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振祥性别男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4.1职称讲师职务
工作单位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上街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学园路2号嘉锡楼3F邮政编码350108
电子信箱**@qq.com手机**
办公电话**传真**
最高学历(院校、毕业时间、院校及专业)院校毕业时间专业
福州大学2004.3环境工程(岩土方向)
个人简介(工作经历、擅长领域的专业技术方向及成绩)2004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环境与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在福州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与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改革,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并获得多项教学奖励。
开设教学课程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测试、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CAD辅助设计(本科课程)
教学研究项目1.产学研”模式下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构建的研究,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12-2014,项目负责人
2.《工程地质学》网络课程,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13,项目负责人
3.岩土工程勘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7,主要参与人
4.2007年省级二类特色专业建设,勘查技术与工程,福建省教改项目,项目参与人
5.《岩土工程勘察》精品课程,福建省教改项目,2004-2006,项目参与人
6.基础地质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7,主要参与人
7.《工程地质学》网络课程,福州大学教改项目,2005-2006,项目参与人
科学研究项目1、花岗岩残积土力学损伤的微观机理定量研究,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056),2013-2016,项目负责人
2.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损伤特性研究,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2007-XY-06),2007-2009,项目负责人
3.福建省地质灾害规律研究(横向),福建地矿建设集团公司,2006-2009,项目负责人
4.复杂地质条件下岩溶塌陷机制研究(横向),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龙岩分院,2006-2009,项目负责人
5.动荷载下土坡疲劳失稳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76),2007-2009,主要参与人
6.环境振动作用下土坡动力响应及其疲劳破坏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D0510009),2005-2008,主要参与人
7.福州地热区地面沉降流固耦合效应与优化防治研究,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B02073),2002—2004,项目主要参与人
8.残积土地区降雨诱发滑坡机制及其预测研究,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2003-2005,项目参与人
发表著作、学术论文名称1.吴振祥,樊秀峰,罗金妹,等.倾斜基底高填方次生滑坡及其防治,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3):18-22.
2.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59-62.
3.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开发利用现状及远景分析,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2):39-40.
4.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应用示踪试验探测黑河水库坝肩渗漏通道,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91(S2):82-85.
5.吴振祥.福州市地面沉降及防治对策,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1
6.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循环荷载下砂岩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学特性分析,岩土力学,2009,(S1):58-62.
7.池永翔,吴振祥,黄志强.泰宁县梅口乡吊桥新村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6):888-892.
8.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等.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26-229.
9.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水资源保护,2005,21(6):37-40.
10.简文彬,吴振祥,童文德,等.静力触探判别软土固结历史,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2):2166-2169.(EI)
11.简文彬,吴振祥,刘慧明,等.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静力触探参数相关分析,岩土力学,2005,26(5):733-738.(EI)
12.简文彬,吴振祥,刘慧明,等.福建沿海地区土层的静力触探参数,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1):4414-4417.(EI)
13.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与水位动态响应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4):82-86.
14.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15(2):89-92.
15.简文彬,吴振祥,邓鼎兴.某地下工程围岩的声波频谱特性,岩土力学,2003,24(S):623-626.
16.樊秀峰,吴振祥,钱会,等.黑河水库左坝肩渗漏与防渗三维数值模拟,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235-239.
17.吴茂明,简文彬,吴振祥.316国道闽侯—闽清段滑坡灾害及其防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1):4513-4516.(EI)
18.樊秀峰,简文彬,吴振祥.模糊混合聚类法在福州地热水有害成分超标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3):73-104.
参加学术组织、担任职务福建省地质学会会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
所获教学、科研等奖励1、倾斜基底高填方次生滑坡及其防治一文获2003-2012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奖励单位: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2、2012-2013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3、2011-2012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4、2010-2011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5、2009-2010年获福州大学学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6、2009-2010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7.2008-2009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8.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递进与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完成人。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9.2007-2008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10.2007年获第5届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优秀奖。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11.2004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地学类系列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建设》一等奖,排名第二。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12.2004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构建岩土工程勘察新的课程体系》二等奖,排名第三。奖励单位:福州大学
教学论文:
1.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产学研”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13,14(5):
2.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在地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2,(2):78-79.
3.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10,4(109):
4.吴振祥,樊秀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和谐高效课堂,中国地质教育,2009,(3):70-72.
5.吴振祥,樊秀峰.多种教学方法在“工程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地质教育,2007,(4):109-110.
6.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的开拓与探索,中国地质教育,2008,(4):145-147.
7.樊秀峰,吴振祥.从最佳一节课得到的启示,中国地质教育,2006,(4):124-126.
8.樊秀峰,吴振祥.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开启人,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S):194-196.
发明、专利
备注
英文简历
(Res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