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考古学基础考试是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考古及博物馆事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Ⅱ、考查目标
1、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了解考古学的主要任务以及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
3、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任务、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
4、运用考古学、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文史知识解决在考古及博物馆工作遇到的问题。
Ⅲ、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古学 约40%
博物馆学 约30%
文化史常识 约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5小题,每小题10分,共15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Ⅳ、考查内容
一、考古学基础知识
1、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2、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3、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对象
4、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与遗物概况
5、中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
6、中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存
7、新石器时代遗迹与遗物的特征和分期
8、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注意事项
9、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和内容
10、夏代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
11、商代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
12、周代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
13、西周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
14、东周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
15、秦代主要的文化遗存
16、汉代主要的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
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遗存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遗迹与遗存
19、东北地区高句丽族和鲜卑族的主要城址和墓葬
20、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新疆主要文化遗存
21、隋唐时期国内外民族交往的主要文化遗存的基本概况
22、隋唐主要城址、手工业作坊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23、五代十国主要的文化遗存
24、宋代主要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25、辽代主要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26、金代主要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27、西夏主要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28、元代主要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29、明代主要城址、手工业遗址和重要墓葬的基本概况
主要参考书:
安金槐:《中国考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二、博物馆基础知识
1、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2、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3、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4、博物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5、博物馆的定义、功能、类型
6、藏品的征集、鉴定和管理
7、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
8、保管工作计算机系统开发原则
9、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规范化
10、藏品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11、藏品的保护环境及保护技术
12、陈列和展览的定义
13、各类陈列的特点
14、陈列总体和内容的研究与设计
15、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16、陈列艺术设计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17、陈列艺术形式设计的条件和方法
18、一般艺术规律在陈列形式中的运用
19、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面临的新问题
20、动态陈列的理论和设计思想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21、目标观众群的概念
22、博物馆教育的新概念和主要任务
23、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特点
24、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5、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26、博物馆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27、博物馆管理的目标和机制
28、了解博物馆人事、财产、安全的管理与规章制度
29、博物馆建筑的总体布局、主要功能及管理
30、了解博物馆信息化工程
主要参考书: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三、文化史常识
1、文化的定义
2、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3、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4、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5、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6、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7、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8、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9、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10、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1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1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和内容
13、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和文化特征
14、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在精神、基本类型、最高境界
15、中国古代史学的历程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6、中国古代史学的成就和传统
17、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18、中国古代宗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9、道教的创立、发展过程、信仰特征、基本教义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中国化
21、三教交融与儒家的宗教性
22、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
23、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25、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6、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及特点
27、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主体内容及功能
28、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29、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30、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31、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参考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