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豪教授表示,希望透過收集有關SIRT與標準化療結合治療肝內膽管癌的臨床研究數據,為患者提供一項具潛力的新治療選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牽頭的一項多中心臨床研究與海外醫療機構合作發現,若將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SIRT)與標準化療結合,可有效治療不適合經手術切除的肝內膽管癌。
膽管癌患者如情況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化療是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一般總存活期中位數為 11.7 個月。然而,是次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如在化療前接受SIRT,其總存活期中位數可增加至21.6個月。研究結果已在著名醫學雜誌《Liver Cancer》發表。
肝內膽管癌為國際關注疾病 發病率持續增加
膽道癌被視為一種不常見的癌症,僅佔消化道癌症的3%。然而,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令肝內膽管癌(一種源自肝臟膽管的膽管癌亞型)的全球發病率在過去10年持續增加。
超過80%的肝內膽管癌患者確診時病情已屆晚期,或出現癌細胞轉移,不適宜接受手術治療,常見症狀為出現黃疸、腹痛或體重減輕等。因此,世界各地研究人員都致力為這類患者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
為不宜接受手術的肝內膽管癌患者 提供具潛質的治療新選擇
是次臨床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與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合作設計及發起,其他三間亞洲醫療機構隨後加入參與,包括泰國朱拉蓬醫院、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
研究共有31名患者接受篩選,最終招募了24名合適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參與研究的患者會先接受用「釔 90」進行的 SIRT,針對肝臟腫瘤進行局部治療,繼而接受標準化療。
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教授解釋局部治療在對付肝內膽管癌的效用:「SIRT 是將含有『釔90』的放射性物質經動脈注射到肝臟腫瘤進行治療,這種方法早已證實能有效治療肝細胞癌,但一直缺乏將 SIRT用於治療肝內膽管癌的臨床研究數據,尤其是有關SIRT與標準化療結合後的數據。」
而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只接受 SIRT的患者總存活期中位數為 13.6 個月﹔接受SIRT和標準化療結合方案的患者總存活期中位數為21.6個月。在16名接受新治療方案的患者中,25%患者經治療後腫瘤縮小,75%患者病情受控。接受SIRT和標準化療結合方案的患者中,少於10%的患者出現中度至嚴重副作用,顯示新治療方案是安全。
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表示:「這項多中心臨床研究由研究人員發起,旨在了解這種不常見癌症。對我們而言是一項大挑戰,但亦極具意義。」
陳教授補充:「製藥業一般較少興趣去探索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案,而中大的臨床研究人員則肩負起重任,為這種癌症尋找更理想的治療方法。我衷心感謝來自三個不同地區的四所醫療機構付出的努力,為治療這類癌症患者開啟更多的可能性。我們的數據將為癌症集中在肝臟且適合接受更強治療的患者,提供一項具潛力的新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