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王一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11




一、简  历


王一丁,男,锡伯族,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005年做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法国MontpellierII (蒙比利埃)第2大学暨科学院南方电子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2012年做为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高技术(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已经获得2项专利。共出版2本专著,发表200余篇文章,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如光电检测、红外透明导电膜、量子点太阳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光波导、无线光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微型机器人、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红外干扰和对抗、无线传输信号等。
研究工作条件
红外&纳米光电子学课题组,现有教授和博士导师4人(其中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副教授2人,讲师6人,博士后5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31人。具有红外技术实验室、薄膜实验室、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实验室、光电器件实验室、纳米医学技术实验室等。
三、承担科研项目


先后共主持和参加了40项国家和省部级等课题。近5年来共主持17个课题(其中国家级7个,如3个863计划项目、2个支撑计划项目)。目前正在承担6个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正在进行的3个项目


1. 新型红外瓦斯和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设施园艺环境调控配套装备研制,科技部支撑计划,


3. 收获作业火灾隐患探测与报警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四、代表性工作及论文


1. 红外瓦斯检测仪,国家科技部项目


   红外气体分析仪器,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


2.二氧化碳检测仪,国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红外光电仪器,在全国农业科技表彰大会上受到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表彰,并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星火计划。


3.中红外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国家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4.红外卤化物晶体光纤,国家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1. 红外瓦斯检测仪,国家科技部项目


   红外气体分析仪器,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


2.二氧化碳检测仪,国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红外光电仪器,在全国农业科技表彰大会上受到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表彰,并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星火计划。


3.中红外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国家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4.红外卤化物晶体光纤,国家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


近3年发表的部分文章目录


[1]Wang Jianing, Zheng Lingjiao, Niu Xintao, et al. Mid-infrared absorption-spectroscopy-based carbon dioxide sensor network in greenhous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J]. Applied Optics, 2016, 55(25):7029-7036.


[2]Wang Jianing, Zheng Lingjiao, Niu Xintao,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mid-infrared carbon dioxide sensor for the application in greenhouse environment[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6, 12(5):379-383.


[3]Wang Jianing, Niu Xintao, Zheng Lingjiao, et al. Wireless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Sensor Network for Automatic Carbon Dioxide Fertilization in a Greenhouse Environment.[J]. Sensors (Basel, Switzerland), 2016, 16(11).


[4]Sun Changlun, Li Cuiting, Dang Peipe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wavelength-routed four-port optical routers based on different polymeric microring routing elements[J].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2016, 48(1):1-24.


[5]Yang Lihua, Zhang Yu, Wang Jun, et al.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s of lead iodide[J]. Rsc Advances, 2016, 6(88).


[6]吕默, 陈晨, 王一丁. 并行混沌遗传算法在量子级联激光器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J]. 激光杂志, 2016(3):12-15.


[7]李翠婷, 郑文雪, 郑传涛, 王一丁等. 波长选择性平行耦合微环谐振四端口光路由[J]. 光子学报, 2016, 45(5):62-68.


[8]隋越, 董明, 郑传涛, 王一丁等. 差分式中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研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6, 37(10).


[9]Chen Xingru, Bai Xue, Sun Chun, Liang Su,et al. High 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liquid-type carbon dots[J]. Rsc Advances, 2016, 6(99).


[10]Chuai Yahui, Wang Xin, Zheng Chuantao, et al. Highly infrared-transparent and p-type conductive CuSc1?xSnxO2 thin films and a p-CuScO2:Sn/n-ZnO heterojunction fabricated by the polymer-assisted deposition method[J]. Rsc Advances, 2016, 6(38):31726-31731.


[11]Chuai Yahui, Wang Xin, Shen Hongzhi, et al. Effects of Zn-doping on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type conductive CuCr 1? x, Zn, x, O 2, delafossite oxide[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6, 201(7):419-424.


[12]Dang Peipei, Li Cuiting, Zheng Wenxue, et al. Non-blocking four-port optical router based on thermooptic silicon microrings[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6, 12(4):268-272.]


[13]Fu Yang, Liu Huifang, Sui Yue, et al. A near-infrared methane detection system using a 1.654 μm wavelength-modulated diode laser[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6, 12(2):140-143.


[14]He Qixin, Zheng Chuantao, Liu Huifang, et al. A near-infrared acetylen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a 1.534 μm tunable diode laser and a miniature gas chamber[J]. 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2016, 75:93-99.


[15]李彬, 刘慧芳, 何启欣, 潘教青,王一丁等. 基于1654nm分布反馈激光器的甲烷检测系统[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20-26.


[16]何启欣, 刘慧芳, 李彬, 潘教青,王一丁等. 基于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的乙炔在线检测系统[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1):3501-3505.


[17]李春光, 党敬民, 李健, 王一丁等. 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和长光程气室的甲烷传感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5):1291-1295.


[18]Li Bin, Zheng Chuantao, Liu Huif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of a near-infrared CH4 detection system using 1.654μm wavelength-modulated diode laser and open reflective gas sensing probe[J].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5, 225(7):593-604.


[19]Li Chunguang, Zheng Chuantao, Dong Lei, et al. Ppb-level mid-infrared ethane detection based on three measurement schemes using a 3.34-μm continuous-wave interband cascade laser[J]. Applied Physics B, 2016, 122(7):1-13.


[20]Lu Min, Bai Xue, Lin Yijun, et al. Liquid-type AgInS 2 /ZnS quantum dot-based warm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J].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16, 661:228-233.


[21]苗春壮, 蔺百杨, 党敬民, 王利军,王一丁等. 面向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气体检测的锁相放大器[J]. 光子学报, 2016(8):87-92.


[22]李春光, 党敬民, 陈晨, 王一丁等. 使用量子级联激光器和多通吸收光谱技术用于CO探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5):1308-1312.


[23]刘慧芳, 李彬, 何启欣, 潘教青,王一丁等. 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在甲烷检测中的应用[J]. 光子学报, 2016, 45(4):18-23.


[24]Sun Chun, Zhang Yu, Wang Peng, et al. Synthesis of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Carbon Dots from Garlic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Fe3+[J].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016, 11(1):1-9.


[25]Sun Chun, Zhang Yu, Ruan Cheng, et al. Efficient and Stable White LEDs with Silica-Coated Inorganic Perovskite Quantum Dot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6]郑悦, 党佩佩, 叶玮琳, 王一丁等. 一种中红外差分甲烷检测仪的研制[J]. 光电子·激光, 2016(4):366-373.


[27]吕默, 陈晨, 王一丁. 用于中红外痕量气体检测的光电信号高速采集系统设计[J]. 激光杂志, 2016(2):26-29.


[28]Zheng Yue, Dang Peipei, Zheng Chuantao, et al. A handheld mid-infrared methane sensor using a dual-step differential method for additive/multiplicative noise suppression[J]. 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2016.


[29]Chuai Y H, Shen H Z, Li Y D, et al. Epitaxial growth of highly infrared-transparent and conductive CuScO 2 thin film by polymer-assisted-deposition method[J]. RSC Advances, 2015, 5(61): 49301-49307.


[30]Chuai Y H, Hu B, Li Y D, et al. Effect of Sn substitution on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photoelectricity properties of high c-axis oriented CuFe 1? x Sn x O 2 thin film[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27: 299-306.


[31]Chuai Y H, Wang X, Shen H Z, et al. Effects of Zn-doping on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type conductive CuCr1? x Zn x O2 delafossite oxide[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6, 51(7): 3592-3599.


[32]Li G L, Sui Y, Dong M, et al. A carbon monoxide detection device based on mid-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t 4.6 μm[J]. Applied Physics B, 2015, 119(2): 287-296.


[33]Dong M, Sui Y, Li G, et al. Mid-infrared carbon monoxide detection system using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echnique[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5, 11: 469-472.


[34]党敬民, 付丽, 何启欣,王一丁等. 分布反馈量子级联激光器脉冲驱动电源的研制[J]. 光子学报, 2014, 44(2): 214001.


[35]付丽, 党敬民, 苗春壮, 王一丁等. 室温连续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电源的研制[J]. 光子学报, 2015, 44(12): 1213.


[37] Xin Yu, Rui-Hong Lv, Fang Song, Chuan-Tao Zheng, Yi-Ding Wang. Pocket-sized non-dispersive infrared methane detection device using two-paramete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Spectroscopy Letters, 2014, 47(1): 30-37. (SCI)


[38] Jian-Qiang Huang, Chuan-Tao Zheng, Zong-Li Gao, Wei-Lin Ye, Yi-Ding Wang. Near-infrared methane detection device using wavelength-modulated distributed feedback diode laser around 1.654 μm. Spectroscopy Letters, 2014, 47(3): 197-205. (SCI)


[39] Chuan-Tao Zheng, Wei-Lin Ye, Jian-Qiang Huang, Tian-Shu Cao, Mo Lv, Jing-Min Dang, Yi-Ding Wa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a near-infrared CH4 detection device using wavelet-denoising-assisted wavelength modulation techniqu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4, 190: 249-258. (SCI)


[40] Chuan-Tao Zheng, Qian-Qian Luo, Chun-Sheng Ma, Da-Ming Zhang, Zhu-Bo Li, Polymeric N-stage cascaded five-port optical router with scalable 4N channel wavelengths for wideband signal routing, Opt. Commun., 2014, 322: 214-223. (SCI)


[41] Qian-Qian Luo,Chuan-Tao Zheng,Xiao-Liang Huang,Yi-Ding Wang,Da-Ming Zhang. Polymeric N-stage serial-cascaded four-port optical router with scalable 3N channel wavelengths for wideband signal routing application. Opt Quant Electron, 2014, 46(6): 829-849. (SCI)


[42] Chang-Lun Sun, Zhu-Bo Li, Chuan-Tao Zheng, Qian-Qian Luo, Xiao-Liang Huang, Da-Ming Zhang. Low-voltage and compact polymeric optical switches using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and N side-coupled electro-optic microrings,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4, 331: 251-261. (SCI)


[43] Chuan-Tao Zheng, Qian-Qian Luo, Xiao-Liang Huang, Da-Ming Zhang. Multifunctional polymer Mach-Zehnder optical switch/filter using side-coupled MxN electro-optic microring array,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014, 6(4): **. (SCI)


[44] Chuan-Tao Zheng, Qian-Qian Luo, Xiao-Liang Huang, Chang-Lun Sun, Lei Liang, Yi-Ding Wang, Da-Ming Zhang.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a polymer Mach-Zehnder electro-optic switch using 2N+1 serial-coupled microrings with ultra-low driving voltage. Applied Physics A: Material Science and Processing, 2014, 116: 1241-1255. (SCI)


[45] 李国林,董明,宋楠,叶玮琳,郑传涛,王一丁。基于中红外光谱吸收技术的一氧化碳检测系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34(10):2839-2844。(SCI)


[46] 陈晨,王彪,李春光,李健,王一丁. 采用4.8μm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痕量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3): 838~842. (SCI)


[47] 党敬民,付丽,闫紫徽,郑传涛,常玉春,陈晨,王一丁.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混合气体检测系统概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10): 2851~2857. (SCI)


[48] 李艳婷,张红伟,师星辰,郑传涛,王一丁. 离散多音调制可见光信道非线性失真及参数优化. 光电子.激光,2014, 25(1): 82-88. (EI)


[49] 郑传涛,罗倩倩,黄小亮,梁  磊,王一丁,张大明. 超紧凑聚合物五端口光路由器的分析模拟. 光学学报,2014, 34(3): ** (EI)


[50] LUO Qian-qian, HUANG Xiao-liang, ZHENG Chuan-tao, and ZHANG Da-ming, Optimization of a polymer four-port microring optical router with three channel wavelengths,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4, 10(2): 0091-0095. (EI)


[51] 黄渐强,翟  冰,叶玮琳,郑传涛,王一丁,基于波长调制技术的近红外甲烷检测仪,光电子.激光,2014,25(5): 947-953. (EI)


[52] 郑传涛,罗倩倩,孙长轮,杜巧玲,张大明,王一丁. 低串扰聚合物交叉耦合串联五环谐振电光开关. 光子学报,2014,43(3): **-1 -**-7. (EI)


[53] 黄渐强,翟  冰,何启欣,叶玮琳,郑传涛,王一丁。用于气体检测的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温控系统,光子学报,2014,43(6): **-1~**-6。(EI)


[54] GAO Zongli, YE Weilin, ZHENG Chuantao, WANG Yiding. Wavelet-denoising technique in near-infrared methane detection based on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4, 10(4): 299-303. (EI)


[55] ZHENG Chuan-Tao, HUANG Xiao-Liang, LUO Qian-Qian, LIANG Lei, ZHANG Da-Ming, WANG Yi-Ding. Numerical analysis on a directional coupler formed by two polymer-filled nanoscale slot waveguides. 光子学报,2014,43(7): **. (EI)


[56] 郑传涛,黄小亮,李翠婷,罗倩倩,王一丁,张大明. 推挽极化Y型耦合器电光调制器的傅里叶建模与表征, 光学学报,2014,34(11): **. (EI)


[57] 翟冰,何启欣,黄渐强,郑传涛,王一丁。红外气体检测中谐波信号正交锁相放大器设计与实现,光子学报,2014, 43 (11): **. (EI)


[58] 李彬,何启欣,付洋,翟冰,黄渐强,郑传涛,王一丁。用于CO气体检测的近红外分布反馈激光器温控系统. 光学学报,2014,34(s2): s214002。(EI)


[59] 于鑫,高宗丽,宋楠,刘洋,郑传涛,王一丁. 袖珍式红外瓦斯检测仪的设计与实验. 光子学报, 2014, 43(1): **。(EI)


[60] 李春光,王一丁,高宗丽,陈晨. 低温漂高稳定性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电源. 光学学报, 2014, 34(s2): s21400. (EI)


[61] 胡冰,揣雅惠,付洋,李雅丹,沈宏志,张红,杨悦,王一丁,Ca掺杂对CuCrO2薄膜形成和电学特性的影响。光子学报,2014,43(12): **. (EI)


[62] 宋楠,隋越,董明,李国林,郑传涛,王一丁,基于虚拟锁相放大器的中红外CO检测系统,光电子·激光,2014,25(12):2343-2349. (EI)


[63]胡冰1,揣雅惠1,付洋1,李雅丹12,沈宏志,张红1,杨悦1*,王一丁1*,溶胶凝胶法下Ca掺杂对CuCrO2的形成以及电学特性的影响,








五、讲授课程
为本科生主讲半导体光电器件,理论力学,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
为研究生讲授光电检测技术、物理传感技术和应用等课程。
六、报考相关
(一)报考要求
1、有做人的基本原则,有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情操。
2、对科学研究有兴趣和热情,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刻苦学习。
3、有扎实的基本功,如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动手能力、查阅中外文文献能力等。
4、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和方式
培养目标:科学家、超高级工程师。
培养原则: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3个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这点尤其重要)。为此,课题组为学生提供多个研究方向,学生进入课题组后,可针对自身需求选择课题,课题组会为其提供出国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企业实习合作等机会。
(三)招生专业
招收:电子学院全部专业,通信学院全部专业,材料学院全部专业,化学学院全部专业,物理学院全部专业(如电子类、光学类、材料类、化学类专业等)。
特别欢迎本科保送生、硕博连读生和本科直博生!
1.博士:电子学院“电路与系统”
2010年教育部开始改革招生,我校是试点单位。简单说大大增加了导师的决定权。
考试科目:学校招生目录中“电路与系统”的考试科目。
2.硕士:学校招生目录中电子学院全部6个专业,即“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考试科目:上述6个专业的科目,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的考试科目。
如果化学类、材料类和物理类考生有困难,可以分别考本院专业,然后调剂到电子学院,如化学类考生考化学学院各专业。
(四)研究生待遇
硕士和博士有学校给的奖学金,课题组每月给助研费。
七、毕业生去向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公司等。如近几年11人去大学,4人去研究所,17人去公司(2014年去华为、三星、浪潮等公司)。
八、联系方式:



办公室和实验室: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唐敖庆楼D区452,454,247,467,228,436,448,459房间。
电话:,
E-mail:ydwang@jlu.edu.cn,wangyiding47@hotmail.com,
通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电子学院,邮编:130012
九、红外&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网站
http://opto-electronlab.com/




相关话题/电子 吉林大学 科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张歆东
    简 历张歆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学科招生专业: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1993年7月获得吉林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0年7月获得吉林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得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 年至2012 年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先后作为第一、第二主要参加人员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张爽
    一、简 历张爽,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长期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本科教学和电磁兼容与理论研究生教学工作。2009 至今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系教授,2011至今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系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仪器仪表类期刊Measurement审稿人。二、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研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陈占国
    一、简历 陈占国,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生,黑龙江省宝清人。1994年,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免试录取为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2年,于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留校后,一直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和学习,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郑传涛
    一、 简 历郑传涛,男,1982年10月生,河南商丘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红外激光光谱学与传感系统。2001年考入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2007年分别获得吉林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9月被聘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8年9月被聘为教授。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冯晶
    一、简 历冯晶,女,197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2003年获得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2006年9月作为博士后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纳米光子学研究室进行研究工作。2006年9月,被吉林大学作为学术骨干引进,回到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到目前为止,在有机光电领域的发表五十余篇论文,被SCI他人引用600多次。2007年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段羽
    一、 简 历 段羽,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聚焦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物理、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制备技术。2001年,在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刘式墉教授从事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LED)的研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以《新结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题目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同年荣获吉林省长白青年科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李传南
    一、简 历 李传南,男,生于1969年,江西莲花人,博士,教授,曾经担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系主任和学院副院长多年。 1987年-1991年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学习;工作三年之后于1994年-1997年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97年-2001年于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得博士毕业。 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郭文滨
    一、简 历郭文滨,男,教授,1999年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2004年获得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作为博士后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有机光电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韩国光州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波导器件与有机光电器件。到目前为止,在相关领域的发表四十余篇论文。所参加的项目曾获得2008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刘大力
    一、 简 历 刘大力,女,1965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分别于1990年和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1990 --1998年 在长春物理所从事集成光学和非线性导波光学的研究工作,1993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8—2000年 在吉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梁喜双
    一、简 历 梁喜双,男,198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2009年6月获得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留校任教。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作为研究教授在韩国高丽大学留学。 到目前为止,在气体传感器领域发表SCI检索论文80余篇,含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