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

  学院由原来经济学系、信息学系、经济研究所三个系所级行政单位组成。学院现设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信息管理学系、电子商务系等5个系,正在筹建金融学系;设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研究所、国民经济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设市场经济、第三产业经济、证券、开发地区发展战略、现代公司管理、港澳台经济等6个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际金融方向、工商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政治经济学博士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图书馆学等6个硕士点。政治经济学是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省重点课程。目前学院已建成实力比较雄厚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发展了具有一定优势的部分应用经济学学科和管理学学科。

  全院现有教职员9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讲师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39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9人,千百十培养对象(校级学术带头人)7人,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全院共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2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84人,本科生773人,专科生418人,函授生997人。

  学科发展

  整个学院的学科发展主要以围绕研究生教育和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展开,其中经济理论研究已在广东省形成明显优势,有着经济学带头学科之称的政治经济学既是本学院最早的一个硕士点和省重点学科,也是目前学院的博士点,并在此基础上已经枝繁叶茂的生长成由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中的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等构成的学科群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管理学中发展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学科。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以及所获取的科研奖励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学院承担的“211工程”重点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是学校“211工程”学科建设中8个重点项目之一。同时,学院目前具有潜在优势的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情报学等,都将在2002年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劳动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优势也将继续保持下去,争取能建成博士点。努力巩固发展理论经济学积极拓展应用经济学,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建成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博士授权点。

  本科教育

  经济学专业经多年的建设,理论经济学与部分应用经济学学科优势显著,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政治经济学不仅是博士与硕士授权点、省重点学科,而且是省重点课程。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发展了国际金融与工商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形成了学士——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华南地区高等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目前正作为校的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和发展。劳动经济学不仅是硕士授权点,而且是省重点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经过10年来三次大的调整,已成为管理学与工程学大类的专业,并作为我院重点发展的专业进行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录学是省重点课程。

  研究生教育

  经济学博士点1996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1997年开始招生。分别招收市场经济、第三产业经济、经济发展与增长、劳动经济等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组长汤在新教授,导师有李永杰教授、许卓云研究员、杨永华教授,校外导师有李江帆教授、方兴起教授。目前在学博士生20人。

  政治经济学硕士点设有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资本运营、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等研究方向,导师组长许卓云研究员,导师有赵学增教授、吴超林教授、俞梅珍副教授,目前在学硕士生17人。

  西方经济学硕士点有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国际投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西方货币理论与政策等研究方向,导师组长林勇副教授,导师有董伍伦教授、凌江怀教授、李继东教授,目前在学硕士生30人。

  产业经济学硕士点有第三产业经济与服务管理、产业发展与产业融资、公共产业经济、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等研究方向,导师组长江波副教授,导师有李健英教授、许晶华副教授。目前在学硕士生18人。

  劳动经济学硕士点有劳动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管理、薪酬理论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导师组长李永杰教授,导师有张建武教授、马斌副教授、谌新民副教授、彭璧玉副教授。目前在学硕士生17人。

  国民经济学硕士点有国民经济管理、投资管理、信息情报管理等研究方向,导师组长杨永华教授,导师有黄炳坤副教授、邓顺国副教授。目前在学研究生2人。

  图书馆学硕士点导师组长乔好勤教授,导师有陈耀盛教授、朱建亮教授。

  科研成果

  整个学院的科研队伍和科研成果呈现出较强态势,特别是自“211工程”立项以来,学院形成以“211工程”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第三产业发展”建设为核心、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展开的局面,成果卓著;此外,在金融学、现代公司管理、港澳经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方面,也取得较丰硕的成果。目前主持科研项目国家级省部级49项。1996年以来,学院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共出版专著58部,在国家及省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38篇,获专业科研奖励41项,其中全国性奖励4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6项。其中特别是汤在新教授的《马克思经济手稿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资本论〉续篇探索——马克思计划写作的六册经济学著作计划》(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全国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凌江怀教授、林勇副教授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获中国银行优秀著作一等奖;乔好勤教授的《中国目录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获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二等奖;李永杰教授的《香港工业路向与发展策略》(《经济学动态》)获广东社科成果二等奖;黄少军博士参与完成的《广州市第三产业研究》(广州出版社出版)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罗健雄教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划》获广东省高教厅社科成果工具书一等奖。

  学院发展目标

  学院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院党委和行政的带领下,团结全院教职工,努力探索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学院统筹教学发展与专业建设,统筹配置教学资源,以系为统筹若干学科和专业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机构,形成具有高度灵活和适应性的培养机制,培养符合现代化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和本科生。通过学科的优势互补和交叉渗透,在现有5个本科专业基础上,争取在2005年前增设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物业管理、金融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5个本科专业。争取在2005年建成1门省优秀重点课程和1门省重点课程,保持和提高我院在华南地区理论经济学学科以及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学科的优势地位。

  在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以院属研究所及研究中心为科研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学院统筹科研方向和科研资源,组织协调跨系所重大课题或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使各学科优势互补互为支撑,推进学科与科研的发展。争取在2005年前增加1-2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若干优势学科建设成为国内或华南地区一流学科。

  在成人教育方面,坚持以社会效益优先,发展适应性与实用性强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在学生工作方面,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向,努力探索以培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学生管理模式,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工作载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推进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