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 /2012-10-30

 

 
 
华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6月修订
 
 
华南农业大学 行政管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 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2. 公共政策与区域公共治理
3. 电子治理与政府应急管理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2.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以及培养环节要求,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及研究为主。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及第一作者署名(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在SSCI、A&HCI、SCI、EI、CSSCI、CSCD收录刊物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须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26学分(含学术交流、实践活动、读书报告所计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由多个导师授课的同一门课程原则上每位导师在该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0学时;每门课程设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协调人各一人,课程协调人由课程负责人指定。
    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补修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在我校修过,可以按规定申请免修。补修课不计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36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                               (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2.专业必修课                              
①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② 政治学与宪法学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③ 公共经济学原理                           (2学分,36学时)
④ 公共管理学学科前沿理论专题               (2学分,36学时)
    (二)选修课
① 文献综述与专题讨论                       (2学分,36学时)
② 区域公共政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2学分,36学时)
③ 中外公共伦理学专题研究                       (1.5学分,27学时)
④ 公共政策专题研究                              (1.5学分,27学时)
⑤ 政府绩效评估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5学分,27学时)
⑥ 廉政风险测评与廉政制度建设研究            (1.5学分,27学时)
⑦ 行政领导学与领导艺术的实践应用            (1.5学分,27学时)
⑧ 人力资源开发与机关部处管理                (1.5学分,27学时)
⑨ 专业英语                                  (1学分,18学时)
五、培养环节
1.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①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次以上;② 在学院或本专业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次;③ 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上述活动登记表、读书报告、学术报告文稿(文献综述)和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员备案。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
2.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展论文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至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硕士论文开题须在以导师为主的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在所在专业指导教师小组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3.科研成果
    参与科研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学院和导师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以论文公开发表作为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
4.学位论文答辩
①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导师指导下,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题目,撰写提纲,并在指导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后予以实施。
② 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撰写的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新见解、新内容。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精练,字数一般要求在2.5-5万字。
③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
    完成上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授予硕士学位;最终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培养环节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华南农业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研究能力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2.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以及培养环节要求,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及研究为主。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及第一作者署名(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在SSCI、A&HCI、SCI、EI、CSSCI、CSCD收录刊物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须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26学分(含学术交流、实践活动、读书报告所计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由多个导师授课的同一门课程原则上每位导师在该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0学时;每门课程设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协调人各一人,课程协调人由课程负责人指定。
    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补修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在我校修过,可以按规定申请免修。补修课不计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36学时)
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                             (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2.专业必修课
①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② 教育政策学                             (2学分,36学时)
③ 教育管理学                            (2学分,36学时)
④ 高等教育改革专题                       (2学分,36学时)
(二)选修课
① 教育领导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② 文献综述与专题讨论                     (2学分,36学时)
③ 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专题                 (2 学分,36学时)
④ 公共经济学原理                         (2学分,36学时)
⑤ 公共政策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⑥ 组织行为学                             (2学分,36学时)
⑦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⑧ 教育艺术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⑨ 管理学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⑩ 专业英语                               (1学分,18学时)
五、培养环节
1.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①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次以上;② 在学院或本专业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次;③ 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上述活动登记表、读书报告、学术报告文稿(文献综述)和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员备案。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
2.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展论文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至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硕士论文开题须在以导师为主的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在所在专业指导教师小组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3.科研成果
参与科研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学院和导师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以论文公开发表作为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
4.学位论文答辩
    ①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导师指导下,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题目,撰写提纲,并在指导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后予以实施。
    ② 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撰写的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新见解、新内容。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精练,字数一般要求在2.5-5万字。
    ③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
    完成上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授予硕士学位;最终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培养环节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华南农业大学  社会保障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现代社会学、管理学理论基础,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社会公共政策分析、城乡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或教学的独立研究和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研究方向
1. 劳动就业与劳资关系
2.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2.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以及培养环节要求,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及研究为主。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及第一作者署名(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在SSCI、A&HCI、SCI、EI、CSSCI、CSCD收录刊物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须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26学分(含学术交流、实践活动、读书报告所计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由多个导师授课的同一门课程原则上每位导师在该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0学时;每门课程设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协调人各一人,课程协调人由课程负责人指定。
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补修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在我校修过,可以按规定申请免修。补修课不计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36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                            (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2.专业必修课
①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② 社会研究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③ 公共管理学学科前沿理论专题             (2学分,36学时)
(二)选修课
①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② 社会政策学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③ 劳资关系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④ 文献综述与专题讨论                     (2学分,36学时)
⑤ 社会管理创新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⑥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保障研究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⑧ 公共政策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⑨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专题研究             (1.5学分,27学时)
⑩ 专业英语                               (1学分,18学时)
五、培养环节
1.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①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次以上;② 在学院或本专业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次;③ 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上述活动登记表、读书报告、学术报告文稿(文献综述)和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员备案。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
2.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展论文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至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硕士论文开题须在以导师为主的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在所在专业指导教师小组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3.科研成果
参与科研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学院和导师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以论文公开发表作为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
4.学位论文答辩
①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②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导师指导下,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题目,撰写提纲,并在指导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后予以实施。
③ 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撰写的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新见解、新内容。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精练,字数一般要求在2.5-5万字。
六、毕业与学位
    完成上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授予硕士学位;最终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培养环节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华南农业大学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
2. 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
3. 公共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2.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以及培养环节要求,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及研究为主。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及第一作者署名(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在SSCI、A&HCI、SCI、EI、CSSCI、CSCD收录刊物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须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26学分(含学术交流、实践活动、读书报告所计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由多个导师授课的同一门课程原则上每位导师在该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0学时;每门课程设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协调人各一人,课程协调人由课程负责人指定。
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补修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在我校修过,可以按规定申请免修。补修课不计学分。
(一)必修课
1. 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36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                                   (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2. 专业必修课
① 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② 社会研究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③ 社会政策学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④ 公共管理学学科前沿理论专题                   (2学分,36学时)
(二)选修课
① 地方政府管理与区域政策研究                   (2学分,36学时)
② 城市管理与公民社会建设                       (2学分,36学时)
③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2学分,36学时)
④ 劳资关系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⑤ 文献综述与专题讨论                           (2学分,36学时)
⑥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⑦ 公共组织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⑧ 公共政策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⑨ 社会管理创新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⑩ 专业英语                                     (1学分,18学时)
五、培养环节
1.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①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次以上;② 在学院或本专业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次;③ 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上述活动登记表、读书报告、学术报告文稿(文献综述)和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员备案。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
2.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展论文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至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硕士论文开题须在以导师为主的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在所在专业指导教师小组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3.科研成果
参与科研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学院和导师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以论文公开发表作为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
4.学位论文答辩
①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导师指导下,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题目,撰写提纲,并在指导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后予以实施。
② 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撰写的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新见解、新内容。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精练,字数一般要求在2.5-5万字。
③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
    完成上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授予硕士学位;最终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培养环节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华南农业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将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 土地制度与土地管理政策
2. 土地整治与土地规划
3. 城市发展与房地产管理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2.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以及培养环节要求,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及研究为主。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及第一作者署名(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在SSCI、A&HCI、SCI、EI、CSSCI、CSCD收录刊物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26学分(含学术交流、实践活动、读书报告所计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由多个导师授课的同一门课程原则上每位导师在该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5学时;每门课程设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协调人各一人,课程协调人由课程负责人指定。
    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补修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在我校修过,可以按规定申请免修。补修课不计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40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                                   (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2.专业必修课
①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学分,36学时)
② 土地整治与土地规划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③ 不动产经济专题                               (2学分,36学时)
④ 土地资源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理论前沿             (2学分,36学时)
(二)选修课
① 现代经济学                                   (2学分,36学时)
② 文献综述与专题讨论                           (2学分,36学时)
③ “3S”技术理论与应用                         (2学分,36学时)
④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2学分,36学时)
⑤ 中级经济计量学                               (1.5学分,27学时)
⑥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学分,27学时)
⑦ 公共政策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⑧ 现代地籍理论与方法                           (1.5学分,27学时)
⑨ 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专题                     (1.5学分,27学时)
⑩ 专业英语                                     (1学分,18学时)
五、培养环节
1. 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①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次以上;② 在学院或本专业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次;③ 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上述活动登记表、读书报告、学术报告文稿(文献综述)和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员备案。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
2. 论文开题
    在第三学期开展论文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至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硕士论文开题须在以导师为主的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在所在专业指导教师小组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3. 科研要求
参与科研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学院和导师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以论文公开发表作为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
4. 学位论文答辩
    ①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导师指导下,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题目,撰写提纲,并在指导小组通过开题报告后予以实施。
    ② 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撰写的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新见解、新内容。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精练,字数一般要求在2.5-5万字。
    ③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论文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达到学科规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方可授予硕士学位;最终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研究生培养环节有关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相关话题/公共管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