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导师简介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1-06-12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导师简介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学科/专业领域

研究方向

1

蒋家付

1962.11

硕士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2

李新晖

1961.06

学士

副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3

郭淑斌

1971.05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4

 

1980.01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与教学论

5

 

1981.08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6

陈子超

1960.08

硕士

副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7

王玉龙

1982.06

硕士

副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8

 

1982.02

博士研究生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9

 

1987.12

博士研究生

 

现代教育技术

青少年儿童发展

 

 




1.       蒋家付

 

 

 

 

 

蒋家付,男,1962年生,华中师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校级),现文与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与智慧校园、创客教育与教师教育社会兼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创客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华南港澳地区教育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广东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智慧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专家委员会成员,《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编委等。

主要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一般课题5项及各类横向课题50多项;主持完成地方政府重大智慧校园示范工程1项及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20多项,佛山市强师工程重大教育培训项目1项及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项目30多项,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智慧校园的理论模型构建、系统实现与创新应用研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取得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个;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参与起草了首部中国教育技术行业标准:《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持建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一等奖,佛山市首届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服务地方重大业绩成果奖1

1、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优化(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泛在学习环境建设、智慧课堂建设等);

2、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建设研究(MOOCSPOC、微课等;专业教学案例库、知识库、问题库等;);

3、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创新研究(O2O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等);

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决策支持研究(教学方案定制化、教学决策数据化、可视化等);

5、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路线图、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课程建设能力、信息化教学素养等)。

6、“互联网+”视域下的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研究;

 

 




2.       李新晖

 

 

 

李新晖,男,1961年生,1979~1983年就读于南昌大学机械制造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1999~2001年就读于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生班,获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教育技术系书记,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装备学会创造教育分会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分会理事。

主要从事信息化教育、智能化教育、虚拟现实、STEAM与创客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新编JSP数据库入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主持科研项目有“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绩效研究”(中央电教馆子课题、佛山市“十一五”教育项目)、“虚拟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绩效研究”(佛山市基金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构建与应用研究”(佛山市基金项目)、“中学理科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项目)等,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与现代化》、《软件导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佛山市优秀教师、佛山市直“优秀共产党员”、“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佛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培训者”、“三育人优秀”等荣誉奖项。“十三五”期间,主持“佛山市中小学教育创客培养项目”,其成果荣获“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2019优秀教育创新“SERVE奖”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AI教育、VR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创客教育研究。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将信息技术、创客教育和虚拟现实技术有机融合,培养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本人研究方向的意义:本人最新研究包括:AI+教育、VR+教育,可以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大数据技术用于教育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致力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本人的教学经历包括机制制造、自动化、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本人研究方向的价值:将AI技术、VR/MR技术与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的融合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AI+教育是当前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最前沿,VR/MR技术将对未来的教学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今后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为特征的技术融入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将来的教育和教学,将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教育环境也可以实现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结合的教育。

本人研究方向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VRMR技术是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多学科知识的汇聚与融合,是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的较佳载体,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为学生的创客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在创客空间里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创新设计、跨界融合来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载体开展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交互和时空穿越的过程中通过“玩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能够拓展发散性思维,迸发出更加丰富的创新火花,创意“智”造出更加丰富的创客作品。本人将VRM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有助于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普及,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出版教材:

1)《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

2)《新编JSP数据库编程入门》,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3)《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参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目前正在主持“十三五”佛山市教育研究课题:佛山市中小学教师创客教育培训项目,已完成780名创客教师的培养,100名创客名师的培养。

 

 




3.       郭淑斌

 

 

 

 

 

郭淑斌,博士,副教授。

(一)   
文本阅读认知过程的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文本阅读认知过程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核心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焦点是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包括电子文本阅读过程和纸质文本阅读过程的研究。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于线上文本的学习特点的研究更为迫切。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帮助实现网络学习资料的完美呈现,以提高学习效果。研究涉及的方向包括:(1)多媒体的学习资料的适用性,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性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等等;这方面的研究针对的是学习材料的呈现。(2)在电子设备上的阅读心理过程的研究,包括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的变化。(3)在电子设备上的阅读的学习效果评价。

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文本特点对阅读意义建构的影响,正在研究的方向开始关注阅读的具身认知过程。

从传统的纸质文本到现在的网络文本和电子文本,技术的创新会改变人类的阅读方式,因此,对文本阅读的研究将会是一直持续不断的研究热点。

(二)   
智慧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智慧教育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教育改革方向。目前我们关注的是创客教育。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中小学创客教育的运行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关注中小学创客教育入口项目的适合性、中小学创客空间的构建和评价体系、中小学创客指导师的胜任特征模型等。

创客教育要求对各种教育要素进行重构与融合。但是,创客教育需要哪些教育要素、教育要素之间要如何整合、学科之间应该如何融合、创客需要什么教学模式、如何与当前的教育文化相整合等,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这个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很多的研究空间等待研究者探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向。

 

 




4.        

 

 

 

钟媚,女,1980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2009年在香港教育大学任教。2017-2018年,受邀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访学一年。2009年至今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研究方向包括儿童STEAM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研制等。近年来,在论文发表方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包括: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in Society》,国内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以及港台学术期刊《基础教育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科学教育论坛》(香港教育学院)。

在科研项目方面,已经主持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级课题2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1项。曾荣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5年指导大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广东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20172019年连续指导大学生荣获广东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年,荣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十佳研究生师徒”荣誉称号。荣获2017-2018学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潘锐雄伉俪”百星工程之“启航之星”奖学金。

 




5.        

 

 

 

胡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新西兰怀卡多大学教育学院Wilf Malcolm研究所访问学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创客与STEAM教育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智慧学习环境、创客与STEAM教育、数字教材与电子书包、教学仪器与设备开发等。近年来主要关注青少年STEAM教育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K-12阶段计算思维培养与测评研究等领域。

一、主持课题

1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数据驱动下基于在线编程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测评研究

2201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STEAM教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已结题)

3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强校”工程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云端模式下面向数字教材的个人学习环境研究(已结题)

42019年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可视化技术支持下基于编程教育的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研究(已结题)

52017年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面向高校专项课题——中小学编程课程中基于思维导图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及测评研究

62017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重点项目——《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改革与研究(已结题)

72016年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STEAM与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改革(已结题)

二、主要论文与著作

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1.中小学生对数字教材的技术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7.

2.“教育云服务+云终端”模式下的数字教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83.

3.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20168.

4.基于EPUB3.0的初中英语数字教材设计与开发,教育信息技术,20193.

5.数字教材的形态特征与功能模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6.一种支持EPUB3.0标准的电子书阅读软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7.基于云端环境的EPUB3.0电子书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20141.

8.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听觉与时间知觉测试仪,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9.基于视线跟踪技术的眼控鼠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68-71.

著作:

1Scratch3.0创意编程入门——启蒙计算思维,玩转AI时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8.

三、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创意电子设计与开发》

研究生课程:《可视化学习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STEAM与中小学跨学科教育》

四、获奖与荣誉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课堂教学十佳教师”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届“立德树人标兵——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入围奖

5.第四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6.第五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7.第六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6.       陈子超

 

 

 

陈子超,理学硕士,副教授。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创新、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被广泛关注。它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学生由灌输式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由集中性和统一化学习变为碎片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由课堂学习变为课内外学习和泛在学习,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翻转课堂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在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策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探索新途径,为“翻转课堂”全面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

“翻转课堂”研究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创新性,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Micro-Lesson)。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慕课或翻转课堂教学之中。

微课的种类有多种多样,若根据用途和学习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将微课分为学习型微课(微学习)、练习型微课(微练习)、实验型微课(微实验)、游戏型微课(微游戏)、复习型微课(微复习)等多种类型,同时也可以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组合成混合型微课。

本人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及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推广应用超过四年,立项省、市、校级教研和科研项目一大批,建设了一批微课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出版了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一部微课开发著作,取得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论文奖5项,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金奖1项。

 

 




7.       王玉龙

 

 

 

王玉龙,1982年生,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教学系统设计与课程开发、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近年来,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青年人才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到账经费24.65万元;发表论文14篇,以第二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校级优质课程1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本人曾获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课堂教学十佳教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发表论文5篇,指导学生学术基金项目5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8.        

 

 

 

孔晶,女,1982年生,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副主任。201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有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等。

近年来,主持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项(《中美STEM教育发展路径比较研究》),参与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研究》、《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基金“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中国的路径和经验”》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编写《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变革》(第二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2015)》等著作。在《开放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杂志发表数篇论文。

 

 




9.        

 

 

 

梁哲,1987年生,中共党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统计学系访问学者。现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学前儿童健康联合实验室主任。2012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7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儿童发展。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1项(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广东省青少年儿童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探析与综合育人效果评估)、佛山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家校社共育背景下佛山市青少年儿童劳动教育协同联动机制与立体优化路径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1项、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调研等;已发表CSSCI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观点摘抄;两次受邀至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CIES)年会作学术论文口头报告。

相关话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