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习题/习题答案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

暨南大学 /2011-11-26

2.流行过程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3.潜伏期  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

4.人群易感性  指人群作为一个总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5.疫源地  指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

6.同源爆发  发病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7.人畜共患病  人类罹患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人畜共患病,又称动物性传染病。

8.垂直传播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9.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0.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并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11.冰山现象  指当人们感染了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后,临床上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的尖顶部分,数量很少,而感染后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很难被观察到,这就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被人们窥见。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冰山现象”。

选择题

1C  2A  3D  4E  5C  6B  7A  8C  9E  10D  11D  12C   13B  14C  15E

简答题

1.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的区别有哪些?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过程不一定都导致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必然有传染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

(1)潜伏期的长短能够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较短的传染病流行常呈爆发型,表现为来势猛、平息快,如流行性感冒等;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的流行持续时间较久。

(2)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此可追踪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

(3)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一般期限为常见的潜伏期增加l~2天,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留验或检疫时间,需按最长潜伏期来确定。

(4)根据潜伏期可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如麻疹的易感接触者,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有效。

(5)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以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后发病数下降,则认为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

3.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共同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②各种特征的人群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

③若水源经常被污染,则流行多表现为慢性过程,若系一次性大量污染,常可导致某种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

④当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该病的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⑤患者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较轻。

4.传染病爆发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同源爆发:感染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2)连续传播性流行:是指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易感者体内传至另一个易感者体内,并不断形成新的感染者的过程。

(3)混合型流行:是同源爆发与连续性流行的结合型,其特点为开始表现为一个同源爆发,而后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而继续流行。

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都不可能发生。同样,三个环节若孤立存在,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并存,相互联系,才能导致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论述题

1.本次流行的传播途径为经饮水传播。(注意与疫水传播的区别)

2.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及垂直传播。本次流行不可能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因为本次甲肝流行的特点不符合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故认为本次甲肝的流行不可能是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的。

3.因为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而甲肝的潜伏期常见为15~50天,平均为30天。本次甲肝流行的时间变化规律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当这一地区水源污染的因素消除后,经过一个该病的平均潜伏期,病例数便开始减少。


 

相关话题/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