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习题/习题答案 第五章 队列研究(2)

暨南大学 /2011-11-26

发病密度= 100000/10万

7.相对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
8.即归因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的值)。

AR=
9.标化死亡比  它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

SMR= =
10.失访偏倚  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等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失访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情况的差异。

11.观察的终止时间: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

选择题

1C  2B  3C  4B  5D  6C  7E  8B  9E  10D  11B

简答题

1.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

3.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等。

4.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

5.优点:可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可证实病因联系;结果稳定;可了解基线率;不存在回忆偏倚。缺点:耗资大、实施难度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难以避免。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失访偏倚的控制问题。对于队列研究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论述题

1.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自己的看法,且又知道研究对象糖的既往摄入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式,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对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2.本题主要考查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各种指标的计算。RR=Ie/Io=0.96‰/0.07‰=13.7,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13.7倍;AR=Ie-Io=0.96‰-0.07‰=0.8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AR%=(Ie-Io)/Ie×l00%=92.7%,表明吸烟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92.7%;PAR=It-I0=0.56‰-0.07‰=0.4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PAR%=(It-Io)/It×100%=87.5%,表明全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87.5%。

 

 

相关话题/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