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大纲-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2014-04-07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导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研究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与技术,是集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紧密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社会各行业部门的需要,以创新为主线,围绕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遥感、客家人文地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

(2)      数字地图理论与方法

(3)      GIS应用工程

(4)      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矿山

(5)      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

(6)      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

(7)      资源环境遥感

(8)      客家人文地理

2、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表达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GIS应用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了解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较好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管理与空间数据处理等方面工作。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GIS理论与方法、高级GIS应用开发、空间数据库理论及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原理与方法、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共享技术、GML技术及应用、高等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进展、虚拟地理环境概论等。

3、导师队伍情况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现有硕导23人,其中校内12人,校外兼职导师11人(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闾国年教授,江西省遥感信息系统中心&江西省山江湖区域发展中心主任樊哲文研究员,重庆市测绘院信息中心主任何忠焕高级工程师等)。

导师介绍:

闾国年:男,196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地理系学士、硕士,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1990年至1996年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任教,1992-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至今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闾国年教授已出版专著、教材、地图集1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申请及获得批准的专利1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主持编写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丛书(30余本),是我国目前全面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书籍。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多项,研究经费超过1000万元。

兰小机:男,1965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江西省测绘学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理事会理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等。

3年,兰小机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对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GML空间数据本原存储、查询、索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遥感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项目获2009年度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兰小机教授先后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80余人,已毕业60余人。近三年,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2名研究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1名研究生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多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刘小生:男,63年出生,99年中南大学博士毕业,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后,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博士生副导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被江西省确定为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江西省高校又红又专学科带头人,2001年以来一直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004年获“首届江西省青年科学家” 荣誉称号,2006年获“江西省优秀硕士生导师”荣誉称号,2009年获“江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现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评估专家,中国GPS协会教育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江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首批教学团队“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重点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测绘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

3年,刘小生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横向项目多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0多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出版著作1部;先后指导研究生90多人,其中已毕业70多人。

4、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5年来,围绕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及遥感应用、客家人文地理等方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承担GIS应用工程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

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研究方面,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原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与传统GIS集成研究”,对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进行了深入研究,在GML空间数据本原存储、查询、索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该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出版了专著《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在空间数据挖掘方面,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GML的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研究”,从半结构化数据挖掘的角度,对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的算法、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资源环境及遥感应用研究方面,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对水体遥感信息机理、流域环境与生态、矿山环境与生态、土壤环境与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在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地方行业GIS应用需求,先后承担了“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基于GIS的鄱阳湖区洪水预报研究”、“赣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城市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等10余项GIS应用工程,对GIS应用工程项目的开发方法、开发过程控制、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GIS应用工程项目高效开发模式。其中“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客家人文地理研究方面,具体包括客家人文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3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经 费(万元)

项目负责人

1

面向地理问题求解的分布式地理建模环境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

180

闾国年

2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973预研项目

90

闾国年

3

本原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与传统GIS集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6

兰小机

4

面向GML的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35

兰小机

5

基于空间信息格网和BP神经网络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

刘小生

6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方法的大坝动态变形智能预测模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8

刘小生

7

浑浊水体悬浮泥沙粒度谱遥感反演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5

况润元

 

 

 

3年承担的省部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经 费(万元)

项目负责人

1

鄱阳湖区生态变化实时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省委555工程人才项目

100

刘小生

2

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粒度谱遥感反演机理研究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况润元

3

分布式海量GML 空间数据并行存取与处理关键问题研究(20122BAB201046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兰小机

4

云计算环境下海量GML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关键问题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兰小机

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矿山地物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况润元

6

基于胞腔复形链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三维GIS数据模型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王永志

7

单机多核环境下的矢量空间算子的并行化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刘德儿

8

GPU并行支持下的省级国土空间信息云管理方法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康俊锋

9

基于3S的南方稀土开采动态监管方法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李恒凯

10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5

李沛鸿

11

海量遥感影像的分布式存储与多点并行分发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刘昭华

12

动态变形监测数据智能预测模型及三维模拟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5

李恒凯

13

鄱阳湖区洪灾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4

刘小生

14

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关键问题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陈淑婷

15

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自主研制与开发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陈优良

16

空间信息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

刘传立

17

通用基础测绘数据入库软件关键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

刘德儿

 

5、培养条件

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人,师资队伍较为雄厚。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实验中心是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它由空间数据采集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组成;实验设备先进,数字图书馆资料齐全,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6、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考试大纲:

一、             考试内容

(一) 绪论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 GIS的构成

3. GIS的基本功能

4. GIS的应用

5. GIS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关系

6. GIS的发展概况

(二) 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1. 地理空间

2. 地理空间的表达

3. 空间数据质量

4. 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三) 空间数据结构

1. 栅格数据结构

2. 矢量数据结构

3. 两种数据结构的比较与转换

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四) 空间数据库

1. 数据库概述

2. 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3. 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

4.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5. 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方式

6.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7. 空间索引

(五)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1. 空间数据的来源

2. 空间数据采集

ArcGIS下扫描矢量化

3.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4. 矢量数据的图形编辑

ArcMap矢量数据编辑功能

5. 图形的裁剪、合并与图幅接边

使用ArcMapSpatial adjustment工具

6. 空间数据的插值方法

7. 数据压缩与光滑

(六)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ArcGIS)

1. 空间数据的查询

2. 叠加分析

3. 缓冲区分析

4. 网络分析

5.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七)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1. 空间数据可视化概述

2. 地图语言与符号库

ArcMap中地图符号的管理

3. 二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符号化)

ArcMap中空间数据的符号化

(八) GIS新技术

1. 组件GIS

2. WebGIS

3. 移动GIS

4. 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二、             考试要求

(一) 绪论

1. 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区别。

2. 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3. 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4.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计算机科学、遥感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5.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二) 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1. 理解地理空间的概念。了解实际的地球表面与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体模型之间的关系,及坐标系概念;

2. 熟练掌握地理空间的矢量表示方法、栅格表示方法以及三角形不规则网(TIN)

3. 了解拓扑属性;熟练掌握空间拓扑关系中的连接性、多边形区域定义、邻接性、以及方向、包含等关系。

掌握基于九交模型的拓扑关系表达及定义

4. 熟悉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及其内容;理解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掌握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

5. 掌握元数据的概念;掌握元数据的目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及空间数据元数标准。

(三) 空间数据结构

1. 理解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矢量数据结构,掌握游程编码、四叉树编码方法。

2. 掌握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

3. 掌握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相互转换的方法、过程。

(四) 空间数据库

1. 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及传统的数据模型

2. 掌握几种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

3. 熟练掌握面向对象GIS数据模型—Geodatabase模型

4. 理解空间数据索引的概念和常用方法

(五)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1. 了解空间数据的来源

2. 掌握常用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

3. 了解坐标变换的方法

4. 掌握基本的图形编辑处理方法

5. 了解掌握图形的裁剪、合并与图幅接边的基本方法

6. 了解掌握空间插值、数据压缩与光滑的基本方法

(六)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1. 了解掌握空间查询的概念、常用的查询方法及查询处理过程

2. 理解掌握缓冲区分析原理及应用

3. 理解叠加分析原理,掌握ArcGIS提供的叠加分析

4. 理解网络分析概念及及应用,掌握ArcGIS提供的两种网络模型和相应的网络分析功能

5. 掌握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及ArcGIS提供基于DEM的空间分析方法。

(七)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1. 了解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了解地图语言与符号库的概念,掌握二维空间数据符号化的过程及及ArcMap提供的符号化方法。

(八) GIS新技术

了解当代GIS最新技术,掌握组件GISWeb GIS、移动GIS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掌握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三、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问答题(110分,大概9-10道题,每小题分值10-20)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一、         考试内容

(一)绪论

1. 遥感概念

2. 遥感过程

3. 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4. 遥感的分类

5. 遥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 遥感的发展概况

7.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二)电磁波与地物电磁辐射特性

    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2. 黑体与电磁辐射规律

    3. 遥感电磁辐射源

4. 反射率与光谱反射率

5. 大气电磁辐射的影响

6. 大气窗口

7. 典型地物光谱反射特性

8. 地物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

(三)遥感平台、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1. 遥感平台

    2. 卫星轨道参数

    3. 传感器

    4. 摄影成像

    5. 扫描成像

    5. 成像光谱仪

    6. 雷达成像仪

    7. 主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

    8. 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

(四)遥感图像基础知识

    1.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

    2. 遥感图像存储格式

3. 遥感图像特征

4. 遥感图像显示与描述

    5. 遥感图像处理级别

    6.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五)遥感图像处理

    1. 传感器定标

2. 大气校正

3. 几何校正

4. 图像去噪

5. 辐射增强

6. 空间增强

7. 光谱增强

(六)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1. 景物特征和判读标志

    2.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 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图像判读

    4. 热红外影像的判读

    5. 雷达影像的判读

    6. 多时域遥感影像的判读

(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

    1. 分类基本原理

    2. 分类基本过程

    3. 特征选择

    4. 监督分类

    5. 非监督分类

    6. 分类精度评价

    7.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的新方法

(八)遥感技术应用

    1.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2.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3.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  3S技术集成

二、         考试要求

(一)绪论

1.熟练掌握遥感的概念

2.理解遥感数据获取的基本过程

3.熟练掌握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4. 熟悉遥感的分类

5.了解遥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6.了解遥感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电磁波与地物电磁辐射特性

1.熟悉电磁波的概念及特点

2.熟练掌握电磁波谱的划分

3.熟练掌握黑体的电磁辐射规律

4.熟悉遥感中的主要电磁辐射源

4.熟练掌握典型地物(植被、水体、土壤、雪、岩石等)光谱反射特性

5.理解大气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

6.掌握遥感常用的大气窗口

7.了解地物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方法

(三)遥感平台、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1.熟悉掌握遥感平台的概念及主要平台类型

2.了解卫星遥感轨道参数

3.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概念、主要传感器类型及成像原理

4.了解国内外主要遥感卫星传感器的波段设置、分辨率及用途(如TM/ETM+SPOTCBERS-02BMODISQuickbird等)

(四)遥感图像基础知识

1.熟悉遥感图像的表示形式

2.熟练掌握遥感数字图像的级别和数据格式

3.熟练掌握数字图像的几种分辨率的定义

4.了解主要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五)遥感图像处理

1.熟悉辐射传输过程

2.理解引起遥感图像辐射误差的原因

3.熟练掌握传感器定标及大气校正方法

4.理解遥感图像几何误差的主要来源

5.熟练掌握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

6.熟练掌握遥感图像辐射增强、空间增强、光谱增强的方法

(六)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1.理解遥感图像中景物特征和判读标志

2.掌握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熟练掌握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图像的判读

4.了解热红外影像的判读

5.了解雷达影像的判读

6.了解多时域遥感影像的判读

(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

1.熟悉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

2.熟练掌握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及原理

3.熟练掌握监督分类的方法及原理

4.熟练掌握遥感分类精度分析的方法及原理

5.了解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的新方法

(八)遥感技术应用

1.了解遥感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2.了解遥感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3.了解遥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了解3S技术集成

三、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简答题(大概6-8道题,共70分)

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080104工程力学

1、本硕士点及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1)岩土体动力学与工程应用

a)“岩土力学测试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应用应力波传播理论解决岩土工程中的有关岩体力学参数测试问题,包括测试仪器的研发、测试方法的改进,测试结果的分析技术等;

b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工程岩体在爆破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

2)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

a)通过开展离子型稀土元素浸取动力学和浸取传质过程的研究,稀土原地浸矿的渗流和化学交换耦合规律,提出合理的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参数;

b)通过研究浸取水动力学研究,分析稀土原地浸矿渗流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渗流规律进行渗漏裂隙带的定位和评价,提出高效的收液技术,提高原地浸矿工艺的适用性;

c)研究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过程中的物质迁移规律、矿体的微孔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原地浸矿和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机理,提出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的边坡失稳分析方法。

3)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

a)在卸荷、构造应力和开挖扰动的复杂应力场作用下岩体力学行为演化规律,揭示岩体破坏时空孕育演化过程与灾变机制,建立致灾规模评估指标体系;

b)在现有相关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应用,解决岩土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设计优化问题。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工程力学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有较好的了解,能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实验技术及手段、计算机技术等,独立完成具有较重大意义的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设计课题,并作出创造性成果。能够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且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后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岩土工程等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开设课程主要课程有: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应力波基础、岩石冲击动力学、高等工程地质学等。

3、导师队伍情况:

罗嗣海 1966 年生,江西兴国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85 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 1988 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硕士学位, 2000 年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4 年解放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曾先后在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日本东浓地科学中心、瑞典核燃料与废物管理公司( SKB )作短期访学。 1988 年后先后在东华理工学院和江西理工大学工作,曾任东华理工学院水工系教学秘书、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 2005 7 月起任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任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八届常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地下工程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地区岩土工程理事会副会长、江西省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奎:安徽六安人, 1969 9 月出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获得“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5年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铜业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研究经费400多万元。主持的项目获得200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发表论文被EI收录8篇,培养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 43 名,其中已毕业 21人。

王观石:男,19777月生,工程力学博士,副教授。20007月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1月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3月至今在江西理工大学力学教研室任教;20049月至20051月在同济大学进修实验力学;200612月至20103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习固体力学及离散元数值计算;20107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岩土体动力学和渗流力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参与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的子项目“不同尺度地质体力学特性及力学行为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强冲击载荷及内部气体集聚条件下地质体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2010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4、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本专业为力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可培养工学硕士研究生。工程力学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该学科具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现有力学系列实验室,配有动态光弹仪、超声探测仪、NV306振动采集仪系统、各种吨位的电子万能试验机、申克疲劳试验机、高频疲劳试验机等机械、电测和光测力学实验设备,以及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工程科研课题。

5、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入门的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及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基本变形形式下杆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问题

·轴向拉伸及压缩的概念、轴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许用应力及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胡克定律、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

·剪切的概念及实例。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扭转的概念。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切应力强度条件、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及刚度条件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熟练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公式及强度条件。用积分法及叠加法计算弯曲变形

2、超静定问题

·轴向拉伸压缩超静定计算,温度应力

·求解超静定梁及其弯曲内力、弯曲应力

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形心位置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形心主轴的概念

4、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的概念

·运用解析法求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最大切应力

·应力圆的概念及运用应力圆计算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最大切应力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及其综合应用

·空间应力状态下任一点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及三向应力圆

·体积应变、体积改变比能与形状改变比能

·材料的两种失效形式

·四个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5、组合变形

·斜弯曲、偏心压缩、拉伸与弯曲等组合变形时应力的计算及强度条件

·弯扭组合及拉(压)弯扭组合时的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6、压杆稳定

·稳定的概念

·压杆的稳定校核、安全因数法、稳定系数法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孙训方、方孝淑等编 《材料力学》( = 1 \* ROMAN I)(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月。

参考书:

1. 刘鸿文主编 《简明材料力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月。

2. 刘鸿文等编 《材料力学》( = 1 \* ROMAN I(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四、题型及分值分布

填空(20分)、选择题(30分)、计算题(100分) 

 

081401岩土工程

1、本硕士点及研究方向:

    我校土木工程下的岩土工程硕士点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生。集合了建筑、路桥、水工和矿山岩土。主要研究方向有:

1)岩石力学与工程:①岩体力学;②隧道工程围岩;③岩土边坡稳定与治理。

2)土力学与工程:①土力学;②土体冲击荷载作用效应;③地基处理;④特殊土地基基础。

3)岩土工程勘察和检测:①岩土体勘察;②精准波速检测;③地基质量监测。

4)环境岩土工程:①岩土环境建设适宜性;②工程建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工程场地抗震:①地基抗震;②中心城区地震小区规划;③场地土的液化。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掌握岩土工程学科领域内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能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或进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开设主要课程有: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高等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数值分析、高等工程抗震与防灾、现代岩土测试技术、高等基础工程学、现代地基处理技术、现代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技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空间发展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现代建筑理论、人居环境规划等。

3、导师队伍情况:

罗嗣海:1966 年生,江西兴国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8 年后先后在东华理工学院和江西理工大学工作,曾任东华理工学院水工系教学秘书、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 2005 7 月起任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岩土力学与地基处理、环境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究经费200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收录7篇,主持的项目获得2009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杨建永:男,1963年生,江西兴国人,博士,教授,建筑与测绘学院党委书记,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1999年至2003年担任总监完成了赣州市图书馆、市体育场看台、渡口路廉租房等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任务,2005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参与了青海钾肥一期扩建项目地基处理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设,有大型项目管理、研究经验,长期从事地基处理、混凝土结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和恒安房地产公司开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奎:1969年出生,安徽六安人 ,博士,教授,现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获得“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近5年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和国内大型企业纵、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研究经费400多万元。主持的项目获得200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发表论文被EI收录8篇。

饶运章:江西会昌人,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江西省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江西省教育厅、马坑矿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纵、横向科研项目30多项,研究经费200多万元。主持的项目获得2008年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二等奖,发表论文被EI收录3篇。

4、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岩土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内形成了明显的教学特色和科研优势,并正在向相近学科渗透和综合,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江西及周边省市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四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研究课题15项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5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著作教材3部。

5、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本学科点拥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可以在土木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岩土中心试验室进行实验研究;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承担、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10多项。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课题。

6、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入门的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及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基本变形形式下杆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问题

·轴向拉伸及压缩的概念、轴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许用应力及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胡克定律、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

·剪切的概念及实例。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扭转的概念。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切应力强度条件、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及刚度条件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熟练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公式及强度条件。用积分法及叠加法计算弯曲变形

2、超静定问题

·轴向拉伸压缩超静定计算,温度应力

·求解超静定梁及其弯曲内力、弯曲应力

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形心位置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形心主轴的概念

4、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的概念

·运用解析法求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最大切应力

·应力圆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及其综合应用

·空间应力状态下任一点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及三向应力圆

·体积应变、体积改变比能与形状改变比能

·材料的两种失效形式

·四个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5、组合变形

·斜弯曲、偏心压缩、拉伸与弯曲等组合变形时应力的计算及强度条件

·弯扭组合及拉(压)弯扭组合时的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6、压杆稳定

·稳定的概念

·压杆的稳定校核、安全因数法、稳定系数法

三、题型及分值分布:

填空(20分)、选择题(30分)、计算题(100分)

 

081402结构工程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学科是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造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筑技术及管理的学科,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中最基本的二级学科。我国目前基本建设规模巨大,对结构工程硕士、博士等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本学科点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培植了以下几方面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1)混凝土结构设计与理论

2)工程结构抗震

3大跨度空间结构

4)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

5)深基础工程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健康的身心。2、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系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空间结构、工程结构抗震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对本学科国内外现状, 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3、具有解决结构工程领域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或进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

主要课程:弹塑性力学、结构动力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有限单元法、结构工程数值分析、高等基础工程学、地下结构工程、现代测试技术等。

3、导师队伍情况

杨建永: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党委书记。1999年至2003年担任总监完成了市图书馆、市体育场看台、渡口路廉租房等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任务,2005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参与青海钾肥一期扩建项目投资1亿元的地基处理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设,有丰富的地基处理及大型项目管理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项目管理。主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主持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

汪小平:男,1973年生,硕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996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地基基础工程。主持及参与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课题5项;负责及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参与省科技厅、教育厅科研课题3项。曾获江西理工大学“青年教学标兵”,江西理工大学第二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光荣称号。

朱南海:讲师,博士,201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9月起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主要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先后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振动与冲击、计算力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大跨度空间结构、钢结构的抗震研究;结构健康监测、损伤检测及识别研究等。

欧阳斌:男,1968年生,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西五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甲级)院长。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完成了赣州市多个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与加固设计工作;作为结构审图专家完成大量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的结构审核工作,作为江西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专家参与大量项目的抗震专项审查工作,作为江西赣建工程司法鉴定中心专家参与大量项目的鉴定工作。

4、本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硕士点依托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支高学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与理论、钢结构设计与理论、工程结构抗震、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深基础工程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研究,培植了相应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科研和业绩。近三年来,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3项,江西省交通厅项目1项,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1项。同时,本硕士点积极开展地方和行业科技服务,参与了赣州市多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及咨询工作。

5、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本硕士点有一支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兼职教授2人,能开设培养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课程。

本硕士点拥有简易结构工程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路基路面检测实验室、桥梁变形监测实验室和应用能力提高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目前大型结构实验室正在规划建设;同时实验室拥有ANSYSMIDASSAP2000PKPM、广厦结构、桥梁博士等专业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能够满足研究生课题研究的需求。

6、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入门的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及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基本变形形式下杆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问题

·轴向拉伸及压缩的概念、轴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许用应力及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胡克定律、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

·剪切的概念及实例。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扭转的概念。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切应力强度条件、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及刚度条件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熟练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公式及强度条件。用积分法及叠加法计算弯曲变形

2、超静定问题

·轴向拉伸压缩超静定计算,温度应力

·求解超静定梁及其弯曲内力、弯曲应力

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形心位置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形心主轴的概念

4、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的概念

·运用解析法求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最大切应力

·应力圆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及其综合应用

·空间应力状态下任一点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及三向应力圆

·体积应变、体积改变比能与形状改变比能

·材料的两种失效形式

·四个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5、组合变形

·斜弯曲、偏心压缩、拉伸与弯曲等组合变形时应力的计算及强度条件

·弯扭组合及拉(压)弯扭组合时的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6、压杆稳定

·稳定的概念

·压杆的稳定校核、安全因数法、稳定系数法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孙训方、方孝淑等编 《材料力学》( = 1 \* ROMAN I)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月。

参考书:

1. 刘鸿文主编 《简明材料力学》 (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月。

2. 刘鸿文等编 《材料力学》( = 1 \* ROMAN I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四、题型及分值分布

填空(20分)、选择题(30分)、计算题(100

 

081403市政工程

 

1、本硕士点及研究方向介绍:

1)城市水处理及其资源化:

主要研究城市水质保障、城市水动力及水环境模拟及城市水健康循环三个方向。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饮用水安全消毒,水处理强化混凝,水工程材料表面性能测试,给排水管网动态模拟实验,水处理反应动力学优化,吸附动力学,混凝动力学,稀土浸矿工艺非点源污染综合治理,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无害化处理,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高效厌氧生物处理等技术。

2)城市及矿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

矿山城市废渣的无害化处理是江西省城市废弃物实现“三化”的重要内容。本领域重点研究市政工程中城市废弃物分类后填埋及其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技术和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堆场的设计及其无害化处置技术。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在市政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践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市政、环保和教育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或研究工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在德、智、体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

开设主要课程有:高等水力学、高等水处理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理论、建筑给水排水理论、水质分析实验技术、特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市政工程新进展、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础、城市垃圾处理理论与技术、仪器分析技术、活性污泥动力学、高级氧化技术、胶体化学与混凝技术、研究生素质教育等课程。

3、导师队伍情况:

刘祖文:男,1969年生,博士,教授,江西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主持项目17项,研究经费达400万余元,出版规划教材和专著两部,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近30余篇。

冯秀娟:女,1973年生,博士后,教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赣州市五一巾帼标兵。长期从事我省离子型稀土开采环境与生态复垦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江西省科技厅重大污染源支撑计划等近20项。主持的江西省科技厅重大污染源支撑计划“稀土原地浸矿及污染农田土壤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鉴定为国际先进并获“2011年中国有色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十一五规划“稀土产业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鉴定优秀并获江西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参与污染普查并第一撰写人撰写的《赣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三等奖。承担赣州市政府和企业委托有关稀土废弃地及污染地表水治理技术6项;出版专著三部,申报专利3项。

张光明:女,1973年生,博士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Research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杂志编辑、Inter. J. Biotechnology, 杂志兼职编辑, Environ. Sci. Tech.; Water Res.; J. Hazard. Materials; Biores. Technol.; J. Env. Sci Engr.; J. Chem. Engr. 同行评议专家、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主要学术专著有:《超声波水处理技术》、《城市污泥资源化技术进展》、《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The application of sonochemistry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成为合格的科学家》等。发表高质量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

4. 拟招生二级学科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目前承担的主要纵向科研项目:

⑴国家自然基金:典型重稀土矿土壤中稀土钇的生物有效性及对原地浸矿剂硫铵的响应;

⑵国家自然基金:基于R. Sphaeroides降解有机大分子机理的PNSB污水资源化技术;

⑶国家自然基金: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耦合技术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⑷国家自然基金:矿山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机理与数学模型的研究;

⑸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高氨氮和高有机物污染河网原水的组合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负责;

⑹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开放式污水处理系统中光合细菌竞争机制研究;

⑺江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项目:稀土原地浸矿及污染农田土壤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⑻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复合填料富集与植物吸收协同处理村镇分散式污水技术研究;

⑼江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超声溶胞的污泥厌氧过程减量技术研究;

⑽江西省教育厅项目: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沟工艺性能及应用研究;

⑾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复合填料富集与植物吸收协同治理农村污染技术研究;

⑿江西省教育厅项目:钨尾矿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及健康风险评价;

⒀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氧化絮凝+MBR集成技术处理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的研究;

⒁江西省教育厅项目:土地渗滤系统处理小规模村镇污水的技术研究;

⒂江西省教育厅项目:电化学-生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工艺研究;

⒃江西省教育厅项目:脉冲放电协同光催化降解废水中典型有毒有机物的研究;

⒄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⒅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土地渗滤系统处理小规模村镇生活污水的机理研究。

近年发表的EISCI检索论文:

1

复合填料地下渗滤系统的强化脱氮研究

同济大学

2010.5

EI20102713062879

2

Study on Treatment of Alkaline Wastewater Discharged from Aluminum Factory by Ultrafiltration-Electrodialysis Integrated Technology

EPPH 2010

2010.06

EI20103613211022

3

Study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 Emulsion in Copper Processing

EPPH 2010

2010.06

EI20103613208180

4

不同填料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

同济大学

2009.11

EI20100112617834

5

Rare earth waste residue absorbent preparation and Applied research

ICBBE 2008

2008.05

EI20083711532161

6

Research on Biology Ceramsite’s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with Tungsten Tailings

ICBBE 2009

2009.06

EI20095312597370

7

Research o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NH4+-N Desorption Based on Matlab Platform

ICCASM 2010

2010

EI20104913452131

8

The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Two-phase Anaerobic technology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ESIAT 2010

2010.6

EI20104313318062

9

An Emergency Monitoring about Sudden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 in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CEMMS2010

2010.8

EI20104413344316

10

Research on NO3-N desorption Tendency Based on Matlab software

ICEIT 2010

2010

EI: 20105013482789

11

Ultrasonic lysis of biological sludge: A three-stage process

J. Res. Sci. Technol.

2009

SCI

12

分层填料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分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6

EI:20100212630263

13

Sonication for advanced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J. Harbin Ins. Technol.

2009

EI

14

Sludge ozonation: disintegration, supernatant changes and mechanisms

Bioresource Technol.

2009

SCI

15

Experimental study of dye waste water treatment by wire-plate reactor with pulsed discharge

The 4rd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a

20095

EI:20094012351596

 

5、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硕士点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可培养工学硕士研究生。本学科生源主要来源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工程等专业。市政工程领域具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共16人,其中教授3人(一人为外聘)、副高6人、讲师6人,助教1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87.5%。现有水质保障实验室,水健康循环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等。本实验室依托于城规与建筑实验中心,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COD消解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福炉、溶氧仪、实验室超纯水机、浊度仪、生化培养箱等一系列实验室研究设备,市政工程研究生实验还可以依托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及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可以满足市政工程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承担、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20多项。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工程科研课题。此外市政工程导师队伍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方向稳定、相关学科发展较为协调;各类图书资料较为丰富、计算机及相关软件齐备;实践基地建设较好,项目可参与性较强。

6、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水质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一、          考试的方式与题型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概念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二、          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1、概论

1)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2)分析结果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3)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

2、酸碱滴定法

1)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酸碱指示剂;

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水中碱度和酸度

3、络和滴定法

1)络合平衡;

2)氨羧络合剂;

3PH络和滴定的影响;

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5)提高络和滴定选择性基本方法;

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7)水的硬度;

4、沉淀滴定法

1)沉淀溶解平衡与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分步沉淀;

3)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平衡;

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3)氧化还原指示剂;

4)高锰酸钾法;

5)重络酸钾法;

6)碘量法;

7)溴酸钾法;

6、吸收光谱法

1)吸收光谱;

2)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4)吸收光谱法定量的基本方法标准曲线法。

 

三、          参考书目

1. 《水分析化学》(第三版),黄君礼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水分析化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崔崇威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给排水工程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给排水工程综合》包括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大部分。给水工程分为给水管网和给水处理两部分,排水工程分为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两部分,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报考市政工程学科各研究方向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包括《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第一部分《给水工程》

了解给水系统的组成,掌握用水量定额、用水量变化和用水量计算,熟悉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和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了解管网的布置形式和管网定线原则,掌握节点流量计算、流量分配、管径计算、经济流速以及年折算费用与水头损失计算;掌握树状网计算方法、环状网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了解给水管道管材。

了解水的性质、天然水源水质特征,熟悉水质指标等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各种给水处理的工程技术、各类构筑物的设计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

第二部分《排水工程》

了解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组成、排水系统布置形式以及区域排水系统,掌握污水管道设计流量的确定、管道定线与污水管道的设计和水力计算;熟悉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以及暴雨强度的计算,掌握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了解排洪沟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熟悉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使用条件和布置特点,以及合流制排水管渠的设计流量计算,了解排水管渠的断面、材料以及排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了解污水和污染物质的形成、形态、分类与污染特征,掌握污染指标与各类污染造成的危害及其河流自净规律,熟悉水体自净数学模型;了解有关的水质标准和污染防治法规等。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泥处理的工程技术、各类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

三.参考书目:

1、严煦世、范谨初主编  给水工程(第4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孙慧修主编 《排水工程》(上册)(第4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张自杰主编 《排水工程》(下册)(第4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和空调工程

1、本硕士点研究方向介绍:

1)工业与地下建筑通风

主要研究通风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主要包括通风与空调气流场的特性研究、有害气体运移机理研究和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以及地下特殊建筑通风优化等。

2)节能技术与材料研究

研究降低建筑用能、能源输配系统能耗,建筑节能新材料开发,探索提高建筑热能利用率的规律与方法,开发节能新方法、新技术。

3)室内外空气品质

满足和保证舒适健康建筑环境的条件下,使建筑环境的控制系统达到既节能、环保和舒适的目标。本方向主要研究室内空气品质的检测方法、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手段相关技术、室内空气品质改善技术。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在供热、供燃气、通风和空调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践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市政、环保和教育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或研究工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在德、智、体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

开设主要课程有:计算方法、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热质交换技术原理、高等流体力学、热工及环境监测技术、暖通空调新技术、人工环境学、空气净化理论与技术、节能理论与技术、暖通空调系统模拟仿真CFD、工业电收尘、空调微机测控技术等课程。

3、导师队伍情况:

董冰岩:男,1974年生,博士,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发展处副处长。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获“园丁奖”,青年科技标兵,江西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及参加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企业横向课题十几项,发表高档次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空气净化与处理新技术。讲授过的研究生课程:通风与防尘技术专论、静电技术及应用、火灾与爆炸灾害的防治、气溶胶化学、工业噪声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设备设计。

石发恩:男,1976年生,博士,副教授。广东省科技特派员,青年科技标兵,江西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学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基金项目,主持横向课题50余项,课题经费达到近千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负责本科生课程:工业通风与除尘、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CAD;研究生课程:空气净化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4、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本硕士点导师队伍结构合理,有教职工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达50%3人在职在读博士,形成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方向稳定、相关学科发展较为协调。经过多年的建设,各类图书资料较为丰富、计算机及相关软件齐备;实践基地建设较好,项目可参与性较强;实验室具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有1个省级实验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通风空调除尘、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流动与制冷等多个实验分室。还可以依托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及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近年来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20多项,在研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经费近千万元。

 

5、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基本概念

a热力系统、外界、状态参数(特别是焓、熵两个参数)、功、热量、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等基本概念。

b状态量和过程量、平衡和可逆、热力学能和热量、膨胀功、推动功和技术功等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可逆过程的判定准则。

2) 理想气体性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种表述形式,利用状态方程及公式进行热力计算。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针对实际问题的特点选取热力系统,进行功和热量及状态参数的热力计算。

4)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热力计算;压气机的理论压缩轴功;多级压缩及中间冷却。

5)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及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熵与熵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利用熵方程进行热力计算以及作功能力损失的计算。

6) 水蒸汽

水蒸汽的基本过程,使用水蒸气热力学性质表进行各种热力过程的计算。

7)湿空气

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焓湿图;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的计算。

8)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绝热稳定流动的基本关系式;气体在喷管中的绝热流动、喷管中流速及流量计算;实际喷管中有磨擦的流动;扩压管流动;气体和蒸汽的绝热节流。

9)致冷循环

空气压缩致冷循环;蒸气压缩致冷循环;蒸气喷射致冷循环;吸收式致冷循环;热泵;循环的组成、制冷系数的计算及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三、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满分:150

3)题型结构:简答论述题 (30分);计算应用题  120分)。

四、 参考书目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沈维道、蒋智敏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我国目前正处于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大规模建设的时期,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学科与江西省交通运输业、矿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省内外隧道工程、桥梁基础等方面的科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各界好评。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以下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隧道力学理论和试验研究;

(2)隧道开挖与支护新技术;

(3)桥梁监测、评估与加固;

(4)桥梁基础工程。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领域内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具有解决桥隧领域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或进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开设的主要课程:弹塑性力学、高等岩石力学、隧道力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结构动力学、有限元与数值模拟、桥梁结构分析理论、现代测试技术、高等基础工程学、地基处理新技术、边坡与支挡结构、地下结构工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

3、导师队伍情况

罗嗣海1966 年生,江西兴国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85 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 1988 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硕士学位, 2000 年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4 年解放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先后在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日本东浓地科学中心、瑞典核燃料与废物管理公司( SKB )作短期访学。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八届常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地下工程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地区岩土工程理事会副会长、江西省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近年来,发表论文 50 余篇,被 EI 检索 15篇,获学术类奖励 4 次,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多项。

傅鹤林:1965年出生,江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和五邑大学客座教授,广东交通集团华路公司顾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边坡工程及地质灾害整治、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地下工程结构分析、隧道及边坡施工监控、地基处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技项目10多项,先后获省部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四等奖一项、软件著作权两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36篇被EIISTP收录。出版专著四本,参编教材两本,主审专著两本。

潘建平: 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校级自选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EI检索6篇。

温树杰:197910月生,副教授,博士,江西省公路协会会员,近年来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项、江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改革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主讲江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被EI收录2篇,ISTP收录1篇。

周军平:19758月生,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公路、市政),交通部试验检测工程师(桥梁),江西省交通基本建设评标专家,赣州市交通基本建设评标专家,作为项目总工或主要负责人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具有丰富的大型项目管理、研究经验,擅长桥梁监测、评估与加固以及桥梁地基基础的处理。近年来,交通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完成了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

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

本学科点近年来承担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研究项目,主要有:丰城赣江大桥关键技术研究;南城大桥桥面铺装层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的研究;桥隧相连工程多源损伤力学行为与控制技术研究;多断层网状填充性岩溶隧道灾变预测及处治技术研究;大型桥梁施工控制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涵洞、通道设计系统等。通过对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同时,我们的研究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我省高速公路和城市桥梁建设中。

5、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本学科点有一支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兼职教授3人,能开设培养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课程。其次,我校拥有开展研究的实验设备和分析软件,能够满足研究生课题研究的需求。另外,本学科点目前承担的在研项目科研经费达500多万元,这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课题和研究金费条件。另外,学科点的各类图书资料较为丰富、计算机及相关软件齐备;实践基地建设较好,项目可参与性较强。

6、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入门的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及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基本变形形式下杆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问题

·轴向拉伸及压缩的概念、轴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许用应力及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胡克定律、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

·剪切的概念及实例。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扭转的概念。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切应力强度条件、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及刚度条件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熟练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公式及强度条件。用积分法及叠加法计算弯曲变形

2、超静定问题

·轴向拉伸压缩超静定计算,温度应力

·求解超静定梁及其弯曲内力、弯曲应力

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形心位置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形心主轴的概念

4、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的概念

·运用解析法求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最大切应力

·应力圆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及其综合应用

·空间应力状态下任一点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及三向应力圆

·体积应变、体积改变比能与形状改变比能

·材料的两种失效形式

·四个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5、组合变形

·斜弯曲、偏心压缩、拉伸与弯曲等组合变形时应力的计算及强度条件

·弯扭组合及拉(压)弯扭组合时的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6、压杆稳定

·稳定的概念

·压杆的稳定校核、安全因数法、稳定系数法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孙训方、方孝淑等编 《材料力学》( = 1 \* ROMAN I)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月。

参考书:

1. 刘鸿文主编 《简明材料力学》 (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月。

2. 刘鸿文等编 《材料力学》( = 1 \* ROMAN I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题型及分值分布:填空(20分)、选择题(30分)、计算题(100分)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5215测绘工程

1、硕士点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办于1977年,1985年起挂靠采矿工程专业招收矿山测量方向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以来一直是江西省重点学科 2002年被评为首批江西省品牌专业,2003年获“测绘工程”工程硕士领域招生资格,2006年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首批江西省特色专业。测绘专业已培养本科生1600多人,研究生100多人,毕业生分布于城建、交通、国土、学校等部门,并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2、培养目标及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培养测绘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任高等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数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坚实而深厚的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基础理论,深入了解近代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进展与动态,熟练掌握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GIS理论与方法、近代平差理论、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高级GIS应用开发、遥感图像解释原理与方法、遥感与数字摄影测量、精密工程测量、近代大地测量、高等应用测量等。

3、导师队伍

测绘工程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导师中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其中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如下:

刘小生:男,教授,1963年出生,1999年中南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博士生副导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被江西省确定为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江西省高校又红又专学科带头人,2001年以来一直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004年获“首届江西省青年科学家” 荣誉称号,2006年获“江西省优秀硕士生导师”光荣称号,2009年获“江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现为中国GPS协会教育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教育专业委员,江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首批教学团队“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测绘工程” 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研究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科研课题经费4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及教学成果奖10多项; 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30多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先后指导研究生80多人,其中已毕业60多人。

兰小机:男,1965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江西省测绘学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理事会理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等。

3年,兰小机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对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GML空间数据本原存储、查询、索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遥感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项目获2009年度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兰小机教授先后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80余人,已毕业60余人。近三年,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2名研究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1名研究生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多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马大喜: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工程测量专业,一直从事测绘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0多人,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 8 门,为本科生讲授课程 6 门。多次被评为校教学优秀奖和优秀班主任。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十余项部级和重大横向研究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四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1 项。先后完成横向和校级科研项目近 20 项;在各级各类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

4、开展的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测绘工程专业成立以来,先后在矿山岩体移动与变形观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土地调查等方面进行了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研究课题100多项 ,获各种奖项20多项,其中“盘古山钨矿下部中段地压活动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矿区控制网三类优化设计”199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三年,测绘工程专业教师年均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30多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

另外,依托测绘工程专业创办的赣州南冶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乙级资质的测绘公司,它主要负责测绘专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并结合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并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5、培养条件

测绘工程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20人,其中正、副教授10多人,研究生导师10教师专业学历高,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教学与指导水平较高。

另外,测绘工程专业现拥有普通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空间定位、数据采集、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实验室,每位导师都有导师工作室。测绘专业现有实验及附属用房面积700多平方米,建有校内及东莞等教学实习基地6个,有GPS接收机、全站仪等各种仪器设备近500万元,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条件。

6、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1)自命题考试科目

测量学

2)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1填空题(20)2判断题(20分)、3名词解释(20分)、4简答及论述题(60分)、5计算题(30分)

3)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测绘工作的任务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概论,“3S”定义及其对测绘的影响。

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掌握地球的形状及大小,测量坐标系的概念,了解高斯投影、大地体、水准面、子午面、赤道面等基本概念,掌握参考椭球体的定位、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了解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的概述,熟悉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章           直线丈量与定向

了解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等基本概念,掌握钢尺量距及钢尺的检定、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钢尺丈量成果的整理,掌握直线的定向及坐标方位角推算。

第四章           水准仪及其使用

了解视差等基本概念,掌握水准测量原理,掌握3S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使用。

第五章           水准测量

一般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尺的检验,熟练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施测及误差配赋,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消除或减少方法。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观测误差的类型、偶然误差及系统误差的特性,熟练掌握用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来评定精度,了解平均误差、或然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熟练掌握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用真误差及改正数来计算中误差,熟练掌握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熟练掌握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掌握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公式及等权代替法平差。

第七章           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及其观测,熟练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测回法、方向法)。掌握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熟练掌握水平角观测误差及其减弱措施。

第八章           导线测量

掌握导线测量的概念和导线测量的内业、外业工作,掌握坐标正反算及闭合导线、附合导线的计算。

第九章           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

了解交会点、线形锁的精度概念。

第十章           三角高程测量

掌握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了解高度角、天顶距的概念,掌握指标差的计算、检验和校正,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第十四章  碎部测量

掌握碎部测图的方法,掌握地形与地物测绘不同点,掌握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其应用。

第十五章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

掌握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掌握高斯投影的概念及正形投影的性质,掌握距离改化、方法改化等。

4参考教材

1、《测量学》(第三版)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  测绘出版社  1993

2、其它各种版本的《测量学》教材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介绍

江西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是省级重点学科。自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摄影测量与遥感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近年来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围绕资源环境遥感、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及识别、定量遥感等方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参与世界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承担数字摄影测量工程项目多项,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

2、培养目标及开设的主要课程

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具有很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2)熟练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作业方法,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与教学任务,具有组织工程生产的能力;

3)具有应用第一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近代测量平差、遥感与数字摄影测量、定量遥感、近景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解译原理与方法、测绘科学与技术进展、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等。

3、导师队伍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导师中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其中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如下:

刘小生:男,教授63年出生,99年中南大学博士毕业,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后,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博士生副导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被江西省确定为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江西省高校又红又专学科带头人,2001年以来一直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004年获“首届江西省青年科学家” 荣誉称号,2006年获“江西省优秀硕士生导师”光荣称号,2009年获“江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现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评估专家,中国GPS协会教育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江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首批教学团队“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测绘工程” 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研究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科研课题经费4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及教学成果奖10多项; 发表了14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30多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先后指导研究生70多人,其中已毕业50多人。

兰小机:男,1965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江西省测绘学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理事会理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等。

3年,兰小机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对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GML空间数据本原存储、查询、索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遥感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项目获2009年度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兰小机教授先后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80余人,已毕业60余人。近三年,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2名研究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1名研究生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多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马大喜: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工程测量专业,一直从事测绘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0多人,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 8 门,为本科生讲授课程 6 门。多次被评为校教学优秀奖和优秀班主任。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十余项部级和重大横向研究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四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1 项。先后完成横向和校级科研项目近 20 项;在各级各类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

4、培养条件

本硕士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20人,其中正、副教授10多人,研究生导师10教师专业学历高,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教学与指导水平较高,每位导师都有导师工作室。

另外,本硕士点现拥有摄影测量实验室、遥感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实验及附属用房面积700多平方米,建有校内及东莞等教学实习基地6个,有光谱仪、摄影照相器材、virtuozolensphotoENVIARCGIS等各种软硬件设备近500万元,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条件。

5、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1)自命题考试科目测量学

2)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1填空题(20)2判断题(20分)、3名词解释(20分)、4简答及论述题(60分)、5计算题(30分)

3)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测绘工作的任务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概论,“3S”定义及其对测绘的影响。

第十一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掌握地球的形状及大小,测量坐标系的概念,了解高斯投影、大地体、水准面、子午面、赤道面等基本概念,掌握参考椭球体的定位、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了解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的概述,熟悉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二章    直线丈量与定向

了解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等基本概念,掌握钢尺量距及钢尺的检定、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钢尺丈量成果的整理,掌握直线的定向及坐标方位角推算。

第十三章    水准仪及其使用

了解视差等基本概念,掌握水准测量原理,掌握3S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使用。

第十四章    水准测量

一般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尺的检验,熟练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施测及误差配赋,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消除或减少方法。

第十五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观测误差的类型、偶然误差及系统误差的特性,熟练掌握用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来评定精度,了解平均误差、或然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熟练掌握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用真误差及改正数来计算中误差,熟练掌握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熟练掌握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掌握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公式及等权代替法平差。

第十六章    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及其观测,熟练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测回法、方向法)。掌握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熟练掌握水平角观测误差及其减弱措施。

第十七章    导线测量

掌握导线测量的概念和导线测量的内业、外业工作,掌握坐标正反算及闭合导线、附合导线的计算。

第十八章    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

了解交会点、线形锁的精度概念。

第十九章    三角高程测量

掌握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了解高度角、天顶距的概念,掌握指标差的计算、检验和校正,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第十四章  碎部测量

掌握碎部测图的方法,掌握地形与地物测绘不同点,掌握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其应用。

第十五章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

掌握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掌握高斯投影的概念及正形投影的性质,掌握距离改化、方法改化等。

 

4参考教材

1、《测量学》(第三版)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  测绘出版社  1993

2、其它各种版本的《测量学》教材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1、本硕士点研究方向

本学科领域紧密结合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主要对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建筑结构与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公路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市政工程、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等进行长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2)软土力学与地基处理;(3)岩土工程监测和控制;(4)环境岩土工程;(5)工程项目管理;(6)结构工程;(7)桥梁与隧道工程;(8)道路工程;(9)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0)城市规划与设计;(11)城市污水处理。

2、培养目标及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掌握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领域内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能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或进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开设主要课程有: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高等工程地质学、有限元与数值分析、高等工程抗震与防灾、高等基础工程学、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岩土测试技术、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技术、建筑理论与历史、城市规划原理、建筑技术引论、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

3、导师队伍情况

罗嗣海:1966 年生,博士后,教授,校长,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入选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西省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岩土力学与地基处理、环境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究经费200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被EI收录近20篇,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

杨建永: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筑与测绘学院党总支书记。1999年至2003年担任总监完成了市图书馆、市体育场看台、渡口路廉租房等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任务,2005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参与青海钾肥一期扩建项目投资1亿元的地基处理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设,有大型项目管理、研究经验,擅长地基基础和项目管理。近5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和恒安房地产公司项目等大型企业纵、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研究经费100多万元。

饶运章:男,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江西省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近5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纵、横向科研项目30多项,研究经费200多万元。主持的项目获得2008年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二等奖,发表论文被EI收录3篇。

  奎: 男,1969年出生,博士,教授。现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获得“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和江西铜业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纵、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研究经费400多万元。主持的项目获得200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发表论文被EI收录8篇。

陈金泉:男,1964年出生,硕士,教授。现为江西省城乡规划协会常务理事,赣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荣获“江西省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空间发展、区域经济等专业方向的研究。近五年来主持了市、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6项,横向课题13项。其中主持的“赣州市近期建设规划” (注:与赣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合作),荣获2005年度江西省优秀城市设计二等奖;“兴国县长冈镇塘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注:与赣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合作)在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4、本硕士点科学研究及业绩介绍

近五年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承担了国际合作、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50项,横向项目70多项,科研经费达2500多万元,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60多篇,获各类奖励30多项。

5、本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

本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土木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岩土中心试验室、建筑与城市规划信息中心是本学科设备先进的试验研究基地,还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主要仪器设备有同步多点加载实验系统、动三轴试验机、工程动测仪、土工试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三轴剪力仪等先进设备共计500余万元。

6、本硕士点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点: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1)考试的方式、题型及分值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填空题(30分)、选择题(30分)、计算题(90分)

(2)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一、基本概念

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掌握内力、应力和变形的概念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轴向拉伸和压缩

掌握轴向拉压杆件的内力计算,会做轴力图;掌握横截面、斜截面应力分析方法与强度计算;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胡克定律与拉压杆的应变能计算方法,了解塑性、脆性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了解圣维南原理与应力集中概念。
  三、扭转

掌握圆轴扭转的外力扭矩与内力扭矩计算,会做扭矩图;掌握剪切胡克定律与剪应力互等定理;掌握扭转应力与变形,强度与刚度的分析计算方法及扭转变形能计算,了解非圆截面杆的扭转应力与变形分析方法。

四、弯曲内力

了解受弯杆件简化方法;掌握梁的内力计算方法,熟练绘制剪力图、弯矩图;掌握载荷、剪力、弯矩的关系并用于绘制剪力弯矩图;了解叠加法做内力图和刚架、曲杆的内力图作法。

五、截面的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与形心的定义,组合截面的静矩与形心计算;掌握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与平行移轴公式,会计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惯性积;了解转轴公式,掌握主轴与主矩的概念和求法。

六、弯曲应力

掌握纯弯曲下横截面正应力建立理论,掌握横力弯曲下正应力的计算与正应力强度条件;掌握切应力理论的建立与切应力强度条件,了解薄壁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计算;掌握梁的合理设计与提高弯曲强度措施;了解弯曲中心的概念。

七、梁弯曲时的位移

掌握梁的位移定义与相互关系;了解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建立方法,掌握积分法求梁的位移;熟练掌握叠加法求梁的位移方法;掌握梁的刚度校核及梁的应变能计算。

八、简单超静定问题

了解超静结构的特点,掌握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判定与基本解法;掌握拉压、扭转、弯曲一次超静定问题的分析与解法;了解温度应力、装配应力、支座沉陷等情况的分析计算方法。

九、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与平面应力分析的解析法,了解平面应力分析的图解法;了解平面应变分析和空间应力状态,掌握简单空间应力状态的主应力、最大剪应力求法;掌握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了解体应变、比能的概念与计算;掌握强度理论的建立原理,熟悉常用的4个强度理论及使用条件。

十、组合变形

掌握组合变形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拉伸与弯曲,偏心拉伸,扭转与弯曲等组合变形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了解截面核心(土建专业)的概念与确定方法;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方法。

十一、压杆稳定

理解压杆稳定和临界力的概念;理解两端铰支细长中心压杆临界力的建立原理,掌握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临界应力计算的欧拉公式,理解长度系数的意义;理解柔度的意义,了解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稳定计算的安全因数和折减系数法(土建专业)。

十二、能量方法

理解能量方法的概念,掌握构件变形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卡氏定理的建立原理,会用卡氏第二定理或单位力法(选讲)求结构位移,会用能量法解超静定问题。

十三、动荷载、交变应力

了解动荷载的概念,掌握构件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的应力计算;掌握冲击荷载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了解冲击韧性的概念;了解交变应力、疲劳破坏和疲劳极限的概念与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3)参考书目

 = 1 \* GB3 ①《材料力学》教材:孙训方、方孝淑等编;

《材料力学》()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月。

《城市规划原理及其理论综合》考试大纲

(1)考试的方式、题型及分值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选择题或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30分);作图题(20分);简答题(30分);论述或分析题(50分)

(2)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我校教学及该试题涵盖专业多的特点,对考试范围作以下要求:

① 能正确、清楚地解释在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目中学到的关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各种基本概念。

② 能正确、清楚、简明扼要地表述有关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各种基本理论、观点;掌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等的规划设计原理、方法及相关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有关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问题。

③ 掌握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城市规划发展的热点问题;

④ 能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有观点的通过笔述和绘图,正确表述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各种理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

 (3)参考书目

①《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②《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 赵和生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③《中国城市建设史》, 董鉴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④《外国城市建设史》, 沈玉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1996

⑤ 专业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国外城市规划杂志、建筑学报等

⑥ 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技术相关法规与规范

《水质分析化学》考试大纲081403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081404

相关话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