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荔园美,学院新。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教师节,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深圳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的光电子技术专业。大学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竞放,风景优美,科技楼是深圳大学校园内的一颗明珠,学院就位于这颗明珠上。
在年轻学院发展的历程上,铭刻着“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深大精神。成立之初,在学校“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本院的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把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创新型工科名院”作为学院的长远规划和奋斗目标。
结合珠三角地区主要行业发展领域和人才需求趋势,学院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IT名牌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广东省重点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无线电物理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点,以及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华南地区首个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装备精良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下设电子科技基础实验室、光电子器件实验室、光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科技创新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学院还拥有一个广东省高校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两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科研设备总值3000余万,已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五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一项。重点实验室为教师科研、学生创新提供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科技素养的特色。
学院始终秉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办院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本学科领域培养掌握相当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种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光学与光电子系统、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具有“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特色的骨干人才。
几年来,本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许多毕业生进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获全额奖学金。同时很多学生就业于光电子、微电子的生产、开发研究部门,从事各种光电元器件、电子元器件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研发;亦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到中兴通信、联想、长城、新飞通、大族激光、JDSU等知名企业工作,或自己创业并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
专业介绍:
070207光学(二级学科):
本学科属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设有激光技术与器件、集成光子学与光通信技术、瞬态信息光电技术、光子晶体光子器件、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现代光学设计等研究方向,具备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本学院的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该学科人才的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学科专业平台。
激光技术与器件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新型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频率变换技术、超快激光技术、激光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集成光子学与光通信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微光学、二元光学、光纤通信技术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瞬态信息光电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瞬态信息光电记录技术,特别是非管超高速、极高速成像技术和非像光学探针记录技术、电光偏转术和光光编码技术的研究。光子晶体光子器件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新型光子晶体结构、光子晶体的新性质、和基于光子晶体的光通信器件、光电子器件与光集成器件的研究。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光纤传感基础理论、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网络、光纤光栅在光通信中的应用、新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光子晶体光纤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现代光学设计研究方向包括成像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设计,主要开展典型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投影光学系统、红外光学系统和空间光学系统以及半导体照明等成像与非成像光学系统等方面的设计研究。
主要课程:高等激光物理、信息光学、高等光学、非线性光学、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数字图像处理、光学系统CAD、导波光学、集成光学、计算方法、光信息论、光纤通信与器件、现代激光器件与技术、二元光学技术、固体光子学等专业课程。
070208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
本学科设有太赫兹物理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传感技术与网络三个研究方向,具备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本学院的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该学科人才的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学科专业平台。
对于太赫兹物理与技术研究方向,培养具有太赫兹物理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太赫兹物理与技术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方向,培养具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现代电磁场理论与器件、微波光子学与光子晶体光路集成器件、微波与光通信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无线传感技术与网络研究方向,培养掌握无线信息传感技术与网络、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传感与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固体物理、高等电磁场理论、数值分析、非线性光学、导波场论、计算电磁学、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光电子学及其应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信息光电子学、微纳米器件物理、薄膜物理、光电子物理导论、新型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细加工原理与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设备、无线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描述语言、现代数据通信网、数字图像处理、传感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分析。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始建于1983年,与深圳大学同步发展,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法学类院系之一,曾由中国人民大学骨干教师帮助组建。1997年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著名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和李泽沛教授、董立坤教授等都曾先后担任法学院(系)领导工作。
依靠和发挥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经成为以法学为主包含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和研究,并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学科研单位。已为深圳和国家输送了五千余名法律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作为深圳特区唯一的全日制大学法学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各类研究生600余人。
学位授权、重点学科、名牌特色专业和研究基地:
1983年创办法学本科专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9月,国际私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扶持学科。
1998年6月,获得国际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12月,国际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
2003年9月,国际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扶持学科。
2006年1月,获经济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2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7年获在职法律硕士(JM)学位授予权。
2007年获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授予权。
2009年获法律硕士(法学)学位授予权。
2011年1月,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6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6月,获法学理论、民商法、诉讼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12月,获知识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7月,设立国家级“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2011年4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省部级“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深圳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职教师68人。专职教师中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讲师17人、外籍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4人。师资队伍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学缘广泛且国际化程度高。均毕业或来自数十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半数教师曾分别在世界知名大学留学、进修和交流,其中有十多位教师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
2.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有优势。平均年龄不到40岁。高级职称教师占70%,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3.同行知名度高。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十大杰出法学家1人,2位教授获得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荣誉。现有20人(次)任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的理事以上职务,12人任广东省各类法学研究会的会长或副会长。
学科建设:
截止目前,法学院的法学专业,除军事法学科外,学科建设已涵盖其他所有二级法律学科,形成了二级学科发展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局面。
(一)国际法学
1.办学时间长,获首批省级重点学科至今。从1983年深圳大学创办法律系开始,国际法学一直是重点发展学科。1996年开始国际法学被评为广东省级重点学科,是全省最早的法学重点学科之一。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师资队伍优势明显。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2人。人数、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在高校同专业中有明显优势。
3.学科研究特色突出。早在1996年就获得全国社科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冲突与协调》。近年在国际商事仲裁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好的影响。
4.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发表论文56篇,出版专著6部。在2009年广东省首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荣获唯一的法学类优秀论文。在全国“第八届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辩论赛”中获得冠军。
(二)宪法与港澳基本法
1.学术方向鲜明,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学科基地。设立了承担国家重要研究任务的全国唯一的基本法研究基地“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2.学术成果丰硕,标志性成果国内领先。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项。完成国际合作项目、横向课题近20多项。获得司法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