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秸秆还田被认为是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作物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向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农田黑土土壤碳库归还量是否存在差异?哪些土壤微生物参与了作物秸秆碳的转化?参与秸秆碳转化的微生物在不同的黑土又存在哪些差异?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理解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南低北高”的分布规律,对黑土科学管理和维持农田土壤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东北地理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连腾祥博士在金剑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13C标记示踪技术,在明确大豆根残体向黑土土壤碳库归还量大于茎和叶残体的基础上(Lian et al., 2016,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进一步解析了13C标记的大豆茎秆残体向低、高有机质含量黑土(SOC含量分别为14和50 g/kg)的转化情况。研究发现秸秆碳转化在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中存在明显分异。相同量的秸秆碳向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各有机碳库(粗颗粒有机碳、细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有机碳)贡献量显著高于低有机质含量的黑土;此外,秸秆还田对土壤固有有机碳产生了激发效应,其效应在低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上体现更为显著;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秸秆添加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属以及OTU水平上揭示了土壤碳库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关系(图1);发现在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中,Verrucosispora、Xanthomonadales和Steroidobacter对秸秆还田响应显著,而在高有机质含量黑土中,Anaerolineaceae_uncultured是主要的响应菌属。另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碳沉积等因子的典范对应(CCA)分析揭示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SOC碳库的关联(图2)。此项研究成果为黑土区的秸秆还田策略和秸秆碳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和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上。
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261, 41201247)的资助。
图1. 大豆残体施入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对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的影响
图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碳沉积等因子的典范对应(CCA)分析
论文信息:
Tengxiang Lian, Jian Jin, Guanghua Wang, Caixian Tang, Zhenhua Yu, Yansheng Li, Junjie Liu, Shaoqing Zhang, Xiaobing Liu.The fate of soybean residue-carbon links to change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mollisols differing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7,109, 50-58.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17301426
Tengxiang Lian, Guanghua Wang, Zhenhua Yu, Yansheng Li, Xiaobing Liu, Jian Jin. Carbon input from 13C-labelled soybean residues in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a Mollisol.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16, 52, 331–33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374-015-1080-6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地理所在大豆残体转化的微生物分子特征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3-20
相关话题/微生物 地理
东北地理所在水体铅污染的低温微生物修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严重影响了现有水体污染修复材料技术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效果,制约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因此,开展在低温环境下能高效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新型微生物材料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 我所环境修复材料与技术学科组于洪文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利用从漠河湿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耐低温抗铅细菌Pseu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揭示出稻田水体蓝藻病毒三种标记基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蓝藻也称蓝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广泛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和陆地等生态环境。蓝藻病毒是指能特异性地感染蓝藻的噬菌体,蓝藻病毒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数量庞大,在调控蓝藻群落结构演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调节微生物个体间基因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故此,蓝藻病毒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战略生物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乙烯途径参与调控大豆孢囊线虫对植物早期识别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cystnematode,SCN;Heteroderaglycines)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感知功能是线虫产生取食、交配、产卵和趋利避害等行为反应的重要基础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寄生线虫通过化学感受作用识别寄主植物的化学信号,以此来正确定位寄主及选择适宜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水稻早熟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稻作区,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连年递增,若向高纬度地区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急需培育早熟优质水稻品种。 我所水稻分子育种学科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7个黑龙江省主栽优质品种、3个南方优质品种抽穗期基因Hd2、Hd4、Hd5进行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三江平原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取得进展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湿地集中分布区。近30年来,三江平原大规模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衰减,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随着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农业开发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地理遥感智能计算领域取得新进展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每日获得的遥感数据达到海量级别(TB级)。然而现有技术方法数据处理能力较弱,亟需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的地理遥感信息处理技术方法。最优聚类中心的挖掘及最优分类数目的确定,均为遥感信息智能处理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该技术需求,东北地理所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组成员,将人工智能领域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在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微生物参与很多重要的生态过程,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同时土壤微生物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将引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及活性等的快速响应,因此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东北黑土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和土地生产力,然而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及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水体铅污染净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重金属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渠道进入人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从而对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三致效应),被列为五大重金属污染物之首。研究表明,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自来水中可接受的铅最大浓度仅为0.05mg/L。因此,如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深入开展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前沿探索与技术体系创建研究,推进学科交叉合作,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进而达到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综合能力的目的,东北地理所设立了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日前,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基于卫星星座观测体系的农业遥感信息服务示范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取得新进展。该项目由遥感与地理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东北地理所明确了与抗病相关的重要基因AtDBP1基因参与开花调控
AtDBP1基因为与DNA结合蛋白的磷酸化酶(DNA-bindingproteinphosphatases,DBP),已有的研究表明DBP因子可以调控拟南芥的抗病性,然而该类基因在其它方面的功能尚未报道。为此,研究明确AtDBP1促进拟南芥的开花,过表达AtDBP1可导致拟南芥开花提前,AtDBP1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