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是我校最早的学科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属于当时的土木工程系。1949年土木工程系改为农田水利工程系,农田水利工程学科得到快速发展。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合并时,将该学科合并到武汉水利水电学院。1958年我校又重新组建农田水利工程系。“文革”期间停止招生6年, 1978年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恢复高考招生。农田水利工程学科于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随着国家学科调整,农田水利工程更名为水利水电工程,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硕士点改为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点。
水利水电工程是水利学科和农业工程学科的交叉学科,也是我省培养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硕士研究生。1984年以来,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这些毕业生绝大部分成为水利战线的技术骨干,有的走上省市县各级领导岗位,为我国我省的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点下设4个研究方向:1)节水灌溉理论技术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与试验、非充分灌溉制度理论研究、灌水技术与新产品研究与应用、灌区农业用水管理)2)水资源规划管理及水环境(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水资源系统分析、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研究)3)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智能监测与管理、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4)水工建筑物与水力学(水利水电枢纽布置与消能防冲研究,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工建筑物结构及地基基础稳定性分析)
目前本学科梯队合理,主要学术带头人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学术梯队、学缘结构合理,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在读博士5人。
目前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有4个,实验室的面积达到3000平米,有多普勒流速仪、圭夫入渗仪、压力膜仪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万元以上的设备仪器达到55件,仪器设备的总价值在350万元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完成该学科的科研和研究生硕士论文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条件。
目前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共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河北省及省政府各部门项目28项,其它科研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到351.19万元。
近六年来的科学研究中获得了一系列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科研获奖10项,其中省部级奖励4项;获得国家专利四项;两项专利荣获“河北省优秀发明奖”。出版了学术专著6部。并且在国外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76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7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9篇。
硕士点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创新能力的环境。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导师的课题、项目,其中获得专利3项、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被EI索引2篇,在国内会议发表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