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承德医学院2019年《中药综合》考试大纲(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10-02

1.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2.各类型溶液的pH的计算、滴定突越范围,并选择恰当的指示剂

3.各类型酸碱准确滴定、多元酸碱分布滴定的判断条件

4.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5.非水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6.非水滴定中溶剂及滴定剂的选择

(五)配位滴定法

1.配位滴定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4.配位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计算

5.配位滴定中能准确滴定的判断条件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

1.条件电位的概念、条件平衡常数的含义及计算

2.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和选择原则

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和速度

4.几种典型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条件

5.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突越范围和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估算

6.氧化还原滴定误差的计算

7.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条件

(七)沉淀滴定法

1.三种银量法的原理、指示剂用量、滴定条件

(八)重量分析法

1.影响沉淀类型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化学因数的计算方法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一)绪论

1.仪器分析的任务及作用。

2.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电泳法和永停滴定法

1.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分类及原理。

2.pH玻璃电极的结构、性能、测定原理及测量方法。

3.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测性系数。

4.电位滴定法原理及滴定终点的确定。

5.永停滴定法原理及滴定终点的确定。

6.化学电池组成及分类。

7.离子选择电极响应机理、测量方法、测量误差。

8.电位及永停滴定装置。

(三)光谱分析法概论

1.光谱分析法的分类;波数、波长、频率和光子能量间的换算。

2.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

3.电磁波谱的分区;相关术语;仪器主要部件。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2.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基本概念。

3.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多组分定量的先行方程组法和双波长法。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及几种光路类型。

6.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和纯度检查的方法。

(五)荧光分析法

1.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及发生过程。

2.激发和发射光谱。

3.荧光光谱的特征。

4.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的各种途径。

5.荧光寿命与荧光效率。

6.定量分析方法。

(六)红外吸收光谱法

1.振动形式的书写及读音,某基团振动形式的表述。

2.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及吸收峰的强度。

3.吸收峰位置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峰位因素。

4.特征峰。

5.相关峰。

6.有机化合物典型光谱。

7.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8.分子振动能级和自由度。

9.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10.基频峰、泛频峰。

11.特征区、指纹区。

12.红外光谱仪

(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共振吸收线、半宽度、原子吸收曲线、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等基本概念。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3.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及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原理。

4.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5.吸收线变宽的主要原因。

6.原子吸收计的基本构造。

7.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

(八)核磁共振波谱法

1.自旋类型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

2.化学位移的表示及影响因素。

3.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4.偶合常数、磁等价核及n+1规律。

5.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与氢核数目的关系。

6.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步骤。

7.屏蔽效应。

8.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9.偶合常数的意义。

10.各种磁不等价核。

11.自旋系统的命名。

12.简单的二级图谱的解析。

(九)质谱法

1.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质谱中不同离子的类型及在结构解析中的作用。

3.阳离子的常见裂解类型—单纯裂解和麦氏重排裂解。

4.分子离子峰的判断依据。

5.质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6.综合光谱解析中各种光谱的作用,并对一些简单光谱能够解析。

7.质谱仪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8.几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十)色谱分析法概论

1.色谱法的有关概念。

2.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的定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及色谱分离的前提。

3.分配色谱的分离机制。

4.吸附色谱分离机制。

5.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机制。

6.空间排阻色谱的分离机制。

7.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空间排阻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8.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空间排阻色谱影响组分保留行为的因素。

(十一)平面色谱法

1.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原理。

2.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比移值与分配系数、容量因子的关系。

3.吸附色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4.薄层色谱中薄层板的种类,显色方法。

5.平面色谱法分类。

6.各色谱类型组分出峰顺序。

7.平面色谱中比移值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8.薄层色谱的各类参数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十二)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基本术语。

2.固定液的分类和选择。

3.常用的气相检测器的(热导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原理和注意事项。

4.速率理论方程中各式的意义及在气相色谱中的具体运用。

5.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及分离度的计算。

6.定量方法中归一化法和外标法、内标法的计算,掌握重量校正因子的计算。

7.气相色谱中载气如何选择,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8.气相色谱法常用的定性方法。

(十三)液相色谱法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保留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离条件的选择。

2.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3.化学键合相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及其分离条件的选择。

6.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及其分离条件的选择。

7.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部件。

8.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和适用范围。

(十四)色谱联用分析法

1.电喷雾离子化和大气压化学离子化的工作原理。

2.全扫描模式及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和质谱。

3.选择离子检测和选择反应检测的特点及应用。

4.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5.串联四级杆质量分析器。

6.全二维气相色谱法。

七、中药化学

(一)绪  论

1.中药化学的学科性质

2.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

1.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

2.中药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3.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4.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三)糖和苷类化合物

1.糖和苷的一般理化性质

2.糖和苷的检识方法

3.糖和甘的提取分离方法

4.糖和苷的结构鉴定方法

(四)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检识方法

2.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3.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五)苯丙素类化合物

1.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理活性、理化性质、检识方法

2.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3.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鉴定方法

(六)黄酮类化合物

1.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及生理活性

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分类

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4.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七)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1.挥发油的组成、通性和检识方法

2.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

3.萜类的结构特点、分类、提取分离方法

(八)三萜类化合物

1.三萜及其苷类的生源途径、生理活性。

2.三萜及其苷类结构类型和分类、结构测定方法;

3.三萜及其苷类的提取分离方法

(九)甾体类化合物

1.甾体类化合物的含义、分类。

2.甾体皂苷、强心苷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3.甾体皂苷、强心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4.甾体皂苷、强心苷的结构测定方法

(十)生物碱

1.生物碱的含义、生源途径、分类、生理活性。

2.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3.生物碱的结构研究方法

(十一)鞣质和其它类成分

1.鞣质的含义、分类、理化性质

2.鞣质的结构类型

3.鞣质的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4.脂肪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5.氨基酸、环肽、蛋白质的概念、理化性质

6.脂肪酸的提取、分离方法

7.氨基酸、环肽、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方法

(十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研究

1.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化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八、药理学

(一) 绪言

1.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2.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4.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二)  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与药物作用的关系,药物的跨膜转运。

2.口服给药的首过消除,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在药物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3.一级动力学与零级动力学,房室概念,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半衰期、清除率、血药浓度与给要方法间的关系。

(三)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的基本表现、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2.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曲线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效能、效价强度及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概念和意义。

3.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受体及其它生理生化过程;受体理论,亲和力、内在活性与药物作用强度、效能、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关系;受体类型、受体的调节。

(四)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传出神经药物的解剖分类及生理功能:突触、递质、受体和效应器的概念;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代谢。

2.受体的分类: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M及N胆碱受体;各种受体的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双重受体支配的优势现象;受体与离子通道偶联和受体与酶偶联的意义。

3.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受体、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转化与转运及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环节与分类。

(五)  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

1.乙酰胆碱的M及N样作用。

相关话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