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疫情防控志愿者先进事迹推出第三期 《“疫”去春来·“志”在必行——记佳木斯大学教师志愿服务队》。
我报名,我要去一线!
3月1日,学校进入静态管控。为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学校决定向各学院征集一名青年教师志愿者,派驻学生公寓24小时值守,为守护学生的安全贡献力量。

号令吹响,招之必应,战必有我。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号召,仅半天时间,17个教学学院和医学部的19名教师志愿者就集结完毕、整装待发,奔赴封控区、管控区的学生公寓楼开展志愿服务工作。3月6日,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组织部再次招募学生公寓楼24小时志愿者两名。报名通知刚刚发出,数十名教师纷纷报名,名额“秒光”。个别教师在得知自己没有被选中之后,依然表达了强烈的“请战”意愿。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宏斌主动请缨,主动表示保证线上教学和志愿服务两不误。离退休工作处第三活动室主任刘雨第一时间咨询报名,虽然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当上志愿者,但自费为志愿者带去了可口的食品,充分彰显了报名者的爱校情怀和担当精神。
这21名志愿者中,既有学院领导、机关干部,也有一线教师、兼职辅导员,他们有的被分配到市宾馆隔离区作为带队老师,有的被分配到学生寝室楼值班值宿。但不管被分配到哪里,做什么工作,他们都全力以赴、毫无怨言,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以“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姿态,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我请战,我要当先锋!
6:00起床、7:00送早餐、9:00打饮用水、11:30送午餐、14:00运送爱心物资和生活用品、15:30开展流调排查、17:00送晚餐、19:30清运垃圾、22:00核对基础数据、23:30组织核酸检测至凌晨2点、凌晨3点转运隔离学生……
这是志愿者们的一天,基本上是全天候连轴转,这其中还不包含处理临时工作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等。这样的工作每天周而复始,这样的工作强度不禁让人惊叹。他们最长的工作时间是15个小时。最长的熬夜时间是两天两宿没合眼。最早的休息时间是每天23点。最少的徒步距离是每天至少10000步。最大的愿望是多睡会儿觉。而让他们每天坚守岗位的最大的动力是,学校的关爱、各位同事的关心和学生们那一声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韩曦,医学部办公室主任,主动要求去六号学生公寓。他说,那里封闭着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是医学专业教师,我应该去。为保证学生按时三餐,他每天需要往返于学生寝室1楼到8楼20余趟运送物资,即使双手布满勒痕,膝盖隐隐作痛,他也时刻没有停下步伐。

马秀娟,药学院兼职辅导员,也是“六号楼战士”队伍里的“娟儿”,更是学生眼中的“大白”老师。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期间曾因过度劳累而晕倒,却在清醒之后,依旧坚持继续发餐、搬运物资。

吴玉德,生命科学学院教师,75年出生的他被其他志愿者亲切的称呼为“吴大哥”。每天站立时间太久,让他双腿肿胀,浑身酸痛。但即便这样,他仍然尽职尽责工作,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还有研究生部培养办主任马常友。他在完成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之后,还需要统计研究生线上教学数据,工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他身边的志愿者经常感叹他“不容易”,但对于他而言,再苦再累也要保障好线上教学任务,因为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田雨,音乐学院教师,也是一名在学生工作战线上奋战过近20年的辅导员。看到曾经的“战友”坚守在一线,他没有丝毫犹豫报名志愿者。报名时说的一句,“我做过辅导员,我有经验,让我上”彰显出面对疫情防控“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信念和担当。

每一名奋斗在战“疫”第一线的教职工志愿者都用自己的担当和坚守定格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最美瞬间”。
我骄傲,我是佳大人!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我校广大教师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争做志愿者,以无怨无悔、服从分配、踏实拼搏的工作状态进入志愿者工作岗位。“有你们在,我们安心”,这是对教师志愿者最好的褒奖。而他们也用实际行动有力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世民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教师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特殊的‘战场’上守好心中的‘责任田’,当好一线的‘排头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办主任唐彪说:“在志愿服务这段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一群人共同守护校园、家园的磅礴力量,也体会到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 疫情迅猛却抵不过众志成城,微光汇聚终究会冲破阴霾,相信这段难忘的经历将会一直激励着我。”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周天琪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高效率完成工作,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论是核酸检测、数据核查、运送物资,只要合理摆布好,都可以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同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背后是一群有爱、有担当的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孩子,你别怕,老师永远是你的守护神”。21名教师志愿者,10余天的守护,他们用责任如山诠释爱生如子,用担当如铁践行爱校如家。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而正是有这些心怀师者大爱,温暖学子身心的年轻教师在,才让我们的学生与幸运不期而遇,让我们的学校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 李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