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樊秀峰性别女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5.4职称副教授职务系副主任
工作单位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上街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学园路2号嘉锡楼3F邮政编码350108
电子信箱53437793@qq.com手机**
办公电话传真**
最高学历(院校、毕业时间、院校及专业)院校毕业时间专业
福州大学2008.7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方向)
个人简介(工作经历、擅长领域的专业技术方向及成绩)2000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在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工作,担任资源与城乡建设系副主任,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与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被EI收录3篇。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改革,发表10余篇教改论文,并获得多项教学奖励。
开设教学课程本科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
研究生课程:专业外语(地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
教学研究项目1、《地下水动力学》网络课程建设,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11-2012,项目负责人
2、《工程岩土学》精品课程,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9-2012,项目负责人
3、《工程地质学》网络课程,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5-2006,项目负责人
4、2011年福州大学闽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一批项目“高工级教授”的培养与实现,主要参与人。
5、2011年省级、勘测与规划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主要参与人。
6、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岩土灾害模拟与防治实验室建设,主要参与人。
7、2007年省级二类特色专业建设,勘查技术与工程,福建省教改项目,主要参与人
8、《岩土工程勘察》精品课程,福建省教改项目,2004-2006,主要参与人。
9、《土力学》精品课程,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8-2010,主要参与人。
10、岩土工程勘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7,主要参与人。
11、基础地质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7,主要参与人。
12、新世纪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研究与探讨,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1-2003,主要参与人
13、岩土工程勘察关键性教学岗位立项,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0—2002,主要参与人
科学研究项目1.非饱和残积土坡排水控渗抗滑机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1170),2012-2014,项目负责人
2.排水对非饱合残积土坡复杂渗流场调控机理研究,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技项目(项目编号:JA11026),2011-2013,项目负责人
3.交通荷载下边坡岩土体固有动力特性的小波识别及动力响应分析,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J0243),2008-2010,项目负责人
4.福州地热区地面沉降流固耦合效应与优化防治研究,福建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编号:JB02073),2002-2004,项目负责人
5.动载作用下岩体疲劳损伤演化与声学反分析研究,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2006-XY-11),2006-2008,项目负责人
6.交通荷载作用下边坡岩土体动力特性研究,福州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022201),2009-2012,项目负责人
7.循环荷载下岩坡疲劳劣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2232),2011-2013,排名第二
8.动荷载下土坡疲劳失稳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76),2007-2009,主要参与人
9.节理岩体边坡在高速列车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及其疲劳失稳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0J01254)2010-2013,排名第二
10.环境振动作用下土坡动力响应及其疲劳破坏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D0510009),2005-2008,主要参与人
发表著作、学术论文名称1.樊秀峰,简文彬.砂岩疲劳特性的超声波速法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3):557-563.(EI)
2.樊秀峰,简文彬.岩土材料疲劳损伤过程的数值跟踪分析.岩土力学,2007,28(S):85-88.(EI)
3.樊秀峰,简文彬.交通荷载作用下边坡振动响应特性分析.岩土力学,2006,27(S):1197-1201.(EI)
4.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循环荷载下砂岩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学特性分析,岩土力学,2009,(S1):58-62.
5.樊秀峰,简文彬.岩体疲劳损伤声学特性的试验与数据分析研究进展,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2006,273-277.
6.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应用示踪试验探测黑河水库坝肩渗漏通道,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391-393.
7.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等.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26-229.
8.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水资源保护,2005,21(6):37-40.
9.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与水位动态响应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4):82-86.
10.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15(2):89-92.
11.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59-62.
12.樊秀峰,钱会,简文彬,等.西安市黑河水库左坝肩渗漏三维数值模拟及坝肩坡体稳定性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02,10(3):248-253.
13.樊秀峰,简文彬,吴振祥.模糊混合聚类法在福州地热水有害成分超标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3):73-104.
14.樊秀峰,吴振祥,钱会,等.黑河水库左坝肩渗漏与防渗三维数值模拟,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235-239.
15.吴振祥,樊秀峰,罗金妹,等.倾斜基底高填方次生滑坡及其防治,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3):18-22.
16.简文彬,胡忠志,樊秀峰,等.边坡对循环荷载的响应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2562-2567.
17.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开发利用现状及远景分析,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2):39-40.
18.钱会,郑西来,樊秀峰.傍河取水越河稳定渗流问题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水利学报,1999,(3):32-37.(EI)
教改论文:
1、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从本科试卷专项检查谈如何规范专业试卷,中国地质教育,2013,(3):66-67.
2、樊秀峰,吴振祥.“工程岩土学”精品课程建设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88-189.
3、樊秀峰;简文彬;吴振祥;课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中国地质教育,2010,(1):78-81.
4.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的开拓与探索,中国地质教育,2008,(4):145-147.
5.樊秀峰.探索双语教学,促进稳步发展,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S):43-46.
6.樊秀峰,吴振祥.从最佳一节课得到的启示,中国地质教育,2006,(4):124-126.
7.樊秀峰,吴振祥.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开启人,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S):194-196.
8.樊秀峰.导师制走进工程地质专业,中国地质教育,2002,(3):49-53.
9.樊秀峰.信息时代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S):160-161.
10.简文彬,樊秀峰.递进与综合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中国地质教育,2009,(3):91-94.
11.吴振祥,樊秀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和谐高效课堂,中国地质教育,2009,(3):70-72.
12.吴振祥,樊秀峰.多种教学方法在“工程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地质教育,2007,(4):109-110.
13.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在地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2,(2):78-79.
参加学术组织、担任职务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福建省地质学会会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青年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所获教学、科研等奖励1、2012年福州大学杰出青年励志奖
2、福州大学2011-2012学年优秀网络教学课程三等奖
3、2011-2012年获得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4、2010-2011年获得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5、2010年受聘于福州大学教学关键岗三级。
6、2010年获福大先锋?教书育人党员示范岗。
7、2010年第9届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8.2010年荣获福州大学第二届“十佳女教工”称号;
9.2009-2010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10.2009年荣获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11.2007-2008学年,荣获福州大学“教学新秀”称号;
12.2008-2009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13.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递进与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第三完成人。
14.2006-2007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15.2007年指导第5届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获成绩优秀奖。
16.2005-2006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17.2004年福州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三等奖;
18.2004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构建岩土工程勘察新的课程体系》二等奖,排名第二。
19.2003-2004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20.2002-2003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21.2001-2002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22.2004年全国“庐山杯”地学知识竞赛中荣获优胜奖。
发明、专利
备注
英文简历
(Res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