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 平
所获学位:博 士
职称:副教授
研究领域:经济人类学,饮食人类学,发展人类学,民族社会学,回族社会经济与文化
通讯地址: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邮编:361005
Email: wpwelcomeyou@126.com
一、学习经历
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参加社会工作,2004年进入兰州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2006年考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民族学博士,2009年顺利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从事教学科研
工作。
二、教学经历
自2009年以来,讲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本科必修课程“中国民族史”,讲授博士生必修课程“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开设“经济人类学”、“发展人类学”、“饮食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环境人类学”等人类学本科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以及全校性本科选修课程“文化产业导论”和“文化创意产业”。
三、学术奖励
1、获得2013年度厦门大学科研奖教金。
2、获得福建省2013-2014年度百千万工程人选、博士后和青年高层次人才访学研修资助计划。于2014年7月—2014年9月赴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进行学术访问考察。
四、发表学术论文
1、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
2、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第5期
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循环贫困成因探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2005年第3期
4、试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循环贫困的成因,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中国经堂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和展望,世界宗教研究。(CSSCI,一类核心),2007年第1期
6、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论坛简述,民族研究,(CSSCI,一类核心),2007年第2期
7、试论伊斯兰经堂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世界宗教研究,(CSSCI,一类核心),2007年第4期
8、试析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经济的社会适应与调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9、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CSSCI,二类核心),2008年第2期
10、对临夏市回族传统教育的调查与分析,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北大版中文核心),2008年第3期
11、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回族研究(CSSCI,二类核心),2008年第4 期。
12、民国时期的河州回族牛帮商队,西北第二民族大学学报(CSSCI,二类核心),2008年第6期。
13、浅析临夏八坊回族方言“八坊话”,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4、多元、包容与和谐,中国民族学,2009年第1期
15、多元民族文化环境中的西北回族社区文化,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6、围坊而商的城镇回族经济刍论,北方民族大学学报(CSSCI,二类核心),2010年第5期
17、西北回族社会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网络,世界宗教研究(CSSCI,一类核心),2010年第4期
18、东南沿海城市清真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回族研究,2010年第4期(二类核心)
19、徘徊于“自观”与“他观”间的田野调查,天风,2011年第1期
20、充分发挥伊斯兰教在回族社区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新月华2011年第1期
21、西北河湟地区多元生态间的贸易网络,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22、改革开放以来的西北回族聚居区的商品贸易网络,北方民族大学学报(CSSCI,二类核心),2011第5期
23、从神猎手到护林人,人与生物圈,2012年第1期
24、西北城镇回族聚居区家庭婚姻结构的变化,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5、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北回族多坊一区社会,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CSSCI,二类核心)
26、东南回族研究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回族研究述评,回族研究,2012年第2期,(二类核心)
27、适应、融入与发展—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学生义务教育适应问题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28、城镇回族聚居区“围坊而商”的经济结构模式—以甘肃临夏八坊回族聚居区为个案,民族研究,2012年第5期。(CSSCI,一类核心)
29、文化遗产:泉州回族历史与文化特性的记忆与表达,回族研究,2013年第1期。
30、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方式的适应性创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CSSCI,二类核心),2013年第6期
3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模式探究,民族研究(CSSCI,一类核心奖励期刊),2014年第1期.
32、经营、认同与互动:清真拉面经济的人类学解读,青海民族研究(CSSCI,二类核心),2014年第1期。
33、跨民族的西北民间歌唱艺术行为:西北花儿的人类学解读,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34、关于发展回族文化产业的思考,中国回族学,2014年第1期
35、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模式探究,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
五、公开出版的著作论文
1、河州历史上的回族运输商帮,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2、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3、东南沿海清真食品行业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4、西北回族围坊而商的民族聚居区经济,人类学纵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5、认同与互动中的西北回族二元一体社会结构,《回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6、文化遗产:泉州回族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
六、应邀参加的学术会议
1、首届回族学高级论坛,甘肃,兰州,兰州大学,2006.年7月。提交论文“试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适应性改革与发展”。
2、首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教育论坛,甘肃,兰州,2007年1月。提交“对城市边缘化族群中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此文获2007年全国教育创新论文二等奖。
3、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甘肃,兰州,兰州大学,2007年7月。提交论文“文化自觉与适应传承——临夏伊斯兰经堂教育的田野与思考。”
4、首届中国回商大会文化论坛,宁夏,银川,宁夏社会科学院,2008年.9月。提交论文“河州历史上的回族运输商帮”,“ 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以兰州市清真寺为例。”.
5、第十九次中国回族学学术研讨会,内蒙,呼和浩特,中国回族学会,2010年7月, 提交论文“认同与互动中的西北回族二元一体社会结构”。
6、第一届中国-阿拉伯经贸论坛,中国,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10月。提交论文“东南沿海清真食品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7、广东省第四届伊斯兰文化学术研讨会,广东省民委、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广东省伊斯兰教协会,广州,2010年9月,提交论文“伊斯兰文明中的中正和谐思想浅析”
8、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学术论坛。中国,厦门,厦门大学,2011年5月。
9、纪念林惠祥110周年暨中国东南人类学民族学发生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厦门,厦门大学,2011年6月。提交论文“东南回族研究三十年”。
10、纪念回族研究创刊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银川,宁夏社会科学院,2011年10月提交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回族研究述评及反思。”
11、特邀参加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西北民族走廊的文明、宗教与族群关系研讨会,北京,2011年11月,提交论文“民族学视野下的西北回族多坊一区社会”。
12、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主办,成都,2012年5月,提交论文“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城镇回族‘围坊而商’经济形态。
13、“遗产、旅游与博物馆:人类学的展望”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2012年6月,厦门大学,提交论文“文化遗产:历史记忆、文化变迁与民族认同的符号表达— 基于泉州回族文化遗产为个案的分析”。
15、全国穆斯林妇女发展论坛,2012年8月,甘肃,临夏。提交论文“穆斯林妇女在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6、第二十次中国回族学学术研讨会,福建,泉州,中国回族学会,2012年11月,提交论文“文化遗产:泉州回族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
17、上海工商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5月,提交论文“清真拉面经济的工商人类学分析”。
18、应用人类学科建设与发展,湖南,吉首,吉首大学,2013年5月,提交论文“人类学视野中的回族经济”。
19、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贵州,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6月,提交论文“西北回族传统与现代回族社区的互动与整合”。
20、中国-伊朗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甘肃,兰州,2013年7月,提交论文“穆斯林妇女在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1、第三届全国花儿学术研讨会,甘肃,兰州,2013年8月,提交论文“西北花儿的人类学解读”
22、第21届全国回族学研讨会,青海,西宁,2013年8月,提交论文“关于发展回族文化产业的思考。”
23、第二届西北民族学论坛,甘肃、兰州,2013年8月,提交论文“城镇回族“围坊而商”的经济结构。”
24、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宁夏,银川,2013年9月。提交论文“关于中国中阿民间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5、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10月。提交论文“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社会的互动与整合。”
26、2013年东亚人类学年会,福建、厦门大学,2013年11月,提交论文“The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n Mechanism of China Urban Hui Economic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27、“海洋人类学——环南中国海区域族群关系及社会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福建,厦门大学,2013年11月,提交“浅析泉州回族文化特性”。
28、“第三届国际工商人类学大会”,湖南,吉首大学,2014年5月,提交论文“西北历史上跨民族的相际经营活动”。
29、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湖北省恩施市,《民族研究》编辑部主办,湖北民族学院承办,2014年5月,提交论文“回在汉藏之间:西北河湟民族走廊上临夏回商的跨民族经济行为”。
30、“青海花儿论坛”,青海,西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主办,2014年6月,提交论文“原生态花儿的保护与传承”。
七、学术专著
1、博士论文《临夏八坊:一个传统与现代回族社区的建构》被评为兰州大学2010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并推选参评
2、《饮食人类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年,合著
八、课题项目研究
1、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民族地区义务教特殊政策与助机制研究” 课题号:DMA05018.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文化资源与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研究”,课题号:06bzgd18.
3、2011年9月组织领导厦门大学人类学调查组参与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专项调查,作为特约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人与生物圈》杂志牛背梁专刊(2012年第1期),此项目以顺利通过联合国验收,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已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4、主持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福建百崎回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
5、参与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社区文化重建研究”(课题号:12BMZ041)
6、主持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福建陈埭回族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