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与动物生理生物化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鱼类学部分(占总分50%)
一、考察目标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系统分类的学科,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认识和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辩证统一的观念来认识鱼类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见经济鱼类及其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为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选题20分(共10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15分(共5题,每题3分);简答题25分(共5题,每题5分);论述题15分(共1题,每题15分)。
2、内容结构
鱼类形态学(35%)、鱼类分类学(30%)、鱼类生物学(3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鱼类形态学部分
掌握鱼类的定义与起源、进化;掌握鱼类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硬骨鱼类、软骨鱼类骨骼的部位、结构域功能;掌握鱼类肌肉的分类与功能;掌握鱼类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掌握鱼类感觉、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2、鱼类分类学部分
掌握鱼类分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掌握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的区别;掌握濒危、珍稀、经济鱼类的分类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及其资源现状,尤其是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等我国主体经济鱼类的相关基础知识;
3、鱼类生物学部分
掌握鱼类年龄与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其在资源调查、趋势变动与预测方面的应用与进展,掌握年轮形成的原理,研究年龄和生长的方法,外源和内源因子对鱼类生长的作用方式及其关系,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意义与使用, 深入认识分析鱼类阶段性和季节性生长特点的实践意义;掌握鱼类摄食与营养的基本规律,鱼类的食性类型及食性转换的生物学意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和摄食量变动的规律与原因,确定鱼类日粮的方法与意义;掌握鱼类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的关系,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产卵场形成和变动的原因,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大量死亡的原因;掌握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及各生态因子对鱼类的影响,掌握鱼类种内、种间及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鱼类的生活环境及鱼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四、参考书目
《鱼类学》,谢从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动物生理学部分(占总分数的25%)
一、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展和如何终结的。通过认识和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从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以及细胞和分子的研究水平来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从比较的观点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调控的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保护动物资源,促进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试卷结构
单选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
三、考试要求和内容
1、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要求:掌握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机制,由离子通道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生物电的种类、产生、特性、传导和传递机制及其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熟悉膜物质转运和跨膜信号转导作用间的相互关系,细胞的兴奋与离子通道的状态和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内容:
1.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1.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性变化与离子通道状态之间的关系;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
1.4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接头传递,电突触)
1.5 肌肉的收缩(骨胳肌的收缩原理和兴奋收缩耦联,平滑肌的收缩机制)
2、血液与循环生理
要求: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血液在维持内环稳态中的作用,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内容:
2.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2.2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2.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局部性血流调节)
3、呼吸生理
要求:掌握气体在动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气体交换过程与规律,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内容:
3.1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3.2氧气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
3.3呼吸运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4、消化与吸收
要求: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肠运动的调节和胃排空机制,消化液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主要胃肠道激素的生理功能,消化道吸收的路径及主要方式,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
内容:
4.1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
4.2化学性消化(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4.3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水的的吸收
5、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要求: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尿生成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特点,各种物质转运间的相互关系;鱼类渗透压的调节。
内容:
5.1 排泄、排泄器官和排泄途经
5.2尿的生成及其调节
5.3鱼类渗透压调节
6、神经与内分泌生理
要求:掌握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抑制的种类及结构基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感受器的一般特征。熟悉兴奋在中枢传播的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了解神经元功能特征,反射及反射弧、中枢神经元连接的方式及局部神经元回路,调质与递质的区别、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掌握体液调节的概念和激素的作用机制,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所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功能和激素的分泌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作用轴的生理意义。
内容:
6.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神经递质和受体)
6.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中枢抑制,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6.3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6.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6.5激素作用的细胞学机制
6.6下丘脑和垂体的生理功能(分泌的激素种类及生理作用,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6.7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的内分泌功能
7、鱼类生殖生理
要求:掌握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理作用,鱼类促性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分泌调节,鱼类卵黄形成、积累,卵母细胞的最终成熟、排卵机制。熟悉性腺的生精或生卵功能;精子、卵子的生理特性,性腺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物合成中的相互关系,鱼类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成熟的两种可能的机制,鱼类人工繁殖的理论根据和措施,鱼类的生殖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内容:
7.1性腺的功能(睾丸和卵巢的功能)
7.2鱼类的生殖(鱼类的促性腺激素及其分泌调节,卵的生长和最终成熟,排卵与产卵,人工诱导排卵,鱼类的生殖周期)
四、参考书目
杨秀平、肖向红。动物生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生物化学部分(占总分数的25%)
一、考查目标
基础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是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生物体主要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储藏、传递和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掌握学生应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试卷结构
单选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命基本化学分子的特征。
2. 理解和掌握蛋白质化学组成、结构层次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熟悉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原理及方法。
3. 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熟悉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了解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重点是两类核酸的分子组成,DNA双螺旋结构特点,三类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DNA的变性、复性及杂交的概念。难点是DNA的二级结构特点。
4. 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分子结构以及酶催化反应的特点,酶催化反应的特点,酶的催化机理,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熟悉B族维生素参与构成辅酶的形式和作用方式。了解酶的分类、命名及应用。
5. 掌握糖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及其相互联系与调节。熟悉各代谢途径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作用的主要过程和意义,关键酶的调控,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6.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方式。呼吸链和能量代谢,化学反应的自由能,标准自由能变化与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标准自由能变化与氧化还原电位势的关系,高能磷酸化合物。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电子传递过程、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及抑制部位。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偶联机理及解偶联作用。难点是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熟悉机体代谢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了解胞液中NADH的氧化以及能荷的概念。
7. 掌握脂肪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主要途径。熟悉类脂的合成部位及原料。了解脂类在体内的转运概况。重点是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酮体的生成与利用,脂肪转变为糖的关键途径乙醛酸循环。脂肪酸的从头合成,磷脂的合成与降解,胆固醇的合成代谢,脂类在体内转运。难点是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8.掌握蛋白质酶促降解的特点及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熟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路。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氮平衡的意义。重点是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联合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转变,α-酮酸的代谢转变,尿素循环。
9. 掌握水解核酸的有关酶的作用特点及两类核苷酸在体内的分解概况及产物特点。熟悉两类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及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形成方式。了解核苷酸合成抑制剂的结构特点。重点是核酸的降解,细菌的限制聚修饰系统。嘌呤环和嘧啶环的降解途径和产物特点。嘌呤环和嘧啶环的从头合成途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核酸酶的作用特点,两类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
10.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DNA的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机制。熟悉DNA损伤修复,RNA的转录后加工作用。了解基因工程的一般原理及操作过程。重点是DNA的复制方式,DNA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因子的作用,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DNA的损伤及修复机制。原核生物的转录合成过程及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加工作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工程的一般原理及操作过程。难点是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因子的作用特点,DNA的复制过程,DNA的损伤与修复机制,端粒的自主合成方式。
11. 掌握蛋白质合成体系,三种RNA的作用原理,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异同。熟悉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方式。了解蛋白质合成的阻断剂。重点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各种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及作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方式及转运机制;遗传密码的破译。
12. 掌握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等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熟悉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了解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及分子基础。重点是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细胞结构对代谢途径的分隔控制,酶构象和结构改变的调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的调节机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特点及分子基础。
四、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王金胜主编,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