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名称
|
材料工程
|
领域代码
|
430105
|
学院名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填表日期
|
2009年7月10日
|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工作小组签名:
组长:
成员:
一、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领域培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业务上应在材料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科学研究或工程管理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高分子材料工程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3、金属材料工程
4、生物医学材料工程
5、电子材料工程
6、光电材料与器件
三、培养年限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 企业实践 + 学位论文”。课程学习一般应在1年内完成,企业实践一般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1年。
2.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本学院的导师一般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和论文工作,可由第一导师牵头成立联合指导小组。
五、学分要求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毕业研究生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课程包含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6学分,含实践环节6学分)及选修课程(10学分)等,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基础理论类课程(含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类课程。
六、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主讲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必
修
课
程
|
必 修 课
公 共
|
|
第一外语(基础英语)
|
3
|
108
|
1
|
仓兰菊
|
笔试
|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36
|
1
|
|
|
|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
|
54
|
2
|
谭斌昭
|
笔试
|
|
||
课 程
基础理论类
|
|
第一外语(专业英语)
|
2
|
32
|
2
|
|
|
|
|
|
数值分析(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
|
2
|
54
|
2
|
雷秀仁
|
笔试
|
最少任选一门
|
||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
2
|
54
|
2
|
林健良
|
笔试
|
|||
|
最优化计算
|
2
|
54
|
2
|
蒋金山
|
笔试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
3
|
48
|
1
|
邱万奇
黄承亚等
|
笔试
|
最少任选两门
|
||
|
材料结构与组织表征
|
3
|
48
|
1
|
刘江文
|
笔试
|
|||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3
|
48
|
1
|
李光吉
饶平根
|
笔试
|
|||
|
材料近代测试与表征
|
3
|
48
|
1
|
童真
叶建东等
|
笔试
|
|||
实践教学环节
|
|
材料工程实践
|
6
|
|
|
企业指导教师
|
实践报告
|
|
|
选
修
课程
|
1.
|
|
管理能力提升
|
2
|
32
|
|
|
|
必选
|
2.
|
|
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
|
2
|
54
|
2
|
梁满发
|
笔试
|
|
|
3.
|
|
偏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分析
|
2
|
54
|
2
|
姚仰新
|
笔试
|
|
|
4.
|
|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工程中的应用
|
2
|
32
|
2
|
丁剑平
|
笔试
|
|
|
5.
|
|
金属材料保护涂层
|
2
|
32
|
2
|
许乔瑜
|
笔试
|
|
|
6.
|
|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2
|
32
|
3
|
高岩
|
笔试
|
|
|
7.
|
|
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导论
|
2
|
32
|
2
|
曹镛
|
笔试
|
|
|
8.
|
|
发光材料及物理基础
|
2
|
32
|
2
|
彭俊彪
|
笔试
|
|
|
9.
|
|
位错理论与金属强度
|
2
|
32
|
2
|
车晓舟
|
笔试
|
|
|
10.
|
|
高分子成型加工基础
|
2
|
32
|
2
|
何慧
|
笔试
|
|
|
11.
|
|
塑料增韧与橡胶补强
|
2
|
32
|
2
|
王炼石
张安强
|
笔试
|
|
|
12.
|
|
橡胶在工程中的应用
|
2
|
32
|
2
|
丁剑平
|
笔试
|
|
|
13.
|
|
高分子复合材料
|
2
|
32
|
2
|
张安强
|
笔试
|
|
|
14.
|
|
纤维材料表面性质与改性
|
2
|
32
|
2
|
刘维锦
|
笔试
|
|
|
15.
|
|
高技术纤维
|
2
|
32
|
2
|
严玉蓉
|
笔试
|
|
|
16.
|
|
天然高分子材料
|
2
|
32
|
2
|
刘海敏
|
笔试
|
|
|
17.
|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2
|
32
|
2
|
吴水珠
|
笔试
|
|
|
18.
|
|
高分子材料改性
|
2
|
32
|
2
|
贾德民
|
笔试
|
|
|
19.
|
|
超分子化学与自组装材料
|
2
|
32
|
2
|
卢珣
|
笔试
|
|
|
20.
|
|
弹性体理论与应用
|
2
|
32
|
2
|
陈朝晖
|
笔试
|
|
|
21.
|
|
高分子合成与改性实验技术
|
2
|
32
|
2
|
何慧
朱立新
郭宝春
|
实验报告
|
|
|
22.
|
|
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
|
2
|
32
|
2
|
朱立新
刘芳
|
笔试
|
|
|
23.
|
|
晶体界面的结构与性能
|
2
|
32
|
1
|
罗承萍
|
笔试
|
|
|
24.
|
|
材料动力学
|
2
|
32
|
1
|
李文芳
|
笔试
|
|
|
25.
|
|
现代金属表面强化技术
|
2
|
32
|
3
|
彭继华
|
笔试
|
|
|
26.
|
|
材料热力学
|
2
|
32
|
2
|
杜军
|
笔试
|
|
|
27.
|
|
功能材料
|
2
|
32
|
3
|
朱敏
|
课程论文
|
|
|
28.
|
|
磁性物理导论
|
3
|
48
|
2
|
曾德长
|
笔试
|
|
|
29.
|
|
材料的物性及其测试技术
|
3
|
48
|
1
|
钟喜春
|
笔试
|
|
|
30.
|
|
高等金属学
|
3
|
48
|
1
|
曾美琴
|
笔试
|
|
|
31.
|
|
材料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
2
|
32
|
2
|
罗承萍
|
实验报告
|
|
|
32.
|
|
固态相变(II)
|
2
|
32
|
2
|
李文芳
|
笔试
|
|
|
33.
|
|
专业日语基础
|
2
|
32
|
2
|
税安泽
|
笔试
|
|
|
34.
|
|
材料研究中的晶体学及衍射分析
|
3
|
48
|
2
|
朱敏
王辉
|
笔试
|
|
|
35.
|
|
腐蚀电化学导论
|
2
|
32
|
2
|
卢锦堂
车淳山
|
笔试
|
|
|
36.
|
|
磁性材料原理、工艺与应用
|
2
|
32
|
2
|
刘仲武
|
笔试
|
|
|
37.
|
|
物理冶金学原理
|
3
|
48
|
2
|
卢锦堂
孔纲
|
笔试
|
|
|
38.
|
|
材料的腐蚀控制过程
|
2
|
32
|
2
|
孔纲
|
笔试
|
|
|
39.
|
|
薄膜科学与技术
|
2
|
32
|
2
|
邱万奇
|
笔试
|
|
|
40.
|
|
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
|
4
|
64
|
2
|
刘江文
|
笔试
|
|
|
41.
|
|
绿色化学与材料
|
2
|
32
|
2
|
李光吉
|
笔试
|
|
|
42.
|
|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
|
2
|
32
|
2
|
刘平
|
笔试
|
|
|
43.
|
|
软物质科学导论
|
2
|
32
|
1
|
黄皓浩
|
笔试
|
|
|
44.
|
|
高分子的分子设计
|
2
|
32
|
2
|
刘述梅
|
笔试
|
|
|
45.
|
|
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
|
2
|
32
|
2
|
童真
曾钫 |
笔试
|
|
|
|
46.
|
|
材料科学中工程设计新技术
|
2
|
32
|
2
|
曾令可
|
笔试
|
|
47.
|
|
粉体工程
|
3
|
48
|
2
|
王燕民
|
笔试
|
|
|
48.
|
|
粉体表面物理化学
|
2
|
32
|
1
|
殷素红
|
笔试
|
|
|
49.
|
|
水泥水化与混凝土化学
|
2
|
32
|
2
|
文梓芸
|
笔试
|
|
|
50.
|
|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及新技术
|
3
|
48
|
2
|
樊粤明
吴笑梅 |
笔试
|
|
|
51.
|
|
非晶态无机材料
|
2
|
32
|
2
|
张勤远
|
笔试
|
|
|
52.
|
|
医用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学
|
2
|
32
|
2
|
陈晓峰
王迎军 |
笔试
|
|
|
53.
|
|
敏感技术与传感器智能化
|
2
|
32
|
2
|
庄志强
|
笔试
|
|
|
54.
|
|
聚合物合金
|
2
|
32
|
2
|
游长江
|
笔试
|
|
|
55.
|
|
低聚物及其应用
|
2
|
32
|
2
|
马文石
|
笔试
|
|
|
56.
|
|
无机材料表面工程
|
3
|
48
|
2
|
谢平波
吴建青 |
笔试
|
|
|
57.
|
|
无机材料热工过程及控制进展
|
2
|
32
|
2
|
程小苏
|
笔试
|
|
|
58.
|
|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
2
|
32
|
2
|
王燕民
|
笔试
|
|
|
59.
|
|
聚合物反应工艺及基础
|
2
|
32
|
2
|
修玉英
|
笔试
|
|
|
|
60.
|
|
TiO2光催化基础与应用
|
2
|
32
|
2
|
刘安华
|
笔试
|
|
61.
|
|
复合材料
|
2
|
32
|
2
|
周曦亚
|
笔试
|
|
|
62.
|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2
|
32
|
2
|
张勤远
|
笔试
|
|
|
63.
|
|
光纤技术及应用
|
2
|
32
|
2
|
杨中民
|
笔试
|
|
|
64.
|
|
混凝土试验研究方法
|
2
|
32
|
2
|
余其俊
韦江雄 |
笔试
|
|
|
65.
|
|
科技经营学
|
2
|
32
|
2
|
苏志锋
|
笔试
|
|
|
66.
|
|
生物医用材料的评价与监督管理
|
2
|
32
|
2
|
吴刚
|
笔试
|
|
|
67.
|
|
新型聚合反应及改性技术
|
2
|
32
|
2
|
彭晓宏
|
笔试
|
|
|
68.
|
|
高迁移率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
2
|
32
|
2
|
陈军武
|
笔试
|
|
|
69.
|
|
光电功能配合物
|
2
|
32
|
1
|
朱旭辉
|
笔试
|
|
|
70.
|
|
新型光通信器件及应用
|
2
|
32
|
2
|
徐善辉
|
笔试
|
|
|
71.
|
|
陶瓷材料的高性能化与功能化
|
2
|
32
|
2
|
饶平根
吴建青 |
笔试
|
|
|
72.
|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导论
|
2
|
32
|
2
|
任力
王朝阳 |
笔试
|
|
|
73.
|
|
科技英文写作
|
2
|
32
|
2
|
王燕民
|
笔试
|
|
七、实践环节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企业或研究、设计院所实践,了解社会工程实际需要,培养必要的工程实际技能,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为了保证实践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企业或研究、设计院所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或研究、设计院所的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材料工程的专业技能训练及专业实践报告(6学分)。
八、学位论文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完成,由学生和导师确定,但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工程管理类型。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且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应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2名教授、副教授、高工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进行(2名评阅人中应有来自企业或工程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名以上(含5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中非导师成员人数应至少为3人。
九、学位授予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通过,获得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其本专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