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硕士
凝聚态物理学科始建于1993年,1996年获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凝聚态物理学科曾在1996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在1996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有稳定的三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特色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其三个研究方向:(1)受限小量子系统的研究;(2)信息光电子学;(3)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近几年来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为广东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2001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近三年的研究总经费200多万元。2001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专利6项。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8篇,被SCI收录123篇。
三个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名称:受限小量子系统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解文方
近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批各式各样的人造微系统,其尺度约在纳米至微米的范畴,可称之谓受限小量子系统,由于这些系统的性质可人为地加以控制,因而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将在微器件制造业(如微计算机,微动力装置,微激光器,微机器人等)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有可能掀起继计算机与讯息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浪潮。
研究的两个重点,即受限小量子系统内的粒子关联和它们的光学性质,前者是理解这些系统的种种特征和深入认识其物理本质的基础,而后者直接关系到这些系统的应用。研究特色: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全部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000年以来该方向主持了3项国家基金,4项省部级资助项目及多项市厅级项目。其成果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和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研究方向名称:信息光电子学物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郭康贤
电子和光子是一对有着许多相似特点和相似发展规律的微观粒子,对它们特性的研究与它们所开拓的应用又产生两个不同的学科,即电子学与光子学。信息光电子学是光子学与电子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光子或电子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光子行为及其应用的科学。相对于电子来说,光子具有更高的性能:(1)超大容量。(2)抗干扰性强。光纤是电绝缘体,不会受到高压线和雷电的电磁效应,抗辐射的能力也强,在某些特殊场合,电通信受干扰不能工作而光通信却能正常工作。(3)光子非常适合于收集和显示可视信息。光电子技术及设备能使人眼的视觉功能在黑夜如同白昼,能使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光图像能为肉眼所见,并大大扩展人眼对光学过程的时间分辨能力。(4)利用光子技术的装置具有更高精确度和更高分辨率。(5)应用领域广。
光电子技术是一种集固体物理、导波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渗透性强,它现在已广泛地应用于通信、能源、国防、生物、工业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其影响正在迅速扩散。
本学科主要在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中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光存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研究成果"低维半导体材料中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研究"搞清了极化子效应对低维量子系统光整流效应、谐波产生效应等的影响机制,该成果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研究成果"耦合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重点解决了耦合子阱、耦合量子线和耦合量子点的线性和非线性吸收率、双光子吸收等问题,该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研究方向名称: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本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傅刚
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主要进行信息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的实验研究。通过制备功能材料的纳米粉体、薄膜及低维复合系统和ZnO(电)压敏、光敏、湿敏、气敏等器件,从事新型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新品开发。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涉及ANSYS有限元分析、神经网络和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包括半导体光刻、刻蚀、薄膜制备以及检测设备)研究电子功能材料.其特点是采用纳米技术及微结构分析技术进行材料的研制和表征;利用复阻抗分析方法研究多晶材料晶界的电和介电性质;依据半导体物理表面物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探讨功能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和优化。
研究方向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其研究内容涉及凝聚态物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器件制备工艺装备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创新,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我们目前在电压敏、气敏、湿敏陶瓷材料及器件等研究方面,正开始进行实用化。近年在纳米粉体、薄膜及低维复合系统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检测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并开展微机电系统(MENS)技术在微型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实验制备及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及市教局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通过市科委鉴定项目2项,其中《氧化锌压敏陶瓷长期电负荷下工作稳定性机制研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与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电子公司或工厂有着较密切的技术协作关系,近年所承担的省、市级的科研项目都与这些厂商的相关产品有关。
目前在研的省、市科研项目共5项,经费资助总额达80万元。这些项目的顺利完成,将意味着 "便携式纳米陶瓷可燃性气体传感阵列探测器","环形TiO2系陶瓷压敏电阻器"和"多层片式ZnO压敏电阻器" 三种新型电子产品问世。
师资力量
l 凝聚态物理硕士点师资一览表
姓 名 |
出生年月 |
获博士 学位年月 |
获硕士 学位年月 |
专 业 技术职务 |
解文方 |
1954.8 |
1995.6.26 |
|
教 授 |
郭康贤 |
1964.11 |
1995.3.23 |
|
教 授 |
傅 刚 |
1957.9 |
2001.10.29 |
|
教 授 |
徐 伟 |
1964.7 |
1997.9.28 |
|
教 授 |
谢洪鲸 |
1963.3 |
2002.6.24 |
|
教 授 |
周方桥 |
1944.8 |
|
|
教 授 |
陈 渊 |
1969.12 |
2000.6.26 |
|
副教授 |
刘翠红 |
1964.2 |
2002.6.24 |
|
副教授 |
陈 环 |
1957.7 |
|
2002.7.2 |
副教授 |
满文庆 |
1971.8 |
|
1996.7.1 |
副教师 |
梁鸿东 |
1973.10 |
|
2002.6.21 |
讲 师 |
沈毅强 |
1970.6 |
|
|
数据库工程师 |
丁志文 |
1958 |
|
|
实验师 |
l 凝聚态物理硕士点研究生专业课程
任课教师 |
课程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学时 |
备注 |
解文方 |
高等量子力学 |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
90 |
学位课 |
谢洪鲸 |
固体理论 |
Solid State Theory |
72 |
学位课 |
郭康贤 |
量子统计物理学 |
Quantum Statistical Physics |
72 |
学位课 |
谢洪鲸 |
专业英语 |
Professional English |
36 |
学位课 |
谢洪鲸 |
群论 |
Group Theory |
72 |
非学位课 |
陈 渊 |
格林函数理论 |
Green’s Function Theory |
72 |
非学位课 |
郭康贤 |
半导体物理 |
Semiconductor Physics |
54 |
非学位课 |
解文方 |
少体物理 |
Few-Body Physics |
54 |
非学位课 |
解文方 |
固体物理中的量子场论 |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Solid Physics |
72 |
非学位课 |
郭康贤 |
非线性光学 |
Nonlinear Optics |
54 |
非学位课 |
周方桥 |
电介质物理学 |
Dielectric Physics |
72 |
非学位课 |
周方桥 |
电子陶瓷物理 |
Electronic Ceramic Materials Physics |
72 |
非学位课 |
傅 刚 |
固体电子材料导论 |
Introduction to Solid Electronic Materials |
72 |
非学位课 |
傅 刚 |
电子材料计算机 辅助设计 |
Computer Aided Design of electrical Materials |
72 |
非学位课 |
傅 刚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
54 |
非学位课 |
郭康贤 |
专题讨论班1 (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 |
Discussion on a Special Topic |
36 |
非学位课 |
傅刚 |
专题讨论班2 (电子材料与器件) |
Discussion on a Special Topic |
36 |
非学位课 |
谢洪鲸 |
专题讨论班3 (低维系统极化子理论) |
Discussion on a Special Topic |
10 |
非学位课 |
解文方 |
专题讨论班4 (半导体量子点中的电子介质) |
Discussion on a Special Topic |
36 |
非学位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