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设同德门诊部和五羊门诊部两个分支机构,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设于院内。医院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56年经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960年更名为“广州市中医医院”, 2004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单位。
医院一直秉承“仁爱精诚、厚德济生”的办院宗旨,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荣获“省文明中医医院”、“省百家文明医院”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7696平方米,业务用房约34000平方米。现有病床数449张。现有在职职工7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医疗专家100余人,省、市名中医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第四批全国名医带徒指导老师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对象”3人,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12人,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6人,广州市卫生局局管优秀科技人才4人。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我院一直接收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医学院校的专科、本科、研究生来我院见习和实习,并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共115人,现有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69人。
医院医疗设备资产超亿元。设专业科室20多个,专科(专病)80多个。有广州市卫生局1357工程重点中医专科专病达标单位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2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9个。脉管炎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两个脉管炎专科之一,肿瘤科是广州市卫生系统唯一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医院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多项科研成果奖。
2008年,我院投资逾5亿元的新院项目获市政府立项。2010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同德围地区投资建设一所200张病床的综合性医院并交由我院运营管理。随着医院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内涵建设的不断加强,一所“国内知名、华南一流、省内综合实力前三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将竭诚为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黄德弘,男,广东省陆丰市人,1964年5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院长,广州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医师协会中医药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科学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市分会中医药专家人才高层库专家,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项目培养对象。
一直从事中医内科、神经病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医学神经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擅长治疗中风、偏头痛、血管性痴呆、抑郁症、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各类脑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尤其对中风、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及现代医学理论处理各种复杂疑难问题,临床疗效显著。
主持广东省自然基金委员会科研课题一项,广东省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二项,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专著、论文20余篇。
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培养研究生9名。
祝维峰,男,山东省临清市人,1963年5月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会执行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广州市卫生局局管优秀科技人才。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脑中风、头痛、眩晕、失眠、颤证、痴呆、胸痹、心悸等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失眠、震颤麻痹的临床和实验基础研究。
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失眠、震颤麻痹的临床和实验基础研究。其中对痰瘀互结在老年病发病中的主要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对痰瘀同病、痰瘀同因、痰瘀互转、痰瘀互因、痰瘀同治的机理和意义等有所研究心得和发展创新。认为“痰瘀同病”与“久病入络”相关联,擅用通络法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对病久缠绵难愈之顽症擅用虫类通络药搜剔经络,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近年有关科研课题:“通脑灵滴鼻液治疗中风”、“震颤宁治疗帕金森病”、“通络宁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中均贯穿上述学术观点。近来还致力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颤证、失眠等老年病的治疗,对经鼻腔靶向给药治疗中枢性疾病、中风后失眠症候分布规律、情志因素在失眠发病中的作用、帕金森病各种并发症的治疗都有所研究探讨。
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中医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科委、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十余项。副主编专业著作两部,参编多部。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培养研究生13名。
吕永慧,女,云南省人,1957年6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肝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消化专业负责人,国家中医重点专病(溃疡性结肠炎)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广州市卫生局局管科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内窥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理事,广东省肝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二十八年,有较深的学术造诣,集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擅长于诊治消化内科疾病、肝病疾病以及内科疾病,尤其对食道炎、胃食管返流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肝炎、脂肪肝、胆囊炎、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氏病、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疗效显著。
对世界公认的疑难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所主持开展的溃疡性结肠炎专科是消化内科具有中医特色、疗效显著的重点专科专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病、广州市“九五”杏林重点工程单位以及广州市“1357”中医重点专病单位,在广东省乃至国内享有声誉,于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中医专病单位。
主持的广东省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于2000年3月通过广东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家、省级杂志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医学论文四十余篇。主编并出版两部专著。多次担任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
已培养研究生11人。多次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答辩评审专家,在省市内多次专题讲座。
叶穗林,男,广东省增城市人,1954年9月出生。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委。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项目培养对象。
从事内科及心血管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等工作。学科研究方向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的中医药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应用中医中药防治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冠脉血运重建后再狭窄中医中药防治机理等领域。对运用中医益气通络法、活血祛痰法防治冠心病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障碍等领域作较深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主持及参与广东省中医局、广东省药学会等科研课题共七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主持的心血管学科为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
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多年,多次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主席,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十名。
戴莲仪 教授
戴莲仪,女,广东省遂溪县人,1949年10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内分泌科技术指导,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糖尿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医学临床和临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特别在运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甲状腺疾病,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及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方面有独到的疗效。著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瘀证关系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探讨》等论文。曾任我院外国留学生带教小组组长,能用英语进行中医学教学和临床带教。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参与课题多项。
丘梅清 教授
丘梅清,女,广东省兴宁市人,1963年4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科教信息科科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师从全国名中医邱志楠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呼吸内科梁植英教授、北京东直门医院呼吸内科田秀英教授。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师承全国著名老中医路志正。
一直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尤其对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中医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致力于用院内制剂“固本生金液”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持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并有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为《儿科疾病的家庭调护》主编之一。
2003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已培养研究生七名,其中五名取得硕士学位,一名学生获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两名在读。
赵云燕 教授
赵云燕,女,安徽省人,1964年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人,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学和重症医学专业,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管理有一定研究。
先后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支撑计划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完成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医学专著一部,副主编中医学著作三部,
已招收硕士研究生六名。
李泽恩 教授
李泽恩,男,福建省永春县人,1968年6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心血管科工作经历十余年。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CCU病房进修。主持附属广州中医院CCU病房工作八年,熟练掌握各种中西医抢救技术,对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心内科各种危、急重症具有独到的经验和体会。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及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各一项。曾先后在《中华中医药杂志》、《新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江西中医药》、《中医杂志》等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
陈勇,女,广东四会人,1962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带教和科研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施治,并能取得满意疗效,尤其对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肌病、急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辨证施治有独特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症,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冠心一号对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的研究》及《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的研究》,并参与心血管病临床研究的课题三项。在省级及国家级发表了医学论文十多篇。
魏丹蕾 教授
魏丹蕾,女,广东五华人,1967年8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青年医学学术研究学会委员和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优秀中医。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骨质疏松症,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性消化功能障碍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完成“乌梅丸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生存质量的效应”(广东省中医药局)及“开心片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调节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广东省科技厅)等科研。参与了“荔枝核及其皂苷增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近年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中医老年病学》、《内科急症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常见病自我诊查与调养指南》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饶家珍 教授
饶家珍,女,湖北省武穴市人,1963年4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肾内科(风湿病专科)科主任,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从事临床工作30年,近年来专注继发性肾脏病及风湿病的研究,创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项目,该项目达国内先进水平;创立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项目,疗效卓著。
主持科研课题5项,有专著三部。荣获2006年广州市政府个人三等功。
顾颖敏 教授
顾颖敏,女,广州市人,1971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五羊门诊部副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悸、眩晕、不寐、喘证等病证;对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坚持不懈地研读中医经典和历代中医药名家的学术理论和临证经验,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对于经方的运用有独到之处。
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课题1项,临床教学研究会课题1项,广州市卫生局课题2项,其中4项已经通过结题验收。主持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2项,于2009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保办的检查。
发表论文十数篇, 其中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有3篇论文分别获广州市中医药学会2007-2008年度优秀中医药论文二等奖,广州市医学会优秀论文叁等奖,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优秀论文四等奖。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曾在越秀区卫生局,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组织的学习班中授课,获得较好的评价。
林穗芳 教授
林穗芳,女,福建省闽侯县人, 1963年8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广州医学会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健康教育协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委员,广东省百名优秀中医人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从事医疗临床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中医基础扎实,临证思路敏捷,临床经验丰富。诊治以中西结合、辨证辨病结合、药物食疗结合为特点,注重生活指导,擅长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的脾胃肝胆疾病和内科杂病。
从医期间师从广东省名老中医、消化脾胃专家余绍源教授,深得余老先生的栽培和指导,总结并发表了余老诊治脾胃病的经验文章,并主编出版《脾胃续论——名中医余绍源传薪》一书。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近二十篇,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林穗芳教授近几年潜心研究慢性胃炎的中医药辨治,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难治易恶变疾病。开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科研,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科研项目《萎胃复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综合疗效评价》。科研结果证明,该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显效率和有效率均达到国内水平。
黄坚红 教授
黄坚红,女,广东省人,1964年4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广东省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中风病急性期的监护、抢救、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期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通络Ⅳ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NSE、ET、CGRP动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并参与多项市、局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简小兵 教授
简小兵,女,广东省人,1966年8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从事医学临床和临床教学工作20年。擅长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
王昌俊 主任中医师
王昌俊,男,湖北恩施人,1966年3月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中医内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和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和老年疾病的研究,包括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证候规律研究,中医药对化放疗毒副反应的防治研究,中医药抗癌作用机理研究,中医药防治动脉硬化斑块等老年疾病研究。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荣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参编《现代肿瘤治疗药物学》(副主编)等著作7部,发表医学论文70余篇。
叶焰,男,广东省人,1967年1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急慢性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发性气胸、结核性胸膜炎等。
近年来,着重研究的方向是采用中医中药包括针灸疗法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症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及生理病理研究,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三项,主持两项省市级科研课题。
吴伟胜 副教授
吴伟胜,男,江西省南昌市人,1970年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同德和五羊门诊负责人。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心ICU进修,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致力于急危重病症的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抢救及研究工作,参与并组织多次重大抢救,挽救过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抢救急性左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症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4项,发表高级别的论文共10多篇,及专著1篇。
杨洁,女,广东大埔人,1970年3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肝病学会肝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中医药专家人才库”的专家。
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黄疸、臌胀、胃痛、腹痛、血证、痞满、便秘、泄泻等,且能够合理、及时运用中医理论治疗急危病人。能够熟练掌握消化科各项操作,如操作胃肠镜、内镜下息肉切除、粘膜下注射止血等治疗。
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管局,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在国家级、省级发表多篇论文10余篇。
带教研究生20余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1名硕士研究生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杨周瑞 副教授
杨周瑞,男,广东省茂名市人,1959年10月出生。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中医药治疗呼吸疾病。对感冒发热、慢支肺气肿、老年肺炎、肺心病、呼吸衰竭、难治性哮喘、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晚期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晚期肺心病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DIC、消化性溃疡、慢肝肝硬化、慢肾尿毒症早期、糖尿病、腰腿痛等疾病的体会较深。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获茂名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发表医学论文15篇。
张玉辉 副教授
张玉辉,女,河南省洛阳市人,1959年1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学习,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院陈宏珪教授。多次参加中西医治疗疑难病学习班,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学习班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临床善于运用扶阳理论治疗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其中尤以治疗心悸、胸痛、眩晕、头痛疗效显著。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益元通脉方对心梗后心绞痛及心律变异性的影响》,参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素质及其改进的对策研究》、《针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极其对黑质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等科研课题。发表了:补脑增智灵治疗老年性痴呆36例(《中医研究》2004年3期)、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年12期)、柴胡桂枝汤加味对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2期)、抵挡汤对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期)、辨证治疗顽固性头痛经验介绍(《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5期)、陈宏珪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经验(《中医研究》2008年10期)等医学论文。
已招收硕士研究生1人。两次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颁发的临床实验教学优秀带教教师”荣誉称号。
李俐,女,海南省人,1962年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一直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对咳嗽、哮喘、肺胀等中医病证较有心得。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两项,在新中医、中医杂志、辽宁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湖南中医杂志等杂志上发表《温阳益气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临床研究》、《温阳益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的思路与方法》、《陈镜合辨治心病验案3则》、
《陈镜合中医思想精粹》、《陈镜合治疗郁症经验》等医学论文。
协助带教研究生7名,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刘健红 副教授
刘健红,女,广东顺德人,1972年9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诊治脑血管疾病的。熟练掌握中医内科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对脑病科疑难、危、重病或复杂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强。熟练掌握危重疑难病证能临床诊断、辨证论治、预防治疗等。教学上理论联系实际,医疗上认真诊治每一个病人,科研上实事求是。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一项,主要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在《新中医》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开展理论教学及每年3-4次专题授课对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业务培养,临床上通过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死亡病例讨论、操作演示、床边带教指导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学习,因讲解详尽、耐心细致、深入浅出而累受好评。
目前已招收硕士研究生一人,在培养中;作为导师组成员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已毕业5人。
练建红 副教授
练建红,女,福建省南平市人,1971年5月出生。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肾脏病学、急诊医学、代谢性疾病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多种血液净化技术。2009年11月获得“广州市急救网络急救技能比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项目团体三等奖”。编写我院《急诊医生工作指引》,汇编我院《心电图实用图谱及临床意义》。与我国著名肾脏病学家叶任高教授合编《实用民间验方精选》。
承担省市科研课题十余项。主持广东省省自然基金委员会、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课题各一项。撰写各级论文十余篇。
善于启发学生,注重培养临床思维。2010年被实习生评选为我院优秀带教老师。
邵兵, 女, 广州市人, 1966年12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病及中风的防治。积极开展新的诊疗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先后引进心电监测技术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系统,开展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及与心衰之间关系分析,平板运动试验等项目,精于对心电监测技术的分析诊断。近年来来往于中国及加拿大,积极开展在不同人种中心血管疾病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学术上提出心脑血管病与肾阳虚衰密不可分,运用补肾法在老年性高血压病及中风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15年前得到国内的文献报道并取得当年全国性权威机构的优秀论文奖。先后主持和参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及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十多项,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在教学上先后协助指导研究生十余人,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除注重继承和学习老一辈专家的学术思想外,更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梁劲军 教授
梁劲军,男,广东省广州市人,1963年7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市中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大外科副主任,肛肠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全国中医肛肠名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广州市优秀中青年中医人才。
一直从事中医外科肛肠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尤其对症状性痔、严重特发性便秘、电火针及围手术期、围化疗期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有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二项,发明专利一项。主持完成广州市科委重点科技项目一项,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一项,参与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一项。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
周毅平 副教授
周毅平,女,广西人,1972年出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
从事周围血管病工作16年,熟悉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管炎及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红斑肢痛症等周围血管病诊治,在中医辨证治疗周围血管病方面有较深造诣。相继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行肢体动脉成形术,及自制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缺血性溃疡技术等。
主持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系列疗法局部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坏死症的临床研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现主要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缺血性溃疡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在辽宁中医、陕西中医等医学杂志上发表《严重肢体坏疽的姑息疗法》、《脉复生脉得安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88例》、《系列疗法局部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坏死症的临床研究》等医学论文。
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西医外科学的部分教学任务,201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方如丹 教授
方如丹,女,广东省揭阳市人,1958年4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
擅长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不孕症、月经失调、子宫肌瘤及妇科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尤其对治疗不孕症临床上自成一家,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对不孕病人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包括闭经的各种激素测定、分析,找出根本病因;原发不孕病人进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并进行治疗,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检查盆腔炎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病人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在治疗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分期分段不同用药及中西结合用药促排卵、健黄体,阴道B超监测排卵等,临床上获得确切的效果。对月经病的诊治有自己独特的验方。
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著有专业从书《妇科病验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刊物及国内妇科多次大型学术交流会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
张晓华 副教授
张晓华,女,1971年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女性盆腔疼痛症。擅于以中医药手段为主,结合妇科腹腔镜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性不孕、卵巢囊肿等。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关俊辉,男,广东省广州市人,1961年4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诊断学委员。
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7年,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尤其对脊柱疾病及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在有关学术会议交流。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二项,参与完成广州市科委重点科技项目课题一项,参与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二项。
已培养硕士5名,其中2名已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
徐雯,女,广东省潮州市人,1960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广东省中医名医项目培养对象,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先后荣获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优秀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培养基地优秀指导教师” 等称号。
一直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小儿手足口病、支原体肺炎、小儿厌食、久咳、小儿汗证等的中医治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近年致力于儿童性早熟的研究,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儿科疾病的家庭调护》一书,于2009年5月获广州市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积极创作奖。主持《加减知柏地黄汤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2010年3月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成果登记)和《滋阴疏肝法对女童单纯性乳房发育激素水平及IGF-1、Leptin的影响》科研课题获广州市卫生局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参与课题多项。
培养硕士7名,目前已有5名学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肖达民 教授
肖达民,男,1956年9月出生。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儿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中医药分会常务委员,曾获“广州市卫生局中医中青年骨干”称号。
一直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长期开设小儿咳喘、小儿杂病专科;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辩证治疗颇有研究。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课题《健脾法及组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分子机制研究》等三项科研课题。近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出版社或杂志社发表论著和论文20余篇。
李丽霞 教授
李丽霞,女,广东省广州市人,1965年1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中医学医师分委员。广州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已形成一套以传统经络学说与现代神经病学并重,辩证、辨经相结合的独特方法,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痛证、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主持制定了多种专科特色疗法,如带状疱疹火针疗法、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等。
曾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如广东省中医药局《直接灸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CSF、TNF、IL-2的影响》、广东省科技厅《“火郁发之”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并作为分中心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如国家中医药局《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优势方案筛选的临床研究》、《中风后遗症循症针刺治疗优化方案及影响疗效共性技术的临床评价》等。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在《中国针灸》等国家级和省级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
林少贞 教授
林少贞,女 ,广东省汕尾市人,1962年5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现任附属广州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擅长以针灸或针药结合治疗颈肩背腰腿痛、与脊柱相关之内科疾病、中风偏瘫、面瘫、失眠、头痛、单纯性肥胖症、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炎等病症及其他杂症。在临床上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本专科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充分发挥针灸疗法治疗该专科病的优势,综合运用刺灸疗法(包括毫针刺、电针、梅花叩刺、火针、温针、艾灸、刺络拔罐法、走罐拔罐法、穴位埋线、挑治、穴位注射等)结合中西药物辨治以本专科为主的疑难病证及各种常见病,每年诊疗病人约7000人次(其中部分患者来自外地或国外),总有效率达90%以上,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已撰写学术论文30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20篇,参加学术交流10篇,有多篇论文获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或广州市医学会优秀论文奖。主持申报科研课题3项。多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
每年带教研究生、各类进修生、实习生或见习生约50名,带教质量较高,受到学生好评。已招收研究生2名。
黎崖冰 教授
黎崖冰,女,广西桂平市人,1968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针灸和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擅长用针药结合辨证治疗各科疾病,尤其对中风、痛症、失眠、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和较好疗效。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3项,参与和指导研究课题多项。先后在《新中医》、《上海针灸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时诊国医国药》等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黄应杰 副教授
黄应 杰,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1967年1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局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附属广州中医院针灸科教学秘书,广东省针灸学会激光针灸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已形成一套以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神经康复学结合,辨病和辩证相结合的独特方法,针灸、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及男科疾病等,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如针灸分阶段和屈、伸肌取穴治疗中风偏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等。并在《针灸临床杂志》等国家级和省级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师带徒医生1人。
张华,男,江西省上犹县人,1958年4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和先进技术,擅长中西医结合和中药介入治疗肿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肝癌、肺癌、肾癌、胃肠癌、骨肿瘤、肉瘤以及转移性肿瘤疗效显著。总结和发展了中药介入治疗肝癌和中医姑息治疗晚期肿瘤的理论和实践,在癌痛治疗、系列抗癌中药、中药治疗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预防肿瘤手术后复发和中医保健等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于2000年创建肿瘤专业网站:肿瘤咨询在线http://www.Chinaonco.net,坚持业余义务服务社会。
主持国家、省和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医学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论著4本;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
余幼鸣 教授
余幼鸣,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人,1963年6月。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内科工作20余年,从事消化内科工作1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尤其擅长治疗消化系的急危重症和内科疑难杂症:对消化、肿瘤、及泌尿系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有较深的心得。能用英语开展诊疗和带教工作。
在各专业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十多篇,2004年出版科普著作《农民健康知识问答》。主持完成珠海市科委的攻关课题一项。主持广东省中医局科研课题一项。
刘孟渊 教授
刘孟渊,女,广西合浦人,1964年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项目培养对象,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
一直从事中医风湿病和内科杂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风湿病的诊治有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在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风湿病和老年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生局的科研课题九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伊娜,女,河北省人,1968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内分泌科教学秘书,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广州市分会委员。多次荣获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在治疗甲状腺疾病、血脂异常、痛风、肾上腺、垂体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邓力,男,广东省人, 1965年3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肿瘤二区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科学会委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所在的肿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从事中医肿瘤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二十年,开展中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和中晚期肿瘤中医综合性治疗的专科特色。不断优化组合中医药综合治疗临床方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达到“带瘤生存”。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以人为本”和“绿色治疗”的理念。
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药抗癌研究科研课题。主持和参与《介入间断肝动脉血流加华蟾素、碘油治疗不宜手术肝癌》、《蟾冰止痛贴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复方苦参液肝动脉温热灌注对肝癌TACE术后的临床研究 》,《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持续静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持续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研究》。《多学科融合提高肝癌疗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荣获2000年度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杨振淮 教授
杨振淮,男,江苏省人,1967年8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广州学会外科分会会员,广东省肛肠专业组委员。
1989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普外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及掌握普外各类手术,如胃肠道、肝、胆、脾、乳腺、甲状腺等手术,尤其擅长消化道各类肿瘤的手术根治并达到国内同专业水平。近几年,开展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及术后病人营养治疗的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主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家、省市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二十余篇专业文章。
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六名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并积极参与我院其他硕士导师的临床教导工作。
田立新 教授
田立新,男,湖北麻城市人,1967年1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
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和同济医科大学,曾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及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余年,扎实地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并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操作熟练,掌握了腹腔镜等微创手术,能主刀完成肝胆、胃肠、胰腺、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各种手术;精通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致力于肝胆道结石及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主持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三项。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近二十篇。
郭洁文 教授
郭洁文,女,广东省湛江市人,1968年7月出生。医学(中药学专业)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药师,中药学硕士生导师。现任附属广州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品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卫生局管优秀科技人才、广州市中医医院院管优秀科技人才。
主要从事抗代谢综合症的天然药物开发与医院药事管理。主持承担完成近10项省市(局)级科研课题,带领的团队对荔枝核中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成分“荔枝核皂苷”与三七成分中抗心梗后左室重构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的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完成人,《荔枝核及其皂苷增强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分获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与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作用的研究》获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教学生动活泼,注重从紧抓实际工作能力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已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所指导的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等多种奖项。
龙云,男,1955年3月出生,广东省顺德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外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大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中医外科学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市泌尿外科学会常委,广州市微创泌尿外科学会常委、腹腔镜学会常委、男性学科委员。
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4年,熟练掌握胃肠道肿瘤切除、肝肿瘤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等的手术,擅长运用腹腔镜治疗肝、胆道、甲状腺、结肠、阑尾等部位的外科疾病。熟练运用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激光等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进行前列腺和膀胱肿瘤的电切气化术、经皮肾镜穿刺的碎石取石术。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在中华泌尿外科、中华实验外科、实用医学、广东医学等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吴江平 副教授
吴江平,男,广东省和平县人,1962年3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外科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外科副主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的继承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
一直从事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研究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蟾酥注射液抗人体膀胱癌细胞T24、BIU-87的研究”,参与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局科研课题“曲骨穴埋线防治TURP术后膀胱颈痉挛的临床研究”。参与的“接触式激光电切凝前列腺切除临床研究”曾获得广州市卫生局科技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发表医学论文科研论文15篇,其中科技核心源期刊4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
周俐,女,浙江省人,1968年9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内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哮喘联盟成员,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教学20年,研究方向:呼吸道疾病及胸腔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及心肺功能的康复治疗。
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卫生局研科课题各一项,参与省、市科研课题多项,在省级和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
尧新华 教授
尧新华,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人,1963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麻醉学硕士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麻醉科主任,广东省麻醉学会委员、广东省麻醉学会困难气道管理学组委员、广东省麻醉学会老年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麻醉学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危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广州市疼痛学会委员、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委员、卫生部科研项目审评专家、广东省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长期从事麻醉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调控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困难气道的管理、手术后疼痛规范化治疗、纠正围术期酸碱平衡失调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在国家级等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著18篇。
饶卫农 副教授
饶卫农,男,湖南省城步县人,1968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技师,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生导师。现任附属广州中医院检验病理科副主任。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临床实验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微生物免疫学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
一直从事医学检验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临床生物化学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教学方面,现主要承担各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以及的见习。科研方面,主持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课题一项,参与了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等各级课题多项。在国家级、省市级及医学院校院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李晚君 副教授
李晚君,女,广东省人,1967年10月生。医学影像学学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院影像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常委,广州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
长期从事临床影像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主要研究方向为CT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胸腹部系统中的临床应用。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参与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自然基金及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多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