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古代史博士、硕士;历史文献学硕士培养方案(境外生)

暨南大学 /2011-07-25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生)
一、学科简介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学科体系的最核心的学术单元,也构成“国史”之主干与“国学”之主流。它对于了解与研究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确定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具有其他专业与知识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基本建立以来,数以百计的学术大家在此专业内发散出夺目的光芒,建立起国际性的学术声誉。
暨南大学的中国古代史学科,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坎坷,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自1998年获得第七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后,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均驶入快车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使唐宋之后的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为一个整体,更有利于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总体发展。目前,博士生设立了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宋元明清文化史与明清海上交通及港澳台史五个研究方向,学术领域广泛,学术特点明晰,学术品位高醇。尤其在唐宋政治史、宋代思想史、元代史、明清社会经济史与港澳史诸领地有一定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国内外知名度。新世纪以来,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和学校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0余种,在《哲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政治学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名刊与国际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以十计。师资队伍的建设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正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共有14人,其中教授6人,拥有国内(含香港地区)名校博士学位者13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已经脱颖而出,进占学术前沿,成为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
 
二、培养目标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通过培养,要求博士研究生达到下列要求:
1、遵纪守法,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情操,注意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居住地经济作出贡献。
2、在历史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诚挚的合作精神。
   4、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5年;兼读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研究方向
1、隋唐史   
2、宋元史   
3、明清史   
4、宋元明清文化史 
5、明清海上交通及港澳台史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研究方向
开课学期
105590DA0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72
课程论文
社科部
各方向
 
105590DA03
第一外语(英语)
  144
闭卷
外语中心
各方向
 
 060106DB01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60
课程论文
古籍所
张其凡
各方向
1
 060106DB02
 
中西文化交流史
60
课程论文
历史系
张廷茂
各方向
2
060106DB03
 
宋元明清文化研究
60
课程论文
古籍所
范立舟
各方向
1
 060106DB04
 
宋元明清经济研究
60
课程论文
历史系
刘正刚
各方向
2
专业选修课
105590DC02
日语(第二外语)
72
闭卷
外语中心
各方向
 
105590DC03
德语(第二外语)
72
闭卷
郭明雄
各方向
 
060106DC01
唐宋政治研究
40
课程论文
古籍所
张其凡
各方向
1
060106DC02
唐宋社会研究
40
课程论文
历史系
勾利军
各方向
1
060106DC03
辽金夏元史研究
40
课程论文
古籍所
屈文军
各方向
1
060106DC04
宋明理学研究
40
课程论文
古籍所
范立舟
各方向
2
060106DC05
明清制度史研究
40
课程论文
历史系
刘正刚
各方向
2
060106DC06
港澳史研究
40
课程论文
历史系
张廷茂
各方向
2

 
六、培养方式
    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因此,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导师指导、课堂讲授、学术讲座、学术研讨、自学、社会实践、科研等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为加强培养工作,保证博士研究生质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进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
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围绕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展开学习、科研及撰写学位论文。同时,系、研究所、教研室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博士研究生能适当参加社会实践及有关学术会议,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动态及国内外学术进展情况,扩大知识面,培养其对新问题、新事物的反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自入学后3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出个个人的培养计划,每个学期初,还需制订学期计划,提交导师审定,并每2周向导师汇报学习、科研情况。
博士研究生需积极参加系的教学、科研活动。
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该发表学术文章。
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硕士课程。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围绕考核博士研究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进行。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时需参加博士研究生综合测评。综合测评及格者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综合测评不及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对存在有严重违纪或道德败坏等问题或不具备科研潜质的博士研究生以中期淘汰即退学处理。
八、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入学半年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及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既要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要考虑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行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文开题时间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
博士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字数一般在10~15万字左右。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进行。
 
九、必读书目
1、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
2、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4、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4年。
5、李林甫:《大唐六典》,三秦出版社,1990年。
6、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7、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79-1995年。
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年。
10、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1、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
12、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
13、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
14、脱脱:《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
15、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16、元朝官修:《元典章》,中国书店,1990年。
17、元朝官修:《通制条格》,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18、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19、明朝官修:《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年。
20、清朝官修:《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1987年。
21、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外交通史料丛刊、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等,中华书局。
22、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3、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24、梁方仲:《明代赋役制度》,中华书局,2008年。
25、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历史学  HISTORY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

专业中文名称
专业英文名称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Historical Data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中西文化交流史
Histor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宋元明清文化研究
Song-Yuan-Ming-Qing Cultural Studies
宋元明清经济研究
Song-Yuan-Ming-Qing Economic Studies
日语(第二外语)
Japanese                                                                                
德语(第二外语)
German
唐宋政治研究
Tang-Song Political Studies
唐宋社会研究
Tang-Song Social Studies
宋明理学研究
Song-Ming Neo-Confucianism Studies
辽金夏元史研究
Liao-Jin-Xia-Yuan History Studies
明清制度史研究
Ming-Qing Institutional History Studies
港澳史研究
Hong Kong and Macao History Studies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生)
一、学科简介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学科体系的最核心的学术单元,也构成“国史”之主干与“国学”之主流。它对于了解与研究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确定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具有其他专业与知识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基本建立以来,数以百计的学术大家在此专业内发散出夺目的光芒,建立起国际性的学术声誉。
暨南大学的中国古代史学科,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坎坷,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自1998年获得第七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后,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均驶入快车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使唐宋之后的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为一个整体,更有利于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总体发展。目前,硕士生设立了唐宋史、        明清史、宋元明清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明清海上交通及港澳台史五个研究方向,学术领域广泛,学术特点明晰,学术品位高醇。尤其在唐宋政治史、宋代思想史、元代史、明清社会经济史与港澳史诸领地有一定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国内外知名度。新世纪以来,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和学校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0余种,在《哲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政治学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名刊与国际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以十计。师资队伍的建设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正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共有14人,其中教授6人,拥有国内(含香港地区)名校博士学位者13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已经脱颖而出,进占学术前沿,成为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
二、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中华文化,品德良好,能为居住地区的社会发展、稳定、繁荣做出贡献。
2、掌握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历史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能力,适合在高校、文博、党政及企事业单位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专业原著。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申请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研究方向
1、隋唐史          
2、宋辽金夏元史    
3、明清史          
4、宋元明清文化史  
5、明清海上交通及港澳台史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研究方向
开课学期
公共学位课
105590MA01
基础英语
180
4
闭卷
外语中心
各方向
 
105590MA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闭卷
社科部
各方向
 
105590MA03
哲学
54
2
闭卷
社科部
各方向
 
060106MA05
专业英语
40
1
 
各专业点
各方向
 
专业学位课
 
060106MB01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60
3
论文
历史系
勾利军
各方向
1
060106MB02
史学理论与方法
60
3
论文
古籍所
范立舟
各方向
1
060106MB03
中国思想文化史
60
3
论文
古籍所
赵灿鹏
各方向
2
060106MB04
中国社会经济史
60
3
论文
历史系
刘正刚
各方向
1
专业选修课
060106MC01
中国宗教史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才俊
各方向
1
060106MC02
中西交通史
40
2
论文
古籍所
王颋
各方向
1
060106MC03
史源学实习
40
2
论文
古籍所
张其凡
各方向
1
060106MC04
唐宋史研究
40
2
论文
历史系
勾利军
各方向
1
060106MC05
辽金夏史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广恩
各方向
1
060106MC06
蒙元史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屈文军
各方向
2
060106MC07
明清史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文源
各方向
2
060106MC08
明清社会史
40
2
论文
历史系
徐林
各方向
2
060106MC09
区域经济与文化
40
2
论文
历史系
周正庆
各方向
2
060106MC10
港澳史专题
40
2
论文
历史系
张廷茂
各方向
2
060106MC11
岭南史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赵利峰
各方向
2
060106MC12
中国基督教专题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吴青
各方向
2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采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硕士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七、开题报告
本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修满32学分以上,在第3学期,最迟为第4学期初,向教研室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学位课程经考试合格并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方可获得学分;其他课程按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含75分),方可递交开题报告。
八、科研与校外调研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教研室或导师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学习科研方法,为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撰写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调研、收集资料,但不计算学分,所需时间应计入科研工作时间内。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在第3学期,最迟为第4学期初,向教研室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展文献查阅与研究状况的检视,制定写作计划,确定论文框架,并最终完成论文的研究内容。
十、必读书目
1、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
2、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4、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4年。
5、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79-1995年。
7、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
8、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
9、脱脱:《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
10、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11、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12、明朝官修:《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年。
13、清朝官修:《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1987年。
14、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外交通史料丛刊、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等,中华书局。
15、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6、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17、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8、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04年。
19、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中华书局,1986年。
20、梁方仲:《明代赋役制度》,中华书局,2008年。
21、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
22、何炳棣著、葛剑雄译:《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368-1958》,三联书店,2000年。
23、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4、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5、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专业中文名称
专业英文名称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Historical Data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史学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istory
中国思想文化史
Chines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中国社会经济史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中国宗教史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明清社会史
Ming-Qing Social History
区域经济与文化
Reg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e
中西交通史
Histor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史源学实习
Exercises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Studies
唐宋史研究
Tang-Song History Studies
辽金夏史研究
Liao-Jin-Xia History Studies
蒙元史研究
Mongol-Yuan History Studies
明清史研究
Ming-Qing History Studies
港澳史专题
Special Subjects on Hong Kong and Macao History
岭南史研究
Guangdong and Guangxi History Studies
中国基督教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s on Chinese Christianity Studies
学科前沿讲座
Subject Forefront Lectures (1 credits)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生)
一、学科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间相成弗替,根柢蟠深,枝繁叶茂,吐纳之宏,为世界文明史所仅见。而历史文献则是文明所积,家国之光,对传统文化、历史文献的尊重、研究与利用,是培养民族自信心、爱国意识的立国根源,“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加以揭示、整理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拥有最为古老的研究传统、理论和方法,在历史学领域,这一学科属于基础学科,重点在为历史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文献资料。
暨南大学的历史文献学学科具有久远而持续的传统,历史文献学学科所依托的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即古籍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5月,是当时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前身)“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18个重点研究所之一,由著名文献学家、历史学家陈乐素先生创建。硕士生设立了宋元历史文献、明清历史文献与港澳台及海外历史文献三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形成以宋元明清历史文献与文化为研究重点,海外汉学、港澳台及海外历史文献为研究特色的学术新格局,并与港澳及海外科研教学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合作关系。现有导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导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4人,教授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3人。
二、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中华文化,品德良好,能为居住地区的社会发展、稳定、繁荣做出贡献。
2、掌握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历史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能力,适合在高校、文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专业原著。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最低不少于2年,也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年,最短不少于3年,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但不行超过7年。
四、研究方向
1、宋元历史文献
2、明清历史文献
3、港澳台及海外历史文献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研究方向
开课学期
公共学位课
105590MA01
基础英语
180
4
闭卷
外语中心
 
 
105590MA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闭卷
社科部
 
 
105590MA03
哲学
54
2
闭卷
社科部
 
 
060106MA05
专业英语
40
1
 
各专业点
 
 
专业学位课
060104MB01
中国历史文献学
60
3
论文
古籍所
叶农
各方向
1
060104MB02
中国史籍校读法
60
3
论文
古籍所
赵利峰
各方向
1
060104MB03
港澳台及海外历史文献学
60
3
论文
古籍所
吴青
各方向
1
060104MB04
中国古代史专题
60
3
论文
历史系
刘正刚
各方向
1
专业选修课
060104MC01
宋元学术史
40
2
论文
古籍所
赵灿鹏
各方向
1
060104MC02
明清学术史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文源
各方向
2
060104MC03
中国文化史
40
2
论文
古籍所
赵利峰
各方向
1
060104MC04
海外汉学
40
2
论文
古籍所
叶农
各方向
2
060104MC05
史学名著导读
40
2
论文
古籍所
张其凡
各方向
1
060104MC06
中国目录学史
40
2
论文
古籍所
屈文军
各方向
1
060104MC07
金石文献研究
40
2
论文
历史系
勾利军
各方向
2
060104MC08
中国历史研究法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文源
各方向
2
060104MC09
中国社会史文献研究
40
2
论文
历史系
周正庆
各方向
2
060104MC10
宋元明清方志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广恩
各方向
2
060104MC11
明清文献检索
40
2
论文
古籍所
陈才俊
各方向
2
060104MC12
基督宗教文献研究
40
2
论文
古籍所
吴青
各方向
2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研究生的学习采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硕士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七、开题报告
本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修满32学分以上,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对课程成绩的具体要求是,学位课程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还必须按规定补修4~6门本科课程,方能开题。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最迟不得超过第4学期。
八、科研与校外调研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教研室或导师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学习科研方法,为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撰写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调研、收集资料,但不计算学分,所需时间应计入科研工作时间内。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在第3学期,最迟为第4学期初,向教研室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展文献查阅与研究状况的检视,制定写作计划,确定论文框架,并最终完成论文的研究内容。
十、必读书目
1、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
2、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1985年。
3、余嘉锡:《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
4、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陈垣:《陈垣史源学杂文》,人民出版社,1980年。
8、陈垣:《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中华书局,2004年。
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8年。
10、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
11、洪湛侯:《中国文献学要籍解题》,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3、《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
14、《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5年。
15、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1980年。
16、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商务印书馆,1959年。
17、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上海书店,2000年。
18、《中国图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9、《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97年。
20、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1、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2、刘知几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3、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4、〔日〕长泽规矩也编著:《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  
25、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专业中文名称
专业英文名称
中国历史文献学
Chinse Historical Documents Studies
中国史籍校读法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 Collating Methods
港澳台及海外历史文献学
Hong Kong, Macao, Taiwan and Overseas Historical Documents Studies
中国古代史专题
Special Subjects on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宋元学术史
Song-Yuan Academic History
明清学术史
Ming-Qing Academic History
海外汉学
Overseas Sinology
宋元明清方志研究
Studies of Song-Yuan-Ming-Qing Gazetteers
史学名著导读
Reading Guide to Famous History Works
中国文化史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中国目录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Bibliology
金石文献研究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Studies
明清文献检索
Search Methods of Ming-Qing Documents
中国历史研究法
Research Methods i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中国社会史文献研究
Chinese Social History Documents Studies
基督宗教文献研究
Christian Documents Studies
学科前沿讲座
Subject Forefront Lectures (1 credits)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