫滩湿地对河水中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拦截、吸收与降解作用,对松花江水质改善有显著的影响。在松花江下游富锦沿江退化湿地示范区布设泥炭藓浮床试验,考察了泥炭藓对污染水体的适应性和污染物富集潜力,以及水位、水质变化对泥炭藓富集氮磷、重金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泥炭藓可以适应试验区的水位波动和水质变化,生长状况良好;汛期较高浓度的COD能有效刺激泥炭藓的生长;经过3个月的野外试验,粗叶泥炭藓对营养物质N、P的富集量分别为2.29和0.82 mg/g干重,喙叶泥炭藓的富集量为1.98和0.64 mg/g干重,两种泥炭藓对N的富集效果均好于P。此外,喙叶泥炭藓对水中Fe和Mn有较强的富集能力(Fe > Mn > Cr > Zn > Cu),对Fe的富集量高达1780 μg/g。相关研究结果为泥炭藓生态浮床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目前,研究团队已取得了泥炭藓生态浮床制作、运行管理等一系列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论文信息:
  [1] Li Huai, Chi Zifang, Yan Baixing*, Vladimir Chakov, Victoria Kuptsova, Zhu Hui, Wang Lixia, Ou Yang,. Natural Sphagnum Transplantation for Heavy Metals Removal from Degraded Riverine Wetland Water in Northeast China,.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6, 25(12a): 6078-6086.
  [2] Li Huai, Chi Zifang, Yan Baixing*, Vladimir Chakov, Victoria Kuptsova,.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Fluctuating Degraded Riverine Wetland Water using Sphagnum Floating Bed,.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7, 26(4): 3015-3020.
  专利信息:
  [1] 一种以水质净化为目的的泥炭藓移植方法(受理号:201510309062.5)
  [2] 一种寒区退化沿江湿地泥炭藓净化床越冬方法(受理号:201510645289.7)
  
  
  
  
  
相关话题/地理 生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东北地理所湿地水鸟协同创新团队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深入开展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前沿探索与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合作,东北地理所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协同创新,拟共同筹建“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湿地水鸟研究”是“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框架中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2015年12月28日进行率先组建协同创新团队。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大豆株型遗传控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理想株型是现代作物品种重要的代表性农艺性状。在豆科作物中,叶柄夹角是衡量叶片空间伸展姿态的主要指标,叶柄夹角影响冠层结构、群体的受光面积并最终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是豆科植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但调控叶柄夹角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同中国农科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生物炭影响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炭是生物质原料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经高温裂解产生的固体物质。生物炭通常具有高pH值,高碳氮比、高多孔性和对土壤养分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特点。生物炭施入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残存时间长,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土壤碳固定,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土壤改良剂。但目前国际上有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水体铅污染的低温微生物修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严重影响了现有水体污染修复材料技术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效果,制约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因此,开展在低温环境下能高效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新型微生物材料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  我所环境修复材料与技术学科组于洪文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利用从漠河湿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耐低温抗铅细菌Pse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大豆残体转化的微生物分子特征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农田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秸秆还田被认为是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作物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向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农田黑土土壤碳库归还量是否存在差异?哪些土壤微生物参与了作物秸秆碳的转化?参与秸秆碳转化的微生物在不同的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揭示出稻田水体蓝藻病毒三种标记基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蓝藻也称蓝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广泛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和陆地等生态环境。蓝藻病毒是指能特异性地感染蓝藻的噬菌体,蓝藻病毒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数量庞大,在调控蓝藻群落结构演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调节微生物个体间基因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故此,蓝藻病毒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战略生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乙烯途径参与调控大豆孢囊线虫对植物早期识别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cystnematode,SCN;Heteroderaglycines)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感知功能是线虫产生取食、交配、产卵和趋利避害等行为反应的重要基础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寄生线虫通过化学感受作用识别寄主植物的化学信号,以此来正确定位寄主及选择适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水稻早熟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稻作区,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连年递增,若向高纬度地区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急需培育早熟优质水稻品种。  我所水稻分子育种学科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7个黑龙江省主栽优质品种、3个南方优质品种抽穗期基因Hd2、Hd4、Hd5进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三江平原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取得进展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湿地集中分布区。近30年来,三江平原大规模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衰减,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随着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农业开发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
  • 东北地理所在地理遥感智能计算领域取得新进展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每日获得的遥感数据达到海量级别(TB级)。然而现有技术方法数据处理能力较弱,亟需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的地理遥感信息处理技术方法。最优聚类中心的挖掘及最优分类数目的确定,均为遥感信息智能处理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该技术需求,东北地理所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组成员,将人工智能领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