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平,男,湖南衡阳人,1965年9月生,知名滑坡专家,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总工程师,福州大学兼职教授,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土资源部首批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咨询中心滑坡防治专家组成员。1997年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01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廖小平研究员长期从事边坡工程理论与滑坡灾害规律研究,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路堑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申请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等奖各1次,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1997年获第三届詹天佑科技人才奖,2003年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成功预报特别奖。主要工作经历和业绩如下:
1989年,基于塑性力学极值理论,提出了一种全平衡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1990年至1991年,负责承担“茅台斜坡模型试验及其有限元分析”研究项目,提出了坡面逐级加荷大容重模型法;1991年,应日本建设省土木研究邀请,赴日进行技术考察和学术交流,与日方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了题为“滑坡块体运动”的合作研究;1991年至1993年,负责“滑坡滑体破坏强度及其影响范围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高速滑坡块体运动的分析计算方法和模拟技术,为高速滑坡的灾害评估与预测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1991年至1994年,负责承担中日合作课题“铁路沿线自然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之子课题“崩坍性黄土滑坡滑动机理及其灾害评估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高速滑坡发生机理“四段式”的新观点;1994年至1996年,在“滑坡试验基地”和“黄土塬边滑坡临滑预报及其监测报警技术”课题研究中,基于塑性力学理论,首创“滑体变形功理论和方法”,成功预报了甘肃省永靖县黄茨大型滑坡、焦家3号滑坡和青藏线关角隧道东洞口滑坡,预报成功率和时间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94年至1997年,参加了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在铁路示范路段滑坡防灾对策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1995年至1997年,主持完成了铁道部基金项目“滑坡防治专家系统”;1997年至1999年,主持完成了铁道部计划项目“抗滑桩工程的合理布置及其整体稳定性研究”;2001年至2005年,负责完成福建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类土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及锚固技术加固的应用研究”;2005年至2009年,负责完成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重点科技项目“福建山区边坡工程建造成套技术研究(200722)”;2010年至2013年,承担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重点科技项目“公路滑坡灾害超前预测技术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2000年以来,主要承担公路路堑高边坡及滑坡病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完成了永武高速公路箭丰尾超巨型滑坡、长深高速金斗山超大型滑坡、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互通超大型滑坡等近100处大型滑坡的治理工作,完成复杂路堑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500多处,边坡工程咨询1000余处,其中箭丰尾滑坡是国内采用工程措施进行灾害治理的最大单体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