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gu.edu.cn/__local/0/24/EB/2D9CBDCF20B7C6685B6F8AC417D_9A11CD5E_4C1A2.jpg)
侯增谦,1978—1982就读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矿床地质学会区域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大陆成矿作用与海底热水成矿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数十项重要项目。他组织实施了“大陆碰撞与成矿”973项目,再塑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系统地提出青藏高原经历主碰撞聚合(65-41Ma)、晚碰撞转换(40-26Ma)和后碰撞伸展(<25Ma)三阶段演化新认识,建立了大陆碰撞造山的动力学模型,对认识超大陆形成与演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创新性建立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新框架,阐明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系统发育机制,揭示了大陆碰撞带的区域成矿规律,被国际同行认为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成就;合作建立了大陆碰撞带独具特色的5种主要矿床的成矿新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新理论,突破了著名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理论,其EPSL论文也成为2004-2007年度最高引用率论文。率先系统论证了冈底斯铜矿化带具有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斑岩铜矿带的远景潜力,扭转了当时的找矿方向,推动了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2007年获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附:中国科学院官网:关于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