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开展南海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评估,拓宽主要远洋渔业作业海区的研究,提出资源变化及合理利用、保护、增殖措施,为有效保护南海近海的渔业生物资源和濒危水生野生物种提供技术支撑;完善渔业管理措施,建立起以资源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渔场环境及渔海况情报信息服务系统,为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远洋渔业资源提供依据和保障。
重点学科
渔业资源探察与监测评估
开展南海区渔业资源数量变动和主要经济种类种群参数的调查和监测;通过建立渔业资源常规监测体系,对南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和主要经济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跟踪评估,正确判断渔业资源发生的变动;预测和评价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研究和建立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和拯救技术;调查和研究外来水生生物物种入侵效应和管理技术;研究和建立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保护技术。探索恢复、保护和增殖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有效途径;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规划,并为各项水域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咨询。
资源增殖与生态安全
研究渔业资源增殖技术及其监测评估技术,确定不同水域适宜的人工增殖放流对象和数量,综合评价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和生态安全性;研究人工鱼礁构建及投放技术,研究人工鱼礁对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效应;研究构建海洋牧场的技术,开发适于沿岸浅海、滩涂生物底播增殖技术、底质改造技术。
渔业生态系统与渔业管理
开展渔业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南海区渔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动过程和机制,提高预测渔业资源变化的能力;整合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研究成果,建立渔业生态系统模型,为渔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优先方向
渔业生态系统与渔业管理
南海海洋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
南海主要海洋渔业资源变动机制及规律
渔业资源增殖与生态安全技术
人工鱼礁生物栖息地构建技术
海洋牧场构建技术
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研究团队
本研究室共有海洋生态、渔业资源、水生生物、物理海洋、地理信息等方面的科技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博士学位6名。水科院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1名,南海区渔业资源管理咨询专家2名。
主要成员:
邱永松 研究员 qys@scsfri.ac.cn
陈丕茂 研究员 cpmgd@yahoo.com.cn
林昭进 研究员 scslzj@vip.tom.com
陈 涛 研究员 scsfichent@21cn.com
黄梓荣 副研究员 hzr0114@163.com
孙典荣 副研究员 Drsun73@163.com
陈国宝 副研究员 490576932@qq.com
余 景 副研究员/博士 YJ_scs@163.com
陈作志 副研究员/博士 zzchen2000@163.com
唐振朝 副研究员/博士 tangzhenzhao@gmail.com
王雪辉 副研究员 wxhscs@163.com
秦传新 副研究员/博士 qqincx@163.com
钟智辉 助理研究员 chongch2007@21cn.com
舒黎明 助理研究员 shulim@tom.com
王跃中 助理研究员/博士 Wuhu30@soshu.com
于 杰 助理研究员 Yujie061992@hotmail.com
江艳娥 助理研究员 jiangyane03@yahoo.com
李 敏 助理研究员/博士 limin@scsfri.ac.cn
周艳波 助理研究员 254571110@qq.com
范江涛 研究实习员 tianxiahaiyin@163.com
张 俊 研究实习员 zkexin0901@126.com
袁华荣 研究实习员 yuanvally@163.com
李国迎 研究实习员 lgycm@163.com
黎小国 工程师 lxg007lxg007lxg007@163.com
梁 新 工程师 liangxinscs@163.com
中越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联合调查
中华白海豚调查
海洋牧场增殖放流研究
人工鱼礁聚鱼效果 人工鱼礁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