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林红
性 别 女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所获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日本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
研究方向性别/跨性别研究
学科专长性别/女性人类学
Email linhonh59@163.com
个人中文简介
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后留校任教,1990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日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部进修。1994年考入日本愛知大学研究生院。1996年获法学修士(硕士)学位后,回国于福建社科院社会学所从事女性问题研究。1998年考入日本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女性/性别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系统地研讨了性别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拓展了学术新视角。2005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做博士后研究,主攻女性/性别人类学。2006年出站后至今任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日本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女性/性别研究中心协力研究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于東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做短期共同研究,从该所长期从事中国西南田野调查,著有『雲南物質文化:生活技術巻』、『四川考古与民俗』等专著的教授DANIELS, Christian(漢名唐立)身上感悟到人类学的精髓。
小传:
自幼成长于男女平等和女子自立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世间还有如此之多关于女人不同男人、女人不如男人的说法。大学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从女生那里知道女人如何如何、从男生嘴里听到愿女生如此这般。由此隐约感到女子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可以说是男人)对女人要求之间的差距,开始对女人的学问发生兴趣。
留学东瀛,从充满传统文化风情的历史名城京都,到朴素庄重的产业重镇名古屋,再到无奇不有的商业大都会东京,关西——关中——关东,求学的足迹由西南向东北,从偶然走向必然、自主。在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终于找到了全面破译和阐释关于女人和男人之说的密码——社会性别视角理论。多年留日,深感男性中心的日本社会女子附属地位的软弱无助,遍察女人作为玩偶被捏被揉被供被捧的无可奈何。女人只需漂亮、贤惠但不要聪明,一位公司的科长直率地说,因为聪明的女人容易与男人“分庭抗礼”。听后我恍然大悟:日常所见日本女人那装腔作势的“惊讶”(そうですか?意为:是吗?)、一无所知的“天真”(ほんとうですか?意为:真的吗?)、莫名其妙的“惊喜”(うれしいですね!意为:真叫人高兴阿!),原来都是为了迎合男人“女人傻才可爱”的小脚嗜好而形成的独特的女性语言文化;原来日本男人(社会)需要的是没有思想只会服从的机器女人。我不禁可怜起日本男人的情趣和肚量,庆幸自己身为新中国的女性不必学会日本女人的屈膝和弓腰。
进入博士课程时已近不惑之年,无望享受到“贵族留学生”(戏称那些每月拿18万日元悠然自得的国费生。该奖学金的年龄限制为35岁以下)的待遇,然也不乏上苍垂爱,学费全免、每月领取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学习奖励费。于是能在学习之余挑些自觉较为“自我”的活换换脑筋,得些小钱贴补生活。有时教教中文——交友互学;有时做做推拿——练练臂力;有时当当店员——体察民风。从中一举两得,自找其“趣”(想象在母亲身边一辈子也见习不了这么些工种时更是自得)。偶尔也忙中偷闲,打球“奢侈、奢侈”(打球对在日疲于奔命的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奢望)。谁知身手不减当年,硬是弄了个首届在日中国人《留学生新闻》杯羽毛球赛混双冠军,到卡拉OK疯狂了一宿。一曲《淡水河边》更把大伙镇了。信不:真人不露面!但各种国际(日中)交流,有邀必到。只为免费旅游,增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有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每年回国时与弟子们相聚,总听到“
曾走访亚洲的香港、台湾、南韩,“拜见”了人见人骂仍供求不断的底层社会的女子。下一个目标是冲出亚洲到美利坚合众国去实地考察一番男女平等的性解放之真谛。我深知我的研究基地在中国,到异国他乡只是去借“它山之石”;我推崇男女平等(作为人的平等)和女子自立,但反对照搬西方早年具有火药味的女权主义;我坚信在文明的社会里,家庭和公共空间的活动都该有男人和女人的共同参与;我以为文明社会的女人温柔而不失自我,自强而不凌人盛气(男人主导的媒体世界中的女强人形象总是偏激、残缺);我质疑女主内男主外、女弱男强的天经地义,直至男女平等以及性别平等的思想和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代表性成果
论文发表:
(1) 女性主义视点:试读放翁《水龙吟?荣南作》,《放翁新论》,2008年04月
(2) “職場性別比”的和諧思考——以福建的“省旅”和“康煇”兩大旅行社為例,《福建旅游論從》,第八輯,2007年07月
(3) 毛沢東時代のセクシュアリティ—1950年代の福建省における幹部買春の事案を中心に—,《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第128号,2006年10月
(4) 1950年代における中国売春女性の更生—「福州市婦女生産教養院」を中心に—,《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第123号,2004年09月
(5) 売買春――社会主義下の廃絶、市場経済下の復活,中国女性の100年――史料にみる歩み,2004年03月
(6) 試析性別理論的核心思想及其学術价価——従性別概念的形成談起,《福建論壇》人文社会科学版(月刊),2004年第1期,2004年01月
(7) 建国初期の社会再編における売買春の実態—中国福州市で逮捕された,ある「台基主」に関する聞き取り調査—,《中国研究月報》668号,2003年10月
(8) 従用語的変化看“買売春”問題研究中的性別視角,《婦女研究論叢》(雙月刊),2002年第6期,2002年11月
(9) “買売春”研究中的性別視角問題,李小江等著《歴史?史学与性別》,2002年10月
(10) 1950年代福州市における幹部買春問題に対応する娼妓収容策— 一連の公文書とその背景を分析する—,《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第119号,2002年07月
(11) “買売春”問題研究中的社会性別(ジェンダー)視角——従“売淫嫖娼”到“嫖娼売淫”、“嫖娼買淫”的変化,台北:《新世紀 新女性》,第四届東亜婦女論壇論文辑,2000年09月
(12) 一九五〇年代における中国の売買春根絶政策の研究(1)―収容された売春婦に対する追跡調査―,《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第113号,2000年09月
(13) 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州市における売春取締り―解放直後の売春行為者の実態を中心に―,《人間文化研究年報》第24号,2000年03月
(14) 毛沢東時代の廃娼運動―その《成功》と限界を検証する―,《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第108号,1997年09月
(15) 廃娼与婦女解放的歴史反思,《婦女研究論叢》(季刊)1997年第2期,1997年05月
(16) 従婦女守節看貞節観在中国的発展,《史学月刊》 1992年4月号,1992年04月
(17) 明代節婦烈女旌表初探,《福建論壇》文史哲版(隔月刊)1990年第6期,1990年11月
专著发表:
(1) 中国における買売春根絶政策-1950年代の福州市の実施過程を中心に-,(東京)明石書店,2007年01月,学术专著
(2) 被扭曲被書写的婦女形象――明代節婦烈女現象透析,(東京)名家社 ,2003年04月,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