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任凤珍简要介绍了我校捷克研究中心的创办和发展情况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张学峰作了题为“引智工作助力‘一带一路’”的报告。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工程的重视。目前我省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引智工作必将助力河北“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交流与合作。
欧阳旭参赞发言题目是“捷中合作:教育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驱动力之一”。首先,他对受邀参会表示感谢。他说,河北地质大学和捷克已经开展了实质的交流与合作,中捷论坛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例;教育是“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关键点,2019年是捷中建交70周年,这将为捷中合作、捷克与河北以及捷克与河北地质大学的合作注入新的能量。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琍作了《捷克在“16+1”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报告,她从捷克的基本概况、“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捷合作的影响、捷克在“16+1”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中捷关系前景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捷克在中捷合作中地位和特点。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贾瑞霞副研究员作了《中东欧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她以翔实的数据和清晰直观的图表,为大家分析论述了中东欧各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并指出创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作奎为论坛带来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16+1”合作》报告,阐释了什么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基本布局、为什么中东欧对“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中东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林震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方蔚林教授和我校苗泽华教授、索贵彬教授也分别作了发言。闫志文处长结合我市发展作了《“一带一路”与石家庄城市发展战略》专题报告。唐山钢铁集团国际合作部的武学泽部长和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傅长民先生,给大家带来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本企业对外发展的生动案例,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
自由提问阶段,专家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互动,大家讨论热烈,会场气氛活跃。
最后,王凤鸣校长在闭幕式上讲话。他说,本届论坛产、学、研、政、使馆汇聚一堂,信息量大,交流充分,取得了积极成果。希望今后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机遇,大家共创河北省和河北地质大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图为:王凤鸣校长在闭幕式上发言

图为:参加捷克论坛嘉宾合影
摄影: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