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光威(左)
成功在世界最大流动沙漠组织物探施工的中沙友好使者:杨光威
杨光威,1981年10月出生,99级工程管理专业,2003年毕业后入职中国石化。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部门经理,中共党员,地球物理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2003年10月-2004年5月,参与新疆塔里木盆地托甫台三维物探项目,负责QA/QC工作,该项目为所在地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做出贡献,获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工程重大油气资源发现奖”特等奖。
2004年5月参与中石化四方联合体和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的组建工作,同年一举中标SSG公司B区块两个二维物探项目,成功进入沙特市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沙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也是中国石化在海外最大的工程建设市场。在分公司发展初期就提出建立网络办公系统,方便分散较远的项目和机关人员同步办公、提高效率。牵头负责工程商务管理工作,负责并参与了中石化在沙特多个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其中S62物探项目施工地区为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鲁卜哈利沙漠,现场条件复杂、气候恶劣,现场二十四小时施工,是对人和项目管理极限挑战,业主对技术和安全标准严格。现场作业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将近700名国际雇员,但中方员工只有不到30人,杨光威同志将国内的沙漠地区三维物探施工经验灵活运用到该项目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上,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生产安全、满足质量要求。截止2015年底累计实现1400万人工时和2070万公里安全生产无事故,利润率超20%。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栏目在“喜迎十八大-走基层-海外行”节目中分别以《鲁卜哈利沙漠里的中国勘探工人》和《异域大漠的坚守》为题予以报道。2013年,参与了沙特阿美公司11台钻机5+2年日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成功中标,该项目合同额15亿美元,是中石化历史上海外最大的钻井服务项目,杨光威同志也于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大使馆评为“中沙友好先进工作者”。从2004年至今累计签约金额近80亿美元,完成合同额近60亿美元,使沙特份公司成为中石化海外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分公司。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主办了沙特的大型油气展会、2016年中石化中东研发中心奠基仪式和2017年沙特阿美公司本地化论坛暨展会的筹办活动,宣传了中石化企业形象和经营业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获得老挝政府高度评价的中老铁路物资采购经理:蒋秋静
蒋秋静,中共党员,2006年7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曾参与国内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后在中铁物资集团从事铁路物资代理和招标采购工作,2017年起就职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CRIC)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作用是充分发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管理、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铁路建设,增强铁路全产业链竞争力。目前所管理的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磨万铁路(中老铁路老挝境内段)、雅万高铁、泰国高铁正在建设中。
蒋秋静2017年8月被委派到中老铁路有限公司物资设备部,主要负责磨万铁路甲供物资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中老铁路是中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决策和推动的战略合作项目,是联通中老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是“中老战略合作”及“一带一路”的示范性精品工程,对中国铁路走出去意义重大。
磨万铁路北起中老边境口岸磨丁,向南经老挝北部的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万象省后到达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万象市,线路全长414.332km,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中方企业负责工程建设。由于老挝当地铁路产业资源匮乏,大部分物资设备需要从国内进口,物资采购供应、质量控制、物流组织、报关清关等难度大,尤其是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环节,老挝政府相当重视。蒋秋静利用国内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入一线了解项目特点,梳理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思路,克服工作难点,在充分调研和熟悉中老两国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一系列物资管理制度和管理举措并牵头组织实施,通过不断与老挝方积极协调、沟通,制定了符合项目实际的招标采购流程和招标采购方案,使项目物资招标采购得到了依法合规的高效推进,有效保障了工程项目的有序顺利实施,得到了老中公司、老挝政府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她一如中国众多有志青年,以根植于内心的深深爱国情积极投身加快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立志将磨万铁路打造成为示范性精品工程,共建以中老铁路为依托的中老经济走廊,造福中老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