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级别:院学部委员指导专项(院级)
起止时间:2015.01-2016.10
参加人员:于 冲
项目介绍:本课题以临床收集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药敏纸片法和AFLP方法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菌株间同源性,同时,对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进行了耐药机制的研究,确定其主要耐药机制为膜孔蛋白基因的突变和缺失。AFLP技术作为流行病学分型的快速筛查方法,其高度的重复性和一致率,已世所公认。然而,该技术对基因组的纯度、浓度,电泳的时间、温度等均有一定要求,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对后期电泳结果影响也很大。本研究选取2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对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筛选,最终确定以Pst I作为AFLP的内切酶,最佳反应体系为:Tris-HCl(pH8.3)10mM,KCl 50mM,dNTP 200μL,Taq 1.5U,Mg2Cl 2.5mM,最佳反应条件为:94℃4min;(94℃ 1min,60℃ lmin,72℃2.5min),33个循环。本项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新药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