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培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15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和讲师
专职科研
博士后
兼职、客座教授




张培震院士是河南淮滨人,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新构造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于1991年回国工作,历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其中1995-2004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起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2014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培震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地震动力学专家,主要通过构造变形研究大陆动力过程和强震活动习性。他通过对十年尺度GPS资料的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内部拉张剪切、周边挤压缩短的现今构造变形状态,提出了中国大陆刚性地块运动与非刚性连续变形相耦合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万年时间尺度的断裂活动习性研究,发现构造变形不仅集中在少数走滑断裂带上,而是以多种形式发生在多条断裂上,这是国际上较早给出的青藏高原周边低速率、分散式构造变形的实际证据,是提出青藏高原“非刚性”变形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百万年尺度新生代构造的研究,发现了晚新生代准同期、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构造事件,提出了这次事件奠定了中国西部山川水系的空间格局并对强震等自然灾害起着控制作用的新认识。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积极组织野外科学考察和室内深入研究,提出了汶川地震长复发周期与缓震间变形的孕育特征、高角度铲形逆冲的破裂模型和多单元组合的成因模式等一系列新认识。他先后发表论文135篇,其中SCI收录51篇,截至 2012年底被SCI他引2219次。他分别以第一、通讯、第三和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和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4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的Article被列为该期的“亮点”论文。他还有6篇论文入选ESI 2001-2011十年间国际地学被引最高的前3096篇论文。
???????张培震院士先后在1992、2003和2006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年入选全国“百千****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4年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先进个人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同年获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07年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2011年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等。他是国际学术刊物Tectonophysics、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编委,国内学术刊物“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地震地质”副主编。
?????? 中山大学引进张培震院士,旨在依托张培震院士的学术水平和感召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的整体水平和在国内外地学界的学术地位;组建地球科学类相关实验室,为申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做好准备,为争取教育部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打造地球动力学相关学科创新“大平台”;整合构造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现有力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杰出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科技创新的“大团队”;以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学科方向为重点,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争取国家级的“大项目”。
?????? 张培震院士的加盟对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一流学科、拓展研究范围、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也将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关话题/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