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rbmu.edu.cn/__local/A/20/B8/4317EB8B821FFD83868754B5BCA_805A248A_7C52D.png)
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四病房关景明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检查
家住哈市刘大妈(化名)今年71岁,几天前,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右上腹剧烈疼痛,高烧不退,皮肤变黄,家人赶忙将她送至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经诊断其致病“元凶”是患者胆总管内的多枚结石所致。告知家属病情后,治疗方式的选择让赵大妈的家人陷入两难。据了解,刘大妈五年前因胃癌经历了一次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定打击。在进行医患沟通中,因患者年龄较大,再次行外科手术可能需要胆肠吻合术,术中风险较高,术后生活质量可能再次受到影响,所以,经患者及家属,普外科宿华威副主任医师和消化内科四病房关景明主任医师、马骁副主任医师共同商议决定试行内镜微创治疗。
关景明表示,目前针对消化道重建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外科手术与ERCP取石术两种治疗手段;ERCP具有微创的独特优势,患者免受外科创伤,术后迅速恢复,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
关景明说,胃癌根治术中需要进行消化道重建,该名患者接受的是BillrothⅡ式+Braun吻合术,因解剖结构改变,给术中经输入襻寻找十二指肠乳头造成一定困难。目前,我国ERCP诊治指南将消化道重建的ERCP操作归属为IV级难度的ERCP手术。并且,胃癌术后腹腔粘连也为实施内镜下操作增加了难度,对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有极高的要求。
经过充分的病例讨论及操作前的准备,疼痛科方先海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静脉麻醉后,ERCP取石操作正式开始。马骁介绍,“常规ERCP操作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内镜从患者口中探入,内镜顺着患者的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很容易寻找到乳头开口,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后,才能进行胆管取石治疗。十二指肠插管成功是手术的基础。目前,我国三级医院的内镜医生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高达95%以上。然而,消化道重建ERCP插管成功率仅为68%,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内镜专家,插管失败率也达到20%。因为,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不同,例如结肠前吻合造成输入襻较长,常规内镜无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为内镜下寻找十二指肠乳头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消化道重建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与常规乳头插管方式完全相反,也为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凭借夯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娴熟的技能,关景明团队历经2小时努力,顺利完成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括约肌切开术、乳头开口球囊扩张术、网篮取石,置入鼻胆引流管等操作,多枚结石顺利取出,术后患者的腹痛、发热等症状消失,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2小时进食,迅速恢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