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向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07




姓名 黄向春
性别 男
学位 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副馆长
研究方向 历史人类学、民族史与族群研究、东南汉人社区研究
联系电话 **
E - MAIL hisanth2006@163.com
通信地址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邮编 361005

学历
1987-1991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 学士
1993-1996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文化人类学专业 硕士
1999-2005 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博士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述——明清以来闽江下游地区的族群关系与仪式传统》,2005年12月。
硕士学位论文:《赣南畲族研究》,1996年6月。

主要著述
论文
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新视野——百越民族史第十届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客家研究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认同,《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地域、宗族与英雄史诗:闽南历史文化考察散论,《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01年第2期。
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研究述评,《纪念林惠祥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民俗与历史学的人类学化,《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闽越”概念与福建区域文化史研究,《闽越文化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
书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
《闽都别记》中的福建畲族,《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04年第34期。
地方社会中的族群话语与仪式传统:以闽江下游地区的“水部尚书”信仰为中心的分析,《历史人类学学刊》三卷一期,2005年6月。
地方史、地方文人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以《闽都别记》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诸娘”与“唐部”:闽江下游民俗生活中的族群关系,《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文化、历史与国家—— 郑振满 教授访谈,《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五辑,2007年。
从疍民研究看中国民族史与族群研究的百年探索,《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人类学的南方传统及其当代意义,《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术版, 2009年 6月 2日
“畲/汉”边界的流动与历史记忆的重构:以东南地方文献中的“蛮獠-畲”叙事为例,《学术月刊》2009年第6期。
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与经验,《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术版, 2009年 12月 8日
专著
《水陆之间:明清以来闽江下游地区的聚落、族群与仪式传统》,北京三联书店,待出。
翻译
《历史之岛》(Marshall Sahalins),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文化之旅》(James Clifford),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待出。
《易隆格人的猎头》((Renato Rosaldo),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

课题项目
2007-201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居峒砦”与“家桴筏”:民族视野下的东南区域社会文化史新探。
2003-2005,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第二期),主持,明清以来闽江流域的蜑民与生态变迁。
2005-2012,福建省文物局项目,参与,福建历史文化名镇(乡、村)专题调查计划(历史文化组)。




相关话题/厦门大学 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