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刘人怀

暨南大学 /2011-07-24

刘人怀
院士 教授 博导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
固体力学,板壳力学,战略管理,旅游工程学
社会职务
  
教育部力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和仪表元件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任
简介
1940年7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西街。
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新繁县第一初级中学读书。
1955年9月至1958年7月在温江县中学读书。
1958年9月至1963年7月在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和力学专业读书,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生会主席等职。
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8月至1978年3月任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教。
1978年3月至1986年1月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校学报副主编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其间曾于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作为西德洪堡研究会员,赴西德鲁尔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并担任鲁尔大学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经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和预测咨询研究所所长等职,其间曾于1988年9月至11月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研究科学家。
1991年11月任暨南大学副校长;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任校长,1996年12月至2000年2月兼任党委书记;并兼任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1996年2月至2006年4月任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9月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批院士。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兼任教育部高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和仪表元件学会理事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任,《振动工程学报》主编,《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应用数学和力学》(中、英文版)常务编委,《管道技术与设备》编委会副主任,《管理评论》编委,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1965年,他与叶开源教授共同创立适于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他系统创造性地研究了六类板壳:波纹板壳、单层板壳、双层金属旋转扁壳、夹层板壳、网格扁壳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建立了非线性理论,求解了非线性弯曲、稳定和振动问题,对航天航空、精密仪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筑等工程设计有重大意义。同时,他还创立了实用的厚壁结构理论,成功地用于高压超高压容器和铁路高桥墩试制设计。此外,他还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等提供了研究成果。
在高校领导岗位任职20年期间,他强调务实、认真和严格,为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进行了不懈努力。
出版学术著作7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用英文发表的论文60多篇。指导博士生35人,硕士生90人。
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和1998年两次获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997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2005年获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称号。

相关话题/力学与土木工程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