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承德医学院2019年《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10-02

承德医学院2019年《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学术学位中药学基础知识考试是我校招收中药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药学研究生所需要的中药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药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考试范围为中药学中的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包括仪器分析)、中药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中药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任选三门,每门100分。

四、考试题型

题型:1 选择题(50%); 2 综合题(50%)

Ⅳ.考查内容

一、中医学基础

(一)绪论

1.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三)人体结构与功能

1.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脏、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2.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脏腑之间的关系

5.精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分类。

6.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7.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8.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9.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

12.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

(四)病因

1.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2.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3.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五)病机

1.病机、发病、发病途径、发病形式,气滞、气虚、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内生五邪的基本概念。

2.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和发展转归的关系。

3.内生“五邪”的病机。

(五)诊法

1.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得神、失神、假神、少神、常色、客色、五色主病、舌色、舌苔等概念

2.得神、失神、假神、神气不足与神乱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面色白、赤、黄、青、黑的临床意义,望头项五官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望皮肤及望排泄物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舌象,舌色的临床意义,舌苔颜色的临床意义。

3.闻诊的临床意义。

4.问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5.平脉的形态、特点,常见病脉的特点及主病。脉象形成原理,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按诊的触、摸、按、叩的操作方法。

(六) 辨证

1.八纲、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血虚、血瘀等概念。

2.八纲辨证、气血津液阴阳病辨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五脏常见证型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脏腑兼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七)养生 防治  康复  

1.养生、治则、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未病先防、治未病、康复等的基本概念。

2.养生、防治、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中药学

总论部分

1.中药学的概念。

2.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括及6本主要本草学专著。

3.中药常用道地药材。

4.中药药用部位及采集。

5.中药炮制的目的及方法,并能结合典型药物说明之。

6.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包含内容。

7.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8.根据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知识解释中药的功效。

9.中药配伍的目的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10.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及十八反。

11.证候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饮食禁忌的内容。

12.古今用药剂量;中药临床常用剂量。

13.汤剂的煎煮法,特殊中药的特殊方法。

14. 服药方法。

各论部分

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掌握和熟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掌握麻黄、

桂枝、紫苏叶(附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

菊花、葛根、柴胡;熟悉:香薷、细辛、苍耳子、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藁本、辛夷、升麻、蝉蜕;

3.升麻、柴胡、葛根的鉴别用药。

4.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

和使用注意。

5.掌握和熟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地骨皮。

熟悉:天花粉、芦根、决明子、龙胆草、苦参、大青叶、青黛、山豆根、土茯苓、

熊胆、水牛角、银柴胡、胡黄连。

6.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银花与连翘的鉴别用药。

7.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8.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9.掌握药物大黄、芒硝;熟悉药物甘遂、巴豆;了解药物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牵牛子。

10.大黄芒硝的鉴别用药。

11.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掌握和熟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12.掌握药物独活、木瓜、蕲蛇、秦艽、防己、桑寄生;熟悉药物川乌(附草乌)、威灵仙、五加皮;

13.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14.掌握药物苍术、厚朴、藿香。熟悉药物砂仁、白豆蔻。了解药物佩兰、草果。

15.苍术与厚朴的鉴别用药。

16.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17.掌握药物茯苓(附茯苓皮、茯神)、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附车前草)、茵陈、金钱草、虎杖。熟悉药物猪苓、木通、滑石。了解药物萆薢、海金沙、瞿麦。

18.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和熟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19.掌握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熟悉药物花椒(附椒目)、丁香、小茴香、高良姜。

20. 附子与干姜、肉桂的鉴别用药。

2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2.掌握药物橘皮、枳实(附枳壳)、木香、香附。熟悉药物青皮、川楝子、沉

香、薤白。了解药物乌药、柿蒂、荔枝核。

23.青皮、陈皮的鉴别用药。

24.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掌握和熟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5.掌握药物山楂、神曲、麦芽。熟悉药物莱菔子、鸡内金。

26.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7.掌握药物使君子、苦楝皮、槟榔。了解药物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28.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9.掌握药物小蓟、地榆、三七、茜草、白及、艾叶。熟悉药物大蓟、槐花(附槐角)、白茅根、侧柏叶、蒲黄。了解药物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炮姜。

30.生姜、干姜、炮姜的鉴别用药。

3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2.掌握药物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马钱子、土鳖虫、水蛭、莪术。熟悉药物乳香、姜黄、鸡血藤。了解药物没药、五灵脂、自然铜、骨碎补、三棱、穿山甲。

33.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的鉴别用药。

34.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5.掌握药物半夏、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熟悉药物天南星(胆南星)、竹茹、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白果(附银杏叶)、枇杷叶。了解药物白前、旋覆花、白芥子、前胡、天竹黄、竹沥、海藻、昆布。

36.竹茹、竹沥、天竺黄的鉴别用药。

37.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性能特点。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8.掌握药物朱砂、磁石、龙骨(附龙齿)、酸枣仁。熟悉药物琥珀、柏子仁、远志。了解药物夜交藤、合欢皮(附合欢花)。

39.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40.掌握药物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熟悉药物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附僵蛹)。

41.牡蛎、龙骨;羚羊角、天麻、钩藤的鉴别用药。

42.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其禁忌证。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43.掌握药物麝香、石菖蒲。熟悉药物冰片。了解药物苏合香。

44.掌握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药物性味、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45.掌握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附鹿角胶、鹿角霜)、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熟悉药物西洋参、山药、大枣、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附脐带)、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枸杞子。了解药物太子参、扁豆(附扁豆花)、蜂蜜、肉苁蓉、沙苑子、冬虫夏草、蛤蚧、益智仁、南沙参、黄精、墨旱莲、女贞子。

46.党参、人参、黄芪;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龟甲、鳖甲的鉴别用药。

47.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掌握,熟悉和了解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48.掌握药物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莲子。熟悉药物麻黄根、浮小麦、诃子、肉豆蔻、芡实、海螵蛸。了解药物赤石脂、五倍子、覆盆子。

49.莲子、芡实鉴别用药。

三、方剂学

总论

1.方剂学的发展概况。

《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普济方》等著作的作者及基本特点。

2.八法的名称。八法的含义与适应范围;八法的运用。

3.方剂的组方原则,深刻理解君臣佐使在组方中指导作用以及方剂的配伍意义。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相关话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