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校叶非教授和付颖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权威期刊连续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06

我校叶非教授和付颖教授带领的课题组2021年度在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权威学术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IF=13.273)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IF=10.588)连续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已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论文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叶非教授和付颖教授为通讯作者。
近年来,叶非教授和付颖教授课题组聚焦我省黑土面源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农田杂草的防控与修复等问题,开展污染农田的化学与生物修复研究以及新型农用活性分子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对土壤重金属离子、农药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检测及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探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课题组将具有多功能的有机金属框架材料应用于农药检测领域,构建了两例具有双发射平台的染料封装型金属有机框架荧光传感器,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农药的检测。研究工作从计算化学与光化学的角度阐述了农药检测机理,为制备高效荧光传感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9309203?via%3Dihub),论文已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杨柳讲师为论文第一作者,付颖教授为通讯作者。


课题组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团队探究竞争配位传感策略,设计和合成了一种农用荧光分子探针,利用配合物与螯合物竞争性配位机制建立了检测农药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0320057?via%3Dihub)。李璐硕士研究生为论文第一作者,付颖教授、叶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课题组针对希夫碱结构的特性,利用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的竞争平衡关系,借助荧光团与希夫碱重组技术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高选择性地检测白化类除草剂硝磺草酮,方法的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1043369)。刘豫龙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付颖教授、叶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此外,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新型有机光电材料,以芘并咪唑和芘基团为构筑基元,设计合成了具有杂化激发态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该材料在具有激发态特性的蓝光发光材料体系内的电致发光性能表现优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1015230?via%3Dihub)。刘豫龙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付颖教授、叶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悉,近五年来叶非教授和付颖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课题组不断加强以高水平学科方向、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标准科学研究、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准国际交流合作为任务的“五位一体”学科的团队建设,聚焦我省黑土面源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农田杂草的防控与修复等问题,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建设为核心,助力生物学及植物保护学科,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文理学院)
相关话题/论文 材料 设计 农田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