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有疫情相关的任务,党员总是最先报名
30日晚九点,哈医大一院接到哈尔滨市卫健委指派,紧急抽调350名护士参加南岗区和道里区核酸采集工作。动员报名工作刚刚开始,350个名额很快就报满了。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有经验,我是老党员!”在党员的带头引领下,不到1个小时350人的队伍就组建完毕。

在南岗区、道里区,到处都能看到哈医大一院“白衣战士”们在雨中采集核酸样本的身影。
31日,天还没亮,当别人还沉睡在梦中的时刻,这350名白衣战士悄悄地走出家门。他们在凌晨五点半的寒雨中,站在南岗区、道里区的35个社区169个采样点,在哈市疫情防控任务的最前沿,建起了350个哨点,和社区工作者、居民志愿者一起坚守在一线,大家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同心抗疫,全力以赴构筑起百万群众的生命防线。

天色微亮,哈医大一院的护士们早已在街头为市民采集了一管又一管的标本
“我的手冻僵了,我的腋窝也不热了,可是还有人在等我检测,我一定完成我的任务。”46岁的姜万梅,是哈医大一院眼科日间病房的责任护士。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9点,姜万梅一直坚守在户外的冷雨中,为600余名市民采集核酸样本。

当晚,结束任务脱下防护手套后,姜万梅的手已冻得通红肿胀
因为要做到一人一手消,在酒精的作用下,姜万梅的手很快就冰凉了。一开始,她的手冻僵了,她就夹在腋窝里取暖;后来腋窝也没有温度,她就不停地拍打双手;到晚上气温只有三四度的时候,她的双手早已冻得麻木了,但她还“固执”地守在岗位上,只为现场还有等待采集核酸样本的人。无论谁劝她都不肯进屋休息,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能撤”。

冰城人民也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白衣战士”
“天气这么冷,你们辛苦了!”“阿姨喝点奶茶,谢谢你!”哈医大一院护士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冰城寒冷的晚秋,冰城人民也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白衣战士”们。
门诊中心手术室的马春洋和姜万梅一样,也在街头为市民采集核酸,实在太冷的时候,她就会原地跑上几圈。一位穿着红色帽衫的年轻妈妈,带着两个5岁孩子,为马春洋和其他志愿者们送来一大兜奶茶,让护士们暖暖手。

疫情严峻时刻,白衣战士构成了冰城街头最美的一道防线
肿瘤腔镜科的高迪和乳腺外科的田宏一直在洁净街的街头大棚里连续工作八个半小时,采了1900多管标本,双手双脚都冻得麻木了。一位社区的工作人员看到后,特地给他们灌了两个热水瓶,让他们暖手。水凉了,再换上热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温暖寒风中医护人员的心。

哈医大一院护理人始终和冰城市民站在一起!
哈医大一院还有许许多多像姜万梅、马春洋、高迪、田宏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上的护理人。疫情发生前,她们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疫情发生后,只因“白衣战士”这个共同的名字,他们迅速会聚,投身每一处最需要的前线,构筑起龙江疫情防控救治最牢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