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科大研究團隊解開無腸深海管蟲的基因組秘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2-02-01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人員首次破解無腸深海管蟲的染色體層面基因組,發現了管蟲如何透過其共生細菌為其製造的有機營養物,令牠得以於極端環境中生存的機制。有關研究為製造生物材料及抑制微生物繁殖等應用範疇提供基礎。

Tubeworms are present as large habitat-forming chitinized tube bushes in the deep-sea, where photosynthesis-derived organic matter are scarce.
管蟲在深海以大型幾丁質管叢形成棲息地,在此環境當中,由光合作用所轉化出的有機物質通常十分稀缺。

深海管蟲是深海海底熱泉(hydrothermal vent)和冷泉(cold seep) 這種黑暗、高壓並經常含有高濃度有毒物質生態環境的常見生物,它們之所以能於此等極端環境中生存兼迅速生長的原因,實有賴於存活在牠們體內、一種能讓硫化物氧化的細菌。不過,由於缺乏基因組的資料,這段互補「聯姻」的成功一直是一個謎。

Tubeworms’s tube – a unique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them to acquire inorganic matter from the seabed, from which allows their co-living bacteria to produce organic nutrients.
管蟲獨特的支撐結構「幾丁質管」,讓管蟲能從海底獲取無機物,供與其共生的細菌轉化為有機營養物質。

現在,由科大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系主任錢培元及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邱建文共同帶領的研究團隊,從南中國海水深約1,400米的海底冷泉區成功採集深海管蟲樣本,並對深海管蟲及其共生細菌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組裝和分析,探究兩者成功建立共生關係背後的基因組特徵。

透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和蛋白組學分析,研究團隊發現共生細菌適應性強,能將多種包括硫代硫酸鹽、一氧化碳和氫氣等化學物質轉化為能源。

身兼科大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 理學教授的錢教授表示:「該細菌擁有完整的新陳代謝途徑,為管蟲輸出營養,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維生素/輔因數等生物化合物。」研究團隊亦發現細菌為求與深海管蟲共生,演化出能分散宿主免疫系統注意力的策略,以逃避其防禦機制。與此同時,深海管蟲的基因組亦出現了改變以促進這個共生過程。管蟲不但會製造一種酶去消化這個細菌以獲取營養,更擁有一個可以控制細胞死亡的路徑,以確保細菌數量維持在對自己最有利的水平。

為了解讓管蟲得以從海底獲取無機物、被稱為「幾丁質管」這獨特結構的形成機制,團隊進一步分析了管蟲堅韌的幾丁質管的蛋白質,發現了 35 種幾丁質管基質蛋白,包括合成幾丁質微纖維並將其分泌到細胞外基質的聚合酶、聚合幾丁質並為有機基質提供聚合物框架的幾丁質結合蛋白,以及能增強管韌性及重塑幾丁質支架的的蛋白質。

錢教授補充謂:「我們的研究發現為不同應用範疇帶來新方向,如開發補充營養策略或抑制微生物繁洐的新方法等。而深海管蟲所製造的酶,亦可能發展成一種新的生物材料。」

研究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The ISME Journal》發表。

科大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系主任錢培元(前排左)、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前排右)及研究團隊。
科大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系主任錢培元(前排左)、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前排右)及研究團隊。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談家誠
電話﹕2358 8556
電郵﹕johnnytam@ust.hk

相关话题/基因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科大研發新型基因編輯策略 有助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在小鼠模型中證明可以改善阿爾茨海默症(AD)的病理症狀,有潛力發展成爲AD的新型長效治療手段。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右二)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是次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段揚揚女士(右一) ──利用激光共聚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2-02-01
  • 標靶式基因分析有助剖析遺傳疾病
    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嚴健博士聯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研發出高通量生物檢測技術,為找出診斷和治療2型糖尿病的生物標誌物提供重要數據。這項技術有系統地分析了近10萬個基因變體對於轉錄因子與DNA結合的影響。研究成果已於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題為「關於轉錄因子與非編碼變體結合的系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2-01-30
  • 中大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揭開小分子熱休克蛋白的奧秘 為植物基因工程開啟新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植物對抗熱休克反應的蛋白運作機制,並首次利用先進的單粒子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窺探其結構。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此項發現可為提高農作物耐熱性和產量提供啟示。研究結果已刊登於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全球每年超過一半的失收農作物,都是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2-01-30
  •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大便隱血測試(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是常用的大腸癌篩查工具,但在偵測早期大腸癌的靈敏度只有約50%,更不能夠偵測大腸瘜肉。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全球首創透過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M3)偵測大腸癌。研究團隊透過分析逾1,100名癌症患者的宏基因大數據,成功研發這項非入侵性的檢測方法,其靈敏度可達94%,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2-01-30
  • 中大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微生態發展遲緩 糞便細菌基因可及早識別患者
    人體的腸道與腦部有密切關聯。生存在腸道中的數百萬億個微生物會產生化學物質,影響大腦的運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腸道的細菌種類及數量均較少,但這些分別與飲食習慣無關。研究團隊在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中發現,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腸道細菌明顯較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2-01-30
  •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 Disease)是新生嬰兒中常見的腸胃蠕動障礙,當中涉及不同基因突變。為了解這疾病的發病機制,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聯同香港大學(港大),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UCL Great Ormond Street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共同開展了一項研究,發現 Sox10 基因突變會阻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2-01-30
  • 港大醫學院利用始祖基因序列重建技術[1] 揭示歐洲類禽H1N1豬流感病毒 從禽類跨物種進化至哺乳類動物間有效的傳播
    下一張 1 / 2Play / Stop the slider顯示圖片說明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聯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及美國聖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1-12-04
  • 解析染色質「迷宮」中的新路標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發現新組蛋白標記 調控基因表達及修補DNA時染色質結構
    1 / 2Play / Stop the slider圖片說明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祥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與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阮永怡及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黃永瀚合作,發現了細胞因應基因表達及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13
  • 港大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基因在先天性巨結腸病擁有獨特功能
    先天性巨結腸病(HSCR)是一種影響腸道蠕動的遺傳病,由於腸道先天缺乏神經細胞,致初生嬰兒出現嚴重便秘或腸梗阻。此病影響全球初生嬰兒,其發病率在亞洲較高,每三千名嬰兒中約有1人患病。該疾病的根本原因十分複雜,儘管許多患者俱有相似的臨床症狀,但由於患者俱有不同的基因變異,破壞不同細胞途徑,治療效果因人而異。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0-20
  • 探討基因組、細胞與數學的關係
    Indika Rajapakse教授(左)及史梅爾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高等研究院於7月舉辦了「基因組、細胞及數學擴展研討會」,廣邀1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知名學者到城大,就數學、電腦科學、細胞生物學、人類蛋白質體學和人類遺傳學的跨學科研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一眾講者於講座後繼續討論講題,交流意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