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 历
郑传涛,男,1982年10月生,河南商丘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红外激光光谱学与传感系统。2001年考入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2007年分别获得吉林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9月被聘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8年9月被聘为教授。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7月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赴美国莱斯大学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7年6月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才培育计划。2018年12月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
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已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52篇(被SCI检索104篇,被EI检索4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授权4项);出版第一作者学术专著1本;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第一获奖人);获软件著作权1项。
二、研究方向
1. 红外激光光谱学与传感器系统
a)红外吸收光谱理论与新型检测技术 b)光电传感模块 c)红外传感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2. 集成光电器件与片上系统
a)光波导/光纤传感理论 b)片上传感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c)片上传感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3. 可见光通信技术与系统
a)可见光通信理论与方法 b)可见光通信组件/模块 c)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三、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
1. 近三年来的科研项目(2015-至今)
[1] 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红外吸收光谱气体传感技术创新团队,起止年限:2019.01-2020.12,项目负责人。
[2]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城市大气烷烃气体原位多参量中红外移动/分布探测技术研究,起止年限:2018.01-2020.12,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片上气体传感的中红外狭缝波导微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研究。起止年限:2018.01-2021.12。项目负责人。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近海底CO2气体高精度中红外传感器研发。起止年限:2016.7-2020.6。任务负责人。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照明、通信复用LED芯片研制。起止年限:2017.7-2020.06。参加人。
[6]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面向冷库应用的分布式红外激光氨气检测装置,起止年限: 2016.7-2018.12。项目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采动下红外瓦斯传感特性致变模式及自适应检测机制研究。起止年限:2014.1-2016.12。子项负责人。结题。
[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基于低成本智能化CO2测控的环境自动控制装备,起止年限:2014.1-2016.12。第一参加人。结题。
[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煤矿用红外CO检测仪(传感器)研发,起止年限:2013.1-2015.12。第一参加人。结题。
[10]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技研究规划项目,深部采动下自适应红外瓦斯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起止年限:2015.1-2016.12。项目负责人。结题。
[11]长春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深部采动下自适应红外瓦斯检测技术与装置研发。起止年限:2014.12-2016.12。项目负责人。结题。
2.科研获奖
[1] 郑传涛,张大明,马春生. 聚合物波导光开关器件物理与模拟,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14年9月。
[2] 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阶段),2015年7月。
[3] 吉林大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后备才人培育计划,2017年6月。
[4] 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2018年12月。
四、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单片机应用》、《ARM单片机实验》
研究生课程:《信息论》(电路与系统专业)
五、近三年代表性论文(10篇)
1. 通讯作者。Dual-feedback mid-infrared cavity-enhanc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or H2CO detection using a radio-frequency electrically-modulated interband cascade laser, Optics Express, 2018, 26(12): 15436-15444.
2. 通讯作者。Double-range near-infrared acetylene detection using a dual spot-ring Herriott cell (DSR-HC), Optics Express, 2018, 26(9): 12081-12091.
3. 通讯作者。Interband cascade laser based mid-infrared methane sensor system using a novel electrical-domain self-adaptive direct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A-DLAS). Optics Express, 2017, 25(25): 31876-31888.
4. 第一作者。Development and field deployment of a mid-infrared methane sensor without pressure control using interband casca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7, 244, 365–372.
5. 通讯作者。Repetitively Mode-Locked Cavity-Enhanc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RML-CEAS) for Near-Infrared Gas Sensing. Sensors, 2017, 17, 2792.
6. 通讯作者。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s of a Mid-Infrared Multi-Gas Sensor System for CO, CO2 and CH4 Detection. Sensors, 2017, 17: 2221.
7. 通讯作者。Mid-infrared dual-gas sensor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ethane and ethane using a single continuous-wave interband cascade laser, Optics Express, 2016, 24, 16973-16985.
8. 通讯作者。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of a near-infrared CH4 detection system using 1.654 μm wavelength-modulated diode laser and open reflective gas sensing prob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16, 225, 188-198.
9. 第一作者。Infrared dual-gas CH4/C2H6 sensor using two continuous-wave interband cascade lasers,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2016, 28(21): 2351-2354.
10. 通讯作者。Wireless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sensor network for automatic carbon dioxide fertilization in greenhouse environment, Sensors, 2016, 16, 1941.
六、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
一种波导光开关的驱动电压容噪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专利号: ZL 4.7,专利授权日期:2017.02.01.
一种波导电光开关阵列的线性度测量装置及方法.专利号: ZL 0.9,专利授权日期:2017.08.21.
一种自适应红外气体检测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 ZL 1.7,专利授权日期:2017.09.05.
七、 2019年度招生专业与报考要求
招生专业:
1. 硕士研究生: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专业
2. 博士研究生:电路与系统专业
报考要求:
1. 对电子科学或工程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
2.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数学建模与分析的能力。
3. 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和写作能力。
八、研究生待遇
国家:国家奖学金
学校:学业奖学金,学术业绩奖金,社会奖学金,每月补助(10月/年)
学院:优秀学生一等、二等奖学金、保送研究生入学奖金(硕士)
课题组:每月助研费(12月/年),学术成果奖金
九、毕业生去向
去企业(如深圳华为技术公司)或研究所(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从事技术研发或研究工作;或去高校(如留在本校、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十、 联系方式
办公室: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唐敖庆楼 D区539
实验室: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唐敖庆楼 D区436-438、457-459、448
手机:**
E-mail:zhengchuantao@jlu.edu.cn
网站:http://opto-electronlab.com/index.php(红外&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
(2019年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