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0年项目实施以来,盐碱水域养殖品种开发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与黑龙江省大庆市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肇源县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收集浸泡和冲洗高盐碱土壤后的水体,开展耐碱鱼类的池塘生态养殖,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不断降低水体碱度;循环利用池塘养殖改良后的富营养、低碱度水体,再次淋洗和灌溉高碱度土壤,降低土壤碱度,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盐碱地的修复与利用,使不能耕种的盐碱荒地焕发生机(水稻种植),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双效降碱”异位循环水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并在东北碳酸盐型盐碱区域进行了应用和示范。
10月16日,来自黑龙江省渔业渔政管理局、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组赴大庆连环湖科学实验基地,针对“双效降碱”异位循环水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与示范过程中的田间工程改造、池塘生态养殖和盐碱地水稻种植等环节进行了现场验收。


赵志刚副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构建过程及示范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并对收获大鳞鲃和水稻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大庆市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示范点,渔农综合种养池塘养殖大鳞鲃平均体重680.0克,平均体长37.6厘米,产量748.0千克/亩,较对照组提高93.3%;盐碱地第一年种植水稻,稻谷产量150.2千克/亩,对照地块未形成产量,实现了高盐碱土地水稻种植产量零的突破,综合效益显著。
本任务主要通过对碳酸盐型盐碱池塘和盐碱地进行工程化改造,将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和盐碱地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创制了“双效降碱”循环水渔农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对实现区域性盐碱水的渔业高效利用和盐碱土壤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