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港大醫學院及城大研究團隊發現 角膜電刺激技術或可治療抑鬱症和認知障礙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2-08-20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在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可減輕動物模型中的抑鬱症狀,並改善其認知功能。是次研究結果已於國際科學期刊《Brain Stimulation》(按此瀏覽期刊文章)和《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按此瀏覽期刊文章)發表。

研究背景
重度抑鬱症是世上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世界衞生組織估計1,新型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使全球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患病率大幅增加。雖然市面上已有針對抑鬱症的藥物和心理治療,但仍有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對治療反應欠佳。

早在2015年,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及新加坡前李光耀研究員林禮偉博士已發現,對動物大腦的前額葉皮質進行深腦刺激術,可以改善其記憶功能和緩解抑鬱症狀,因為電擊治療可以刺激海馬體神經細胞的生長,而海馬體是一個負責學習和記憶功能的大腦區域。然而,深腦刺激術是一種侵入性治療,並需要通過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手術可能會導致感染和術後併發症等副作用。

研究結果及意義
由港大醫學院林禮偉博士、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儷行博士及香港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港大醫學院副院長(發展及基建)、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文洪磋家族基金教授(醫療科學)陳應城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一直在尋找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替代方法。他們發現在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這非侵入性方法,可激活老鼠模型的大腦通路,從而產生顯著的抗抑鬱作用及降低血液中壓力荷爾蒙的水平,亦能促進海馬體神經細胞內與生長相關的基因表達。

研究團隊的主要研究員博士生余泳珊及其他團隊成員,亦探索了這種電刺激技術在認知障礙症的療效。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亦是目前沒有根治方法的腦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結果發現,這種非侵入性的電刺激技術大幅改善了阿茲海默症小鼠模型的記憶力,並抑制大腦海馬體中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誌物「β-澱粉樣蛋白」。

陳儷行博士近年致力研究經角膜電刺激(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誘發視覺和非視覺大腦皮層,她形容是項研究為一項重大突破:「TES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原先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如可將其應用於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陳應城教授表示:「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研發嶄新治療,冀能為難治型憂鬱症和認知障礙症病人帶來新的曙光。」惟他亦強調:「現在討論TES在人類的應用還言之過早,我們必須進行臨床試驗以確認其療效和安全性。」

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在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及前新加坡李光耀研究員林禮偉博士、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儷行博士及香港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港大醫學院副院長(發展及基建)、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文洪磋家族基金教授(醫療科學)陳應城教授的領導下完成;實驗則是在香港大學的Neuromodulation Laboratory(www.drlimlab.com)和香港城市大學Neural Interface Research Laboratory(www.ee.cityu.edu.hk/~lhchan)合作進行。是項研究的主要研究員、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生余泳珊,更獲香港研究資助局頒發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

鳴謝
是項科研工作得到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17119420,#11208218)、香港大學基礎研究種子基金(#201811159133,#201910159163)、轉化與應用研究種子基金(#201910160010),以及香港城市大學戰略研究基金(#7005632)聯合資助。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相关话题/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