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5日两天,党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毕业预答辩按计划相继展开,20名硕士生导师、78名2018级硕士生分为四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李精华、院长张文喜分别担任组长,借助钉钉平台进行预答辩。答辩开始前,组织全体导师召开视频会议,副院长陈竞飞明确了相关人员职责和评判标准。各答辩组发起视频会议,组织学生与导师进入会议开始答辩,要求答辩中学生全程开启摄像头,留存影像记录。

党史专业预答辩前全体导师会议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预答辩一组、二组导师指导 社工一组学生答辩
答辩中,评审导师以优秀为目标,以严格为准则,从概念梳理明确度、观点创新度、逻辑清晰度、内容完成度、框架完整度、格式规范度等方面,对论文进行细致审阅,对学生的努力和付出给予肯定鼓励,并指出不足。在平均时长超过10小时的答辩结束后,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导师进行合议,给出针对每名学生的修改意见,四个答辩组共计给出修改意见190余条;同时梳理出17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师生下一阶段论文写作与修改提供了参考和方向,确保学生高效利用未来两个月的时间,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努力呈现我校文科硕士毕业生的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