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大纲-电气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2014-04-07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主要应用控制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各应用领域中面临的控制理论和智能自动化技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覆盖了智能交通系统、矿冶生产过程的建模与控制、智能系统处理与应用、无损检测与网络测控等。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已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奖励,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培养目标: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设计的专业知识;对控制理论与智能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工业自动化装置与网络集成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较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自动化学科的研究与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综合本学科有关的理论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能胜任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本学科学位基础课主要为线性系统理论、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计算机控制理论、数值分析,专业硕士点必修课程为自然辩证法、现代智能算法,选修课程主要有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控制技术、交通系统分析与仿真、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与应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仪表智能化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及研究方向前沿技术讲座等。

3、导师队伍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导师取得的典型业绩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本学科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

刘飞飞:男,1962年11月生,博士,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学科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锻压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计算机(自动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智能机电系统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高效矿冶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与动力学行为仿真、机器视觉与图像测量理论及技术、网络化智能检测技术与仪器、过程建模与控制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年,承担了国际技术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和省对外合作项目6项以及企业委托的科技开发项目5项,研发的阴极铜剥片机组、钨矿高效强化碱煮设备、机械零件图像测量系统、嵌入式PCB打孔数控系统、三氧化二砷生产线成品搬垛及钢带捆扎机器人、汽车同步器齿圈感应淬火机器人机组、基于物联网的塔机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等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已推广应用于企业,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50余篇。

担任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3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因材施教,三步渐进;理论实践,项目驱动;严谨规范,潜移默化;德能并蓄,创新立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所指导的研究生得到科研实践和系统化专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了用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许伦辉:男,1965年2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广东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其它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多项。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收录论文33篇。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无损检测与网络监控、交通影响评价与交通安全等。

王祖麟:男,1954年10月生,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多年来坚持在产业第一线搞科研开发,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后完成配料生产自动化系统;家电自动检测生产线;锥轴承间隙自动测量机;三菱轿车变速箱性能加载检测台;FLAM车厢数控生产线等科研开发项目,获得企业的好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与江西省新产品奖,并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负责“3+1”创新教育改革(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西省教改成果一等奖,并推广到全国7个高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优异成绩,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应用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

周克良:男,1963年10月生,教授,硕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中核XX公司“铀水冶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10多项科研课题,“V40高精度微机控制配料系统”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江西省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一等奖1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与网络集成自动化、智能仪器。

刘细平:男,1976年3月生,副教授,博士,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赣州市永磁电机产业发展咨询专家组副组长,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达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3篇,EI检索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稀土永磁电机设计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

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硕士点主要从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交通理论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无损检测与网络监控等方面开展研究,针对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监测、控制、管理和操作等问题,结合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优化理论、智能信息处理、微处理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有研究价值的科学成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5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含师资及培养的软硬件条件)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 名,副教授 20 名。承担了多项国家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同时,本学科点拥有江西省智能计算与网络测控重点实验室,具有控制理论与应用、西门子网络集成自动化、虚拟仪器测控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化系统、电子分析与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智能交通等实验室,先进的科研实验仪器与设备,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

6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电路》考试大纲: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满分150分,主要题型有填空题(30分)、分析题(30分)、设计应用题(90分)。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VCR,基尔霍夫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掌握电路的图,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等四种电路的分析方法;

4、电路定理,掌握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5、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特性;以及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6、一阶电路,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的计算方法以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分析方法;

7、二阶电路,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分析方法;

8、相量法,掌握电路元件VCR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9、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阻抗、导纳的概念和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正弦电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以及最大功率的传输,了解谐振的概念;

10、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11、三相电路,了解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

1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掌握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和信号的频谱,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3、拉普拉斯变换,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与电路分析有关的一些基本性质,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4、网络函数,了解网络函数极点、零点的概念,极点、零点分布对时域响应与频率特性的影响,网络函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5、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回路电流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6、二端口网络,掌握二端口的Y、Z、T(A)、H参数矩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转移函数,T型和TT型等效电路。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已经遍及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电力、冶金及国防等各个领域。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自动化装置涉及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智能化仪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现代电机设计与控制技术等,覆盖了检测自动化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在学术上属学科前沿。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已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培养目标: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检测与自动化基础理论和系统设计的专业知识;对检测与智能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工业自动化装置与网络集成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较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自动化学科的研究与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综合本学科有关的理论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能胜任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本学科学位基础课主要为线性系统理论、数值分析、检测理论,专业硕士点必修课程为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动态测试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程主要有仪表智能化技术、现代电机调速理论、现代智能算法、虚拟仪器技术、网络集成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

3、导师队伍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导师取得的典型业绩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 3 名。本学科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

邰能灵:男,1972年5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军重大装备技术保障专家组成员,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教师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学者奖励计划A类获得者。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子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许继教师课题资助基金、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基金,以及“智能输配电技术”、“输电线路单相接地快速保护系统”、“世博地下变电站仿真系统”、“浙江华能玉环电厂1000MW机组研究”等多项纵横向课题的研制开发工作。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两项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电站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系统的研究”和“三峡电站发电机定子多分支线圈保护系统的研究”,以及“华东电网区域电力控制研究”、“三峡电站投标发电机组内部故障分析与保护配置的研究及相关评估工作”等电力系统控制与规划课题多项,取得了重要成果。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外发表近25篇论文,SCI源15篇,国内EI源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目前SCI收录13篇,EI收录80余篇,国家专利4项。

王祖麟:男,1954年10月生,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多年来坚持在产业第一线搞科研开发,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后完成配料生产自动化系统;家电自动检测生产线;锥轴承间隙自动测量机;三菱轿车变速箱性能加载检测台;FLAM车厢数控生产线等科研开发项目,获得企业的好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与江西省新产品奖,并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负责“3+1”创新教育改革(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西省教改成果一等奖,并推广到全国7个高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优异成绩,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应用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

周克良:男,1963年10月生,教授,硕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中核XX公司“铀水冶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10多项科研课题,“V40高精度微机控制配料系统”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江西省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一等奖1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与网络集成自动化、智能仪器。

刘细平:男,1976年3月生,副教授,博士,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赣州市永磁电机产业发展咨询专家组副组长,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达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3篇,EI检索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稀土永磁电机设计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

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硕士点主要从生产过程控制与网络集成自动化、嵌入式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现代电机设计与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智能化仪表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监测、控制、管理和操作等问题,结合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以检测理论为研究内容的自动化实验室,并在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有研究价值的科学成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5、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含师资及培养的软硬件条件)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 3 名。承担了国家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同时,本学科点拥有设备先进的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中心和江西省智能系统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具有西门子网络集成自动化、虚拟仪器测控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化系统、电子分析与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具有一流水平的技术实验室,先进的科研实验仪器与设备,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

6、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电路》考试大纲: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满分150分,主要题型有填空题(30分)、分析题(30分)、设计应用题(90分)。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VCR,基尔霍夫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掌握电路的图,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等四种电路的分析方法;

4、电路定理,掌握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5、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特性;以及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6、一阶电路,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的计算方法以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分析方法;

7、二阶电路,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分析方法;

8、相量法,掌握电路元件VCR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9、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阻抗、导纳的概念和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正弦电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以及最大功率的传输,了解谐振的概念;

10、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11、三相电路,了解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

1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掌握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和信号的频谱,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3、拉普拉斯变换,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与电路分析有关的一些基本性质,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4、网络函数,了解网络函数极点、零点的概念,极点、零点分布对时域响应与频率特性的影响,网络函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5、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回路电流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6、二端口网络,掌握二端口的Y、Z、T(A)、H参数矩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转移函数,T型和TT型等效电路。

 

 

085210控制工程

 

1、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控制工程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本学科主要应用控制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智能自动化系统。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与网络集成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交通理论及其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运动控制及其应用等,覆盖了自动控制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已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控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置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本领域的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在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等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和较好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

本学科学位课主要有:线性系统理论、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计算机控制理论,必(选)修课程有:现代智能算法、仪表智能化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电力电子、现代电机调速理论及控制、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等。

3、导师队伍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导师取得的典型业绩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导师队伍,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 12名,副教授 12 名。本学科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

刘飞飞:男,1962年11月生,博士,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学科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锻压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计算机(自动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智能机电系统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高效矿冶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与动力学行为仿真、机器视觉与图像测量理论及技术、网络化智能检测技术与仪器、过程建模与控制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年,承担了国际技术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和省对外合作项目6项以及企业委托的科技开发项目5项,研发的阴极铜剥片机组、钨矿高效强化碱煮设备、机械零件图像测量系统、嵌入式PCB打孔数控系统、三氧化二砷生产线成品搬垛及钢带捆扎机器人、汽车同步器齿圈感应淬火机器人机组、基于物联网的塔机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等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已推广应用于企业,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50余篇。

担任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3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因材施教,三步渐进;理论实践,项目驱动;严谨规范,潜移默化;德能并蓄,创新立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所指导的研究生得到科研实践和系统化专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了用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许伦辉:男,1965年2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广东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其它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多项。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收录论文33篇。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及应用、无损检测与网络监控、交通影响评价与交通安全等。

邰能灵:男,1972年5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军重大装备技术保障专家组成员,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教师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学者奖励计划A类获得者。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子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许继教师课题资助基金、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基金,以及“智能输配电技术”、“输电线路单相接地快速保护系统”、“世博地下变电站仿真系统”、“浙江华能玉环电厂1000MW机组研究”等多项纵横向课题的研制开发工作。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两项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电站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系统的研究”和“三峡电站发电机定子多分支线圈保护系统的研究”,以及“华东电网区域电力控制研究”、“三峡电站投标发电机组内部故障分析与保护配置的研究及相关评估工作”等电力系统控制与规划课题多项,取得了重要成果。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外发表近25篇论文,SCI源15篇,国内EI源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目前SCI收录13篇,EI收录80余篇,国家专利4项。

王祖麟:男,1954年10月生,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多年来坚持在产业第一线搞科研开发,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后完成配料生产自动化系统;家电自动检测生产线;锥轴承间隙自动测量机;三菱轿车变速箱性能加载检测台;FLAM车厢数控生产线等科研开发项目,获得企业的好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与江西省新产品奖,并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负责“3+1”创新教育改革(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西省教改成果一等奖,并推广到全国7个高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优异成绩,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应用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

周克良:男,1963年10月生,教授,硕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中核XX公司“铀水冶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10多项科研课题,“V40高精度微机控制配料系统”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江西省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一等奖1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与网络集成自动化、智能仪器。

刘细平:男,1976年3月生,副教授,博士,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赣州市永磁电机产业发展咨询专家组副组长,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达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3篇,EI检索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稀土永磁电机设计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

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硕士点主要从生产过程控制与网络集成自动化、智能仪器与自动化装置、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针对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智能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有研究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5、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含师资及培养的软硬件条件)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 15 名,副教授 20 名。承担了国家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同时,本学科点拥有设备先进的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中心和江西省智能系统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具有西门子网络集成自动化、虚拟仪器测控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化系统、电子分析与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具有一流水平的技术实验室,先进的科研实验仪器与设备,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

6、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电路》考试大纲: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满分150分,主要题型有填空题(30分)、分析题(30分)、设计应用题(90分)。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VCR,基尔霍夫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掌握电路的图,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等四种电路的分析方法;

4、电路定理,掌握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5、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特性;以及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6、一阶电路,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的计算方法以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分析方法;

7、二阶电路,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分析方法;

8、相量法,掌握电路元件VCR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9、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阻抗、导纳的概念和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正弦电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以及最大功率的传输,了解谐振的概念;

10、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11、三相电路,了解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

1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掌握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和信号的频谱,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3、拉普拉斯变换,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与电路分析有关的一些基本性质,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4、网络函数,了解网络函数极点、零点的概念,极点、零点分布对时域响应与频率特性的影响,网络函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5、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回路电流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6、二端口网络,掌握二端口的Y、Z、T(A)、H参数矩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转移函数,T型和TT型等效电路。

相关话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